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长三角排污权交易进入“深水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3日   来源:慧聪皮革网

  接连高温天,太湖蓝藻又开始冒头。但记者日前从无锡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太湖蓝藻至今尚未出现大面积集聚,最大也仅为丝带状。1-6月份,太湖无锡水域藻类密度平均为234万个/升,较2009年同期下降了35%;密度最大为700万个/升,较2009年同期最高下降了64%。上半年13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也有所改善,五类水河流由去年的3条减少为2条。

  据初步分析,除了今年在蓝藻生长活跃期气温比往年低、降水较多抑制了蓝藻生长外,还有主要入湖河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源减少等一系列措施的扎实推进,遏制了太湖水质继续恶化的趋势,局部地区甚至有了明显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系列措施中,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更被人们寄予厚望,从而引出了长三角排污权交易进入“深水区”的思考。

  排污权交易有待真正市场化

  2008年底,江苏省实施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纳入首批试点的915户重点企业中,98.5%已实现了排污权网上申购管理,2009年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达7739.4万元。该制度被认为使排污企业从此不再有“免费排放的午餐”,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排污权进入市场交易,突出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在根本上减少排污打下基础。

  按照制度设计,在太湖流域,无论是新上项目或者是改扩建项目,只要有排放,都必须先从有指标的企业手里购买排污权才能上马。因为排污权总量是一定的,如果有企业通过减排措施节余了部分排污指标,就可以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而需要的企业就必须通过拍卖等形式取得,那时的价格就是由市场来决定了。在嘉兴南湖区,排污权拍卖已进行了多次,高出政府指导价几万元的不在少数。

  事实上,排污权交易就是一种使环境保护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办法,它提高治理污染费用,调动排污企业的积极性,与以前简单的收取排污费相比效果要好很多。但目前在长三角几个最早开展试点的城市,排污权交易远远没有达到市场化。嘉兴南湖区、江阴市、杭州市已成交的几笔交易指标都是原先一些老企业搬迁、关闭留下的指标,企业是按照“政府指导价”从环保局手里购买的,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间交易的市场。江阴市环保局副局长蒋健平说,在没有形成区域统一市场和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以前,目前的排污权交易只是在普及这一理念和探索基本的形式,让大家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即今后有可能“花钱也买不到排污权”。

  排污权总量控制成难点

  蒋建平指出了排污权交易实现市场化、真正发挥作用的必备条件,即进行总量控制、形成区域统一市场、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有严格的监督惩罚措施。

  总量控制是难点。浙江省环保厅总量控制处处长竺恒峰说,以前我们注重“浓度控制”,看企业是不是超标排放,如今要逐步向“总量控制”转变,否则即便都是达标排放,环境容量也难以承受。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流域处了解到,根据初步分析计算,2009年太湖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各项主要污染物入湖量分别为17.73万吨、1.53万吨、0.20万吨和4.43万吨。比照《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的太湖污染物限制排污总量,各项指标超标率分别为56%、194%、300%和420%。随着今年经济的继续企稳回升,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将随之增加,污染物控制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一位地方官员告诉记者,总量控制之所以难确定,也跟地方利益有极大关系。同在某个区域,根据环境容量确定了排放总量,如何分配给各个城市?大家都要发展,根据什么原则来分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排污权就等于GDP啊!从城市的大盘子分配到各个企业也是一样,因此确立一个公平合理有效的排污许可分配机制十分关键。

  排污许可证制度势在必行

  浙江省环保厅总量控制处处长竺恒峰说,浙江省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可以说从制度层面为排污权交易的全面开展扫清了诸多障碍。

  浙江的排污许可证分为A和B两大类,总体上,对A类企业实行总量控制,排污权有偿使用,可做交易;对B类企业实行浓度控制。A类许可证是针对大企业和化工、医药、制革、印染、造纸、电镀等重污染行业;B类许可证是针对中小企业和养殖、轻纺、食品、餐饮等行业。在排污许可证上,要标明以下:污染物排放的方式、时间、去向;排污口地点和数量;产生污染物的主要工艺、设备;污染物的处理方式和流程;排污权交易情况;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标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削减数量和时限。

  申领了排污许可证,企业排污总量、浓度等指标也都同时确定下来,等于对所有企业进行了排污权有偿使用的基础认定,为交易、监管打下了基础,并且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据悉,《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正在讨论中,8月份将研究讨论排污权分配等相关技术规范,排污权交易年内将在浙江全省推行。

  进行了认证,接下来就是如何监管。目前,长三角许多城市都已实施了实时监控第三方管理制度,通过第三方专业公司对排污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汇报,避免了排污企业故意不维护监控装置的问题。另外,江阴、嘉兴等地已开始采用“电子阀门”控制企业排污总量,即在企业排污口设置电子流量阀门,企业要用排污权IC卡刷卡后才能打开排放,IC卡内记录着企业购买的排污权指标总量,一旦接近超标线,电子阀门就会向企业和环保部门发出警报,提醒企业减少排放或者再购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