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甘肃平凉红牛皮:牛气冲天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30日

  从千家万户分散养牛,变为“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从牛贩子小打小闹卖活牛,变为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平凉“红牛”产业“牛气冲天”,全市牛饲养量达103.3万头,出栏量38.2万头,产业增加值达12.4亿元。

  如今,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养殖模式,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模式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已建成养牛小区154个、规模养牛场82个,带动发展51个万头养牛乡、279个千头养牛村、1031个百头养牛社。“养殖小区是新兴的一种养殖方式,也是夯实养殖业基地的一个方向。”省农牧厅畜牧处处长曹藏虎说。

  国内众多农牧企业看中平凉红牛牛源,纷纷“抢滩”入驻平凉精深加工让平凉红牛的附加值迅速提高,农民育肥1头牛,可获纯利润1500元左右。如今,平凉市新建和改扩建产值达到1000万元规模的牛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户,年肉牛屠宰能力达到30万头,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户。整合资源组建的平凉红牛集团,年生产各类牛产品3200多吨,实现利润1060万元。

  在鞋面革生产企业平凉市福利制革厂,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兀立眼前,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有序地在大型机器间穿梭,意大利进口先进设备繁忙运转。粘着血腥与残毛的牛皮,经过分割、浸染、凉晒、刨光等一道道工序,变成了一张张光滑柔软的皮革。而在皮革成品展览室里,陈列着10大系列、100多种颜色的皮革样品,五颜六色、光泽锃亮、质地优良的皮革令人眼花缭乱。

  以前,平凉市农民家的牛皮被一些贩运户以两三百元钱低价收购,运至南方等省区市加工。由于没有自己的皮革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牛皮市场,牛皮往往被放置一两年时间才被收购。而今,平凉市福利制革厂这个龙头企业,年加工牛皮革100万标张,促使这里的牛皮身价骤然上涨,一张牛皮平均卖至七八百元,而且就地迅速被收购,变成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