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展会看点一:现今及未来食品业新兴科技主题论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4/2011 17:03:00   来源:食品商务网专稿

6月21日至22日,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和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现今及未来食品业新兴科技主题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5M28会议室举行。

此次论坛活动就现今及未来消费者的趋势及需求,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有效控制新产品的成本,如何通过监管及政策将产品有效推进市场等问题提出深刻见解。此次论坛分为“我们如何识别市场创新及制度革新”、“新老科技的碰撞”、“食品不仅仅是营养的来源”三大板块。

主办方邀请到学术界及业界拥有突出见解的专家来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策略。这些专家包括:Professor Paul Singh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研究领域:供应火星任务的航天食物及人工胃食物;Dr. Rickey Yada , 加拿大研究所主席,研究领域:食物蛋白质结构和纳米技术专家;Dr. Michael Knowles , 可口可乐公司副总裁,全球科学与监管事务,讨论将健康食品引入主流市场的监管及研发挑战;Dr. Bernhard Van Lengerich , General Mills (通用磨坊),首席技术官,将演说企业通过Facebook宣传产品,创新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创新。

会上,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中国食品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州大学的饶平凡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泽泻根茎的纳米结构的成因及功能。福州大学教授汪少芸博士提出了“天然抗冻多肽”这一概念。据了解,天然抗冻多肽以天然食用蛋白质为原材料,安全可靠,具有保水性强、稳定度高的优点,已经成功应用于肉制品、果蔬产品和冰淇淋产品中。中国农业大学廖小军教授给我们介绍了“非热加工技术----超高压技术”,并详细阐述了超高压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据了解,超高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能显著提高加工食品的品质和保证产品的安全,在肉制品、果蔬制品、水产品、米饭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食品界、产业界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Dr. Paul Singh 在会上详细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的胃部结构,从而分析出未来的食品将是适合人造胃的食物。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听取了全世界新兴的食品行业信息、行业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何增长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业务以及增强中国及海外业务,会议为中国及海外业务提供重要的高层次信息,研发、产品经理、创新主管、小型及大型企业受益匪浅。

IUFoST董事长、Biotechnololgy研究所所长及福州大学教授Dr. Pingfan Rao

 

加拿大研究所主席、食品蛋白质结构专家Dr.Rickey Yada正在演讲

 

中国农业大学廖小军教授正在演讲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Dr.Paul Singh(左)、IUFoST董事长、Biotechnololgy研究所所长及福州大学教授Dr. Pingfan Rao(中)、福州大学教授汪少芸(右)合影

 

 

 

记者:罗黛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