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长虹"屏+整机"一体化优势助力智赢未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3/2011 09:28:5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何丹禅

  随着互联网走向移动终端,大规模信息处理平台的“云计算”不断得到深化拓展,传统产业也在不断重塑自己的生态圈,必须拥有众多个性化的智能移动终端产品,和一个强大的智能操控平台,同时,还必须拥有数量众多的第三方应用软件与内容提供商,这是我们当前时代下的竞争新规则。

  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之为“C时代”,即基于24小时连接在线这一直观特征,把这个始于互联网技术、I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催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新的IT和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发展的时代,叫做24小时在线时代(Connected 24 hours Era),简称C时代。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爆炸式创新引发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化令人瞩目。作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长虹是怎样来迎接新一轮变革的机遇和挑战呢?未来,长虹主业彩电将有着怎样的走向呢?

  盈利性强

  “屏+整机”一体化助推长虹

  曾几何时,中国的彩电工业因为“缺屏”,即缺乏对电视屏生产技术的掌握,而出现被动局面,导致行业利润微薄,甚至出现行业性亏损。但随着2007年的4月,长虹第一条国产等离子屏项目的开工建设在绵阳动土,意味着我国开始拥有自主研发的新型等离子屏生产线。而2009年4月,长虹人再次激情澎湃又相聚在绵阳,迎接长虹欧宝丽等离子电视的上市,这一次上市诞生标志着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最新一代新型等离子显示屏生产线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四川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施晓川表示,长虹新型等离子显示屏立足于自主创新,凭借600多项新型显示屏材料、器件、工艺、集成电路及软件等核心技术,长虹在短期内将“中国造”新型等离子显示屏变成了现实,这是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瓶颈的重大突破,将加速推进国内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

  我国的平板电视行业现已掌握了显示屏这一项核心技术,意味着行业实现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建设。而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是保障产业竞争力、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是实现企业盈利、健康成长的关键战略。

  等离子屏技术的掌握对长虹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据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长虹新型等离子显示屏进入量产阶段,等离子屏、模组及整机一体化设计开发项目已取得良好成果,在外观、设计、结构、线路、软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垂直整合与优化设计,实现高性能、低成本目标,涵盖材料、器件和关键设备的本土等离子产业链建设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技术研发方面全面展开发光效率研究,使长虹的新型等离子显示屏模组发光效率提升100%以上,大幅提升产品整体性能,降低电路、机械和滤光等成本。

  作为制约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屏的研制已成为国家振兴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彩电工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一方面,对企业本身来说,等离子屏技术的掌握意味着长虹在彩电行业内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和话语权,赢得了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进而提升公司在未来高清电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了平板电视盈利的巨大空间和机会。另一方面,从产业角度讲,等离子屏技术的掌握和等离子屏实现量产,对于打破外国企业对屏的垄断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利于整个中国平板电视产业的环境发展,使得整个行业上下游各个厂商都能获取更高的利润,实现高盈利性、高控制权的目标。

  同时,本土化是等离子显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土化昭示着等离子显示产业中,上下游企业都能够具备充分的话语权和议价权,获得较高的利润,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

  正是由于长虹拥有等离子面板这一核心技术,形成了屏和整机一体化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如果长虹不能掌握上游核心部件,还不如不做彩电。”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曾如是说。

  长虹凭借国际一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整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立了新型平板显示的全球化技术研发平台,全面展开跨地域、跨行业的技术研发协同,形成完备的基础技术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艺技术研发等多层次的研发体系。技术研发平台的建立,成为长虹掌握核心等离子显示屏核心技术的关键战略,也促使长虹发展成为彩电行业的优秀领军企业。

  智赢未来

  长虹牢牢把握新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家电产品,以适应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在发展节能、环保、健康、智能化产品的总体方向下,结合消费市场升级与换代的需求,提供时尚化、高性能、高能效、精细化的产品。

  同时,国家强调自主创新,着力支持消费电子产业在变频技术、智能化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等等行业共性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外,国家还出台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和调整纲要”等,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中国要全面真正实现“智造大国”的目标,离不开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面对新机遇,2004以来,根据“三坐标”战略,沿着产业价值链方向、产业形态方向和商业模式方向进行了一系列布局。在“三坐标”发展基础上,适时提出了“三个转型”战略,由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从纯制造业向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服务业转型,从本土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并以“7+3”动车组的模式,即7个产业集团加3个直属事业部的动车组模式开启了长虹发展新阶段。

  从2011年开始,长虹C时代经过起跑年、加速年、冲刺年三个阶段,通过价值增长和规模增长,到2013年将实现销售收入破千亿元,净增产增值400亿元的战略目标。

  在价值增长方面,长虹将通过等离子屏、压缩机等核心器件,实现高附加值领域的盈利能力。尤其是等离子屏项目,目前已经在材料、器件、工艺、检验检测等领域取得一大批技术成果,在确定以新型等离子显示屏为核心的基础上,未来长虹将继续在建设中国等离子产业集群上发力,在实现原材料、元器件国产化,工艺设备国产化,基础技术研究本土化上延续优势,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国内等离子产业支撑体系。在取得持续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包含一大批上游化工、电子浆料材料、微电子、半导体、平板显示用玻璃等完整的本土化等离子产业链。

  在规模增长方面,一方面将依托“7+3”的产业平台,构建产业基础,打造具有综合实力的消费电子企业。长虹根据“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要融合创新,加速发展。在一个总体思路上,确定和构建了总部精简、产业集团做实、管理规范的控股型集团。打造“部门为财务管控中心、产业集团为战略管控中心、业务单元为经营管控中心”的三级管控体系,组织模式、组织架构也顺应这一改革方向发展,以此来构建以消费电子、家用电器、IT通讯卫主的产业平台。

  随着价值规模双增长,长虹将逐步实现在企业转型方面的三个转型。

  第一个转型,是从装配型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在关键件上,如PDP、LED、OLED等核心器件方面,对智能压缩机进行建设合作,同时整合供应链、优化供应链。

  第二个转型,是要实现从纯制造业向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服务业转型。近年来,长虹把原来的职能部门公司化,建立了物流公司,承担家电售后服务的快益点公司、以信息化咨询与软件开发的虹信软件公司、覆盖三四级城市(县乡镇)家电连锁专卖渠道的乐家易公司和废旧家电处理的格润公司。

  第三个转型,向国际化转型。长虹将以海外子公司为战略根据地,重点控股欧洲市场,通过北美市场,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自主品牌业务推广,巩固长虹海外战略的桥头堡,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实现全球化配置资源,成为长虹发展的重要增长能源,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海外销售收入超过20%以上。长虹时刻运用大智慧,牢牢把握每一次的发展机会。

  对长虹而言,等离子屏项目将是长虹通过关键核心器件在高附加值领域拥有盈利空间和盈利能力的重大举措。等离子产业的良好发展,加速了长虹新一轮高速发展,随着等离子在未来显示器件的主流地位加强,将助推长虹实现市场表现、行业地位以及盈利能力的加大提升。

  在未来为长虹贡献主要利润的主业彩电方面,长虹公司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表示,长虹将结合等离子的独特技术,做大产业规模,打造强势领导品牌,建立可持续的良性经营模式。“到2013年,电视产业营收计划是将同比增长20%。等离子则是长虹电视优越于、差异化于我们同行的独特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