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酒驾获刑的新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司机企图借助“解酒药”逃脱酒精检测。 曾亮超 摄
自5月1日《刑法修正案》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以来,几乎每一位因酒驾获刑的当事人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酒驾车获刑激起舆论波澜,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上周以危险驾驶罪对司机王某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虽说法律法规对醉驾都要严厉的约束和惩罚,但仍有司机怀着侥幸心理,寻求各种手段逃过酒精检测。于是,“解酒同时护肝”、“纯天然绿色保健品有助于增加酒量”、“中药成分无副作用”等美名下的“解酒药”如今卖得尤其火爆。新城一药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某解酒药一个月卖了几十盒,破了开店以来单日卖出解酒药的纪录。
“解酒药”真的能解酒吗?市区多家医院的医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均一致摇头,否定了市面上所谓“解酒药”的解酒功效。
药店解酒药名目繁多
在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张,说起喝酒就一个怕字“出来工作了,难免要出去应酬,但是中国的酒文化真是让人受不了。”据其称,出来工作前,小张是滴酒不沾,所以参加工作第一天的“洗尘酒”就被灌醉了“就一小杯红酒,结果喝完后就头晕,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想呕吐却吐不出来。”领教过酒的厉害后,小张想了不少办法,比如一上桌就拼命吃东西,喝酒前就先吃点东西填肚子;向一些女同事学习,出去应酬时总会喝些牛奶。不过,都不见效,还是容易醉。后来,有人向他推荐此一个“护身符”,――― 解酒药。
“虽然作用不大,但是现在也做足防护措施。”出来工作两年,小张买过各种各样的解酒药,有口服液、有胶囊、有口香糖型,但感觉都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解酒药是否真的能够解酒?小张很苦恼。
记者在多家网站输入“解酒药”字样,检出数千个相关产品的链接“酒无罪”“千杯不醉”“酒豪传说”。在新城的多家药店里,每一家都能找到三四种有解酒保肝功效的产品,粗略计算约有10个不同品牌,且均标注为“保健食品”。这些解酒药的种类繁多,有胶囊、冲剂、片剂、咀嚼片,成分迥异,包装精致,名字也各有新意。如“酒侣”、“酒无罪”,有些解酒药的说明书上全是英文。在赢之城附近一家药店里,销售人员蛮有经验地向记者推荐一款名叫“葛根护肝解酒”的解酒药,称这款药吸引了不少回头客,销量很不错。记者发现,货柜上的解酒药约有五六种,其药名基本都离不开两个关键词――― 解酒、护肝。销售人员极力推荐的葛根护肝解酒药是其中价格最高、包装最大的一款。据说这款药在其他药店几乎买不到。
当记者问及如何服用、是否会产生副作用时,该名销售人员表示并不清楚,叫记者直接看说明。说明书中并没有标明该药的成分,只是用极小的字型、在极其不显眼的外包装侧面提了服用的方式。在整个挑选药物过程中,销售人员说得更多的是药品的非凡效果,甚至说,服用该药后可以逃过酒精检测。
此外,一位店员还极力向记者推荐一种复合维生素B胶囊,宣称只要把胶囊刺破,把其中的药汁挤到酒里,就可以缓解醉酒等症状,同时可以提高酒量。“我自己试过,真的管用。”这位女店员告诉记者,自从5月1日以来,店里的“解酒药”卖得特别好,有的人甚至买来当做礼物送人。
为了证实这些“解酒药”的疗效,记者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却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保健食品标注“解酒护肝”的功效。清远市一名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批准保健食品宣传功能只有27种,其中不包含保肝功能,而最为接近的功能仅为“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但记者在查询中发现,以此为宣称的多种保健食品中,并不包含药店里销售人员推荐的解酒护肝产品。
解酒药只起到镇静作用
“葛根在中药的药理上是可以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恢复正常肝脏机能,促进胆汁分泌,防止脂肪在肝脏堆积。很多解酒药的主要成分都是这个。但这不是喝下去就立刻见效的,它是一种慢性护理,”清远市中医院的养生专家陈太日说,目前市面上说的“解酒”其实更多的是“不让喝酒者这么快醉,并不是说吃了某种药,就可以起到千杯不醉的效果。”也就是说,吃“解酒药”能起到的最大效果只是减缓醉酒的速度,但并不能保证不醉。因此“解酒药”并不能起到解酒的效果。
多位受访的医生也表示,只有让公众弄清楚酒精是如何在人体内分解代谢的,才能客观看待市面上层出不穷的解酒产品。
据专家介绍,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三大途径,其中大约95%的酒精通过肝脏代谢分解: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可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被医学上称为“三羧酸循环”。
“通常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后者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的形式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即便体内这两种酶均充足,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肝脏分解能力,也会出现醉酒症状。”清远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一名医生说。也就是说,如果喝酒的量没有超过体内乙醛脱氢酶的工作负荷,那么人一般还是清醒的,但一旦超过了这种酶的负荷,人体内不能及时分解水和二氧化碳,于是就出现醉酒。
而这种说法同样适用于解释喝酒前吃肥猪肉、喝牛奶以求解酒的做法。“吃肥猪肉或喝牛奶之类的做法,其原理还是减缓酒精在体内的分解的速度,但并不能解酒,如果酒量不断增加,同样会出现醉酒的状况。”医生说道。
从这个机理来看,目前市面上无论哪种“解酒药”都不会有增强上述酶类的作用,因此也不可能起到加速酒精代谢的作用,而目前电视广告上捧吹的20分钟醒酒更是无稽之谈。
一名消化科的医生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解酒药”并非真正“解酒”,多数产品中添加了镇静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成分,提供的只是安慰和缓解头痛的作用。“事实上,一旦酒精进入血液循环,要想快速把酒精含量降下去,从目前的医学技术来说是不可能的。”
对于销售人员宣称“服用维生素B能够增大酒量,减轻肝损伤”的说法,记者也咨询了多名医生。据悉,酒精在代谢过程中的确需要维生素B以及葡萄糖的参与,特别是对维生素B1的需求更为迫切。
临床中一类由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W ernicke脑病,就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因此,从理论上说,服用维生素B的确能够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够适当缓解过量饮酒后的一些不适症状,例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但是这种作用与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酒前要吃些东西”补充肝脏代谢所需的葡萄糖所起到的作用相似,而“增加酒量和加速酒精代谢”等说法则无科学依据。
市面上并无特效解酒药
尽管受访的医生均称所谓的“解酒药”起不了作用,但对于中药成分的“解酒药”如葛根、花旗参片等,还是受到喜酒人士的认可。那么,这种中药成分的解酒药是否有效?对此,清远市 中 医 院 的 陈 太 日 医 生直言,暂不论上述产品中含有哪些中药成分,单从中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因症而异的角度上看,目前销售的“解酒药”就难符其名。
经过咨询和查阅,记者发现,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也没有解酒产品能对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副作用起到预防或阻断作用。”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笑称,市场上的“解酒药”、解酒保健品没有一种是已被证实确有效果的。“如果你吃了它觉得有些效果,要么是因为心理作用,要么是因为水的作用:服用‘解酒药’往往需要大量的水送服,稀释酒精浓度,通过尿的排泄加速代谢。”
另外,对于酒精中毒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确实没有特异性的解酒药物,但对醉酒者也有一套治疗方法。据悉,对于酒精中毒症状较轻,仅出现电解质失衡、酸中毒等症状的患者,往往采用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的方式缓解醉酒症状,一是提高血容量稀释酒精浓度,二是为肝内的酒精代谢提供必须的葡萄糖,以加速酒精分解。
此外,对于因酒精中毒出现妄想、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医生会根据临床情况使用阿片受体拮抗药,以起到促醒、缓解中枢抑制等作用。
有专家表示,对于大量饮用啤酒,白酒,血容量随之增加的人群,使用利尿剂也许会起到加速酒精代谢的作用,但长期服用或错误服用无疑是“饮鸩止渴”,轻则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重则造成血容量降低、血压降低。
其实,在采访过程中,多名医生均提到,无论服用什么样的保健品,都不能完全阻止酒精对人体的损伤,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喝酒!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