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四大转变推进啤酒业低碳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17日

  实现低碳发展是传统啤酒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啤酒行业应积极推进“四大转变”,努力打造低碳啤酒工业的形象。

  由“三高”向“三低”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啤酒行业形成了“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体系,其所带来的后果是能耗与水耗高、污染大、效益低。因此,要转变现有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现状,必须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广大啤酒企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麦根、啤酒、酵母泥等副产品最大限度地进行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燕京啤酒以啤酒糟为原料,制成高附加值的干饲料;对酵母深度开发,生产酵母干、核糖核酸、核苷酸等高附加值产品等。

  随着啤酒行业的发展,广大啤酒生产企业认识到要实现低碳化、生态化,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啤酒。如燕京的无醇啤酒,降低啤酒中的酒精和醇的含量,推出各种度数更低的低醇啤酒。一般啤酒的糖化麦汁的浓度是12度或是14度,酒精的含量为3.5度。而低醇啤酒糖化麦汁在7度以下,酒精度只有1度—1.5度;河南天冠啤酒厂生产的银杏啤酒,增加了保健功能;金星集团的苦瓜啤酒等等,这些产品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延伸了啤酒产业链,推动了啤酒产业健康发展。

  在研发新品的同时,啤酒企业不断进行低碳运营模式的探索。最为典型的是,青岛啤酒推行的“低碳运营模式”,其不但涉及到青岛啤酒内部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全系统,而且还联合前端的供应商、终端的销售商等全产业链,一起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使全产业链形成强大的“低碳竞争力”。

  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啤酒行业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传统粗放增长模式”,要想摘掉“资源消耗大户、污染物排放大户”的帽子,必须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做到能源使用最低化、成本最小化、生产清洁化。

  对于啤酒企业来说,充分利用好水资源是发展低碳经济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节水,燕京啤酒进行了大规模的工艺改造,在制麦工艺中采用了将喷淋水雾化后送入发芽箱内的工艺,使水资源利用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95%。华润雪花啤酒(甘肃)有《华夏酒报》全年订价156元限公司则安装了一套斯派沙克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冷凝水回收率≥90%。利用冷凝水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回收装置将酿造生产所产生的冷凝水回收后,用到锅炉中,就能减少锅炉用水的处理,降低了成本。……这些措施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使企业走出一条资源综合利用、能耗排放减少、综合效益提升的发展新路。

  由保守向创新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啤酒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工艺创新和低碳技术创新不足,符合低碳要求的中高端啤酒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要实现啤酒工业的低碳排放、高效益发展,必须加强啤酒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多年来,我国啤酒行业围绕发展低碳啤酒工业做了大量的探索。

  1999年,青岛啤酒启动了《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该项技术自2003年开发后,在青岛啤酒推广6年,在没有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为企业新增利税73.1亿元,新增产量817万千升,相当于一个年产20万千升的啤酒厂40年的总产量。

  发展低碳经济,技术进步是本质,创新是根本途径。今后,啤酒大型企业要围绕低碳建设全国一流的啤酒产业研发中心,努力在节能降耗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国家要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加大投入,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啤酒行业的技术水平。

  由行政推动向自觉行动转变

  在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但实现低碳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上头热、下头凉。因此,啤酒企业不仅要在技术、新能源利用、工艺生产流程中做到节能减排,而且要让员工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影响其生产行为。

  此外,啤酒行业应认真落实国家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各项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健全绿色啤酒发展法律法规,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绿色啤酒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严格遵守我国现有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行业制定的规范性环境标准,要加强对啤酒工业综合利用政策的研究和立法工作,使整个绿色低碳啤酒工业的发展尽快走上法制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