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5月左右,随着丹东手表有限公司(原辽表)的迁入,丹东手表重新振兴的基地——手表工业园区届时将变得“生动”起来。在园区这块“机心”的带动下,丹东表业如何重奏铿锵? 欲再现“孔雀”之美,丹东手表路在何方? 近日,多位市民、业内人士及相关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重新起步离不开人才
现今诸多企业中,不少领跑者主打的是科技牌,而人才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正是这张“王牌”的支撑力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丹东生产的“红旗”、“孔雀”表曾风靡一时。而其荣光的背后,正是缘于拥有像苏福生等多位国内一流的研发专家。实践证明,利润是科技的结晶。“丹东手表欲重新振兴,离不开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端学术带头人。”市委党校韩同宽教授从事多年经济学研究,他表示,丹东手表要想重新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获得声誉,引进专业人才势在必行。“特别是一些年轻的专业人才,他们具有现代思维,创新意识更强,拥有占领市场的超前意识。他们研发的产品,更能与市场接轨。”
韩同宽表示,像手表这样的企业,是靠质量、品牌赢得消费群的信赖。“质量靠什么,靠的是科技含量和人才的能量。对于行业的高端人才,企业应舍得投资。这块投资做好了,他们会给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回报。”
对于人才问题,市民金女士也有着和韩同宽同样的见地。金女士此前在辽表工作多年,对手表行业相当熟悉。“实实在在地讲,辽表还是专业人才太少,特别是具有研发能力的专家。”她认为,现在国内学习计时专业的大学生很少,引进来之后,在待遇等方面应该更好一些,想留人先留心。“这些学生书本知识多,实践能力弱。企业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多创造一些空间和条件,让他们多出去学习学习、走一走,开阔视野,切身体会当今手表行业国内外市场的形势。企业要想发展,人才引进、培养非常重要。”
园区要发展自己先造势
园区要想发展、壮大,相关部门首先要做些什么?韩同宽认为,要想引“凤”,“巢”应先做得有模有样。既然是工业园区,仅凭辽表一家显然过于单薄。“相关部门应该把其他的一些小企业,归入园区内,形成高、中、低档的产业集群,以规模创造影响力。园区内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后,就会为招商工作提供引力。”
对于园区的发展,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及丹东手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宫俊峰有着几近相同的想法。“现在园区的基础建设正按照规划进行。但由于入驻企业少,对于外地投资者而言,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从发展远景看,园区的壮大离不开招商。“只有把本地的相关企业并入园区,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才能让人家拥有足够的投资信心。”
据了解,目前我市拥有近40家小型手表企业,主要生产低端机心及成表,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这些企业年生产机心能力在400~500万只,总量很大。如归入园区后,很快就将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与丹东表业一道获得双赢的局面。”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丹东表业还应走“品牌路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旗”、“孔雀”等品牌,为辽表创利立下大功。“现在辽表主打生产机心,利润低,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韩同宽告诉记者,当下的市场经济是品牌时代,品牌就是影响力,就是利润。丹东手表应该忘却“红旗”、“孔雀”,重创一个新的品牌。“这些品牌只能展示曾有的辉煌。对于现有的主要消费群体而言,它们已没有任何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如果以辽表为龙头的丹东表业仍持续在以生产机心为主,很难再现当年辉煌。毕竟,高利润需通过具有品牌力的成表去获得,而生产元件只能永远为别人做嫁衣。”韩同宽说。
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瑞士生产的手表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增长了59%,“其中,以质量为保障的品牌效应功不可没。”
对于丹东表业重走“品牌路线”,金女士和珍珠党员活动站书记罗世禹均有相同看法。“尽管打造一个品牌,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这是丹东手表重获新生的必由之路。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会带来巨大的效应。”五十多岁的罗世禹讲,30年前,他曾为丹东拥有“孔雀”而备感自豪。“但愿不远的将来,我们会为这座城市再次拥有自己的名牌手表而感到骄傲。”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