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气温逐渐升高,食品极容易腐败变质,食物中毒也极易发生。日前,记者从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近期食物中毒病例频频发生,该院急诊科平均每周要接诊20多例食物中毒患者,该院内科大夫说,海鲜、隔夜菜、生豆浆等食物是中毒的罪魁。为此,市食安委发布夏季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提醒市民,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0月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市民应高度注意食品卫生。
海鲜食用不当导致拉肚子
6月27日中午,张小姐和朋友聚餐,席间美味令人馋涎欲滴,鸡、鱼、肉、蛋、虾,还有蛤蜊、海蜇等各类海鲜,大家吃得不亦乐乎。然而午休过后,张小姐便感觉不舒服,头昏、恶心、呕吐,还一趟趟地拉肚子,一会儿便爬不起床来,被送进了德州市人民医院。大夫判断,张小姐是食物中毒,从她吃的食物来看,很可能是所食海鲜不新鲜,已被污染,或是所食海蜇处理不当,所以引起食物中毒。
▲医生点拨:海鲜类食品如果不新鲜或处理不当,很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像蛤蜊、蚝、蚌、蚬之类海鲜,在烹调之前要检查一下它们的壳是否仍紧闭,否则就要丢掉。有甲壳的海鲜,冰鲜的海鲜如有浓烈腥味,则表明可能已开始变质,所含毒素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夏天人们经常吃凉拌海蜇,需要提醒的是,对海蜇来说,新鲜并不是好事,因为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毒素由多种多肽物质组成,很容易引起“海蜇中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因此,新鲜海蜇必须用食盐、明矾腌制,浸渍去毒,滤去水分方可食用。
误食生豆浆腹痛难耐
金先生和李小姐是对新婚夫妇,6月25日早上,金先生想“表现”一下,于是早早起床到早市上买早餐。在一个豆浆摊前,他看见很多人都在买,于是也凑到跟前买了一份现磨的豆浆,还买了油条和咸菜。回到家后,李小姐很高兴,小两口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然而吃完饭半个小时,李小姐便感觉腹痛难耐,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金先生也感觉肚子不大舒服。“早餐吃的都是新做的食物,应该不会有问题啊!”金先生想,但小两口还是赶紧去社区卫生室就医了。医生消除了金先生的疑问:小两口喝了生豆浆导致食物中毒。
▲医生点拨:生豆浆里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果不经过高温烹煮直接摄入人体,这种没有被高温灭活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就能抑制体内胰蛋白酶的活性,并对胃肠道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5-60分钟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反应。金先生小两口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误将现磨豆浆生食,所以导致了食物中毒。因此,豆浆一定要完全煮沸后才能食用。
隔夜菜最好不要吃
6月26日,由于妻子有事,徐先生一人在家吃晚饭。打开冰箱,他发现里面还有中午剩下的半盘青菜,于是决定拿它下面条吃。加了点水,煮沸后下了点面条,滴上几滴香油,徐先生便大口地吃下了一大碗面条。谁知吃完饭正看着电视,徐先生就感觉肚子一阵阵地疼痛,同时感觉头晕、乏力、恶心,还将吃的东西一股脑地吐了出来。他赶紧给妻子打电话,然后两人去了医院急诊。“食物中毒了!”医生的诊断让徐先生觉得蹊跷:“虽然吃的是剩菜,但都煮沸了再吃的,怎么会中毒呢?”
▲医生点拨:大多数人都认为剩饭菜只要不变质发馊,吃的时候加热就没问题了。殊不知,在各种绿叶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尤其是如今大量使用化肥,致使菜中含的硝酸盐增多。买回的青菜放的时间长了,或烧熟的剩菜放置过久,菜中的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会被还原为亚硝酸盐。这种含有亚硝酸盐的剩菜,即使经过冷藏,再拿出来进行加热时,不仅不能除掉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使菜中剩余的硝酸盐在高温的作用下分解为更多的亚硝酸盐,加剧了毒性,吃后极易发生中毒,如果不及时抢救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消费预警
德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发布夏季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提醒各餐馆、小吃店、集体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及个人,要完善防尘、防蝇、防鼠的“三防”设施,严格做到 “生熟分离”,防止食品污染;坚持熟食定时回锅加热,餐具要进行严格消毒,食品原料采购要坚持索证,注意冷荤菜制作安全等关键环节;慎用容易中毒的豆角、芸豆、黄花菜、发芽或变绿土豆、海鲜等高风险食品。
同时,消费者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吃生食冷食、不吃冷饮、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注意洗手;外出就餐时要选择持有食品卫生或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状况较好的餐饮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或发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向所在地卫生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投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