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近千元的名酒,给制假售假者留下了巨大的暴利空间。
选购高档名酒应到规模较大专卖店、商场、超市、尽量回避小门小店。
记者 王世平
春节将至,家人、朋友聚会时免不了“奢侈”一回,喝上几盅“好酒”来联络感情。然而,随着茅台酒、五粮液等名酒价格不断走高和市场持续供销两旺,市场上假酒销售也屡禁不止,而且其制假、造假手段不断升级换代,让消费者真假难辨。一旦喝到假酒,本来开心的场面可能就会生出一些郁闷,因为轻者出现头痛等症状,重者有可能整个节日都躺在病榻上。
去年初,州商务部门公布的数据表明,高档宾馆、烟酒专卖店和名酒批发店成为了假酒重灾区,“经营名酒的餐饮业、酒类批零企业或个体户80%以上涉嫌名酒假冒”。1月19日,记者从州、市工商和商务部门了解到,通过最近几年时间的大力清理整顿,目前市面上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一些装修豪华、打着“名酒专卖”等牌子的店铺,“挂羊头卖狗肉”出售假酒在业内外仍是公开的“秘密”。
同 时,尽管一些酒类生产企业不断更新防伪技术、强化打假措施,但假酒流向市场还是防不胜防。而且,由于制假手段越来越高超、售假渠道越来越隐蔽,相关部门的执法和监管也越来越艰难。
在州城名酒专卖店林立的背后,包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消费者又将如何辨别真假名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一些业内知情人士。
往事
高档酒店成假酒灾区
2010年春节前夕,为确保春节期间市民喝上放心酒,州商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酒类市场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
随后,该局公开披露:2009年全州共查处酒类违法案件65起,其中批发16起、零售41起、餐饮8起,没收违法酒品755瓶,其中五粮液349瓶、茅台酒97瓶、水井坊10瓶,名酒占了60%以上,且高档宾馆、烟酒专卖店和名酒批发店竟成假酒重灾区。
在此之前,该局通报的2009年一季度全州名酒市场的检查情况显示,经营名酒的餐饮企业、酒类批零企业或个体户80%以上涉嫌出售假冒名酒,各县市众多的名烟名酒店、食杂店所经销的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几乎都是假的。
据披露,这些假名酒主要是采用回收内、外包装,用同香型劣质酒加香精勾兑灌装,贴标仿造而成。而且制假售假内部分工明确:有从酒店回收名酒内、外包装的,每瓶50元左右;有专门生产假防伪标识和瓶盖的;也有生产假包装的。最后在各造假窝点进行“总装”,然后用各种手段推向市场。同时有的经营中低档酒的企业也从事假名酒批发,他们采用电话联系、快速送货、卡上结算等方式,暗中向酒店、超市、名酒店销售假酒。此外,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向酒类经营者提供假酒,有的将亲朋好友所送的“好酒”拿到“名酒店”代卖,这也是假酒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1月19日,记者从州、市工商和商务部门了解到,通过最近几年时间的大力清理整顿,目前市面上的情况已有所好转。
恩施市酒类专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就州城而言,目前市面上的情况已有所好转。2010年,该局在州市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与五粮液、茅台、水井坊、白云边、黄鹤楼等名酒厂家的打假人员多次合作,对州城酒类市场进行了180余次检查,查处违法企业8家,查处违法案件25起,查获各种假冒伪劣酒品60余公斤,有效维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虽然酒类行业和市场总体上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假冒酒品,特别是假五粮液、茅台、水井坊、白云边、黄鹤楼、洋酒等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揭秘假名酒如何出笼
这些假冒名酒又是如何出笼的?采访中,有执法人员和部分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假冒名酒出笼的内幕。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执法人员介绍,如今假酒生产已从最初的劣质包装加劣质灌装,发展到了利用真酒瓶、标签、防伪标志移花接木假冒。而且假酒制售也从单个小作坊操作发展到产、购、销一条龙规模化的生产模式。造假者一般是选择一些名牌高档酒,以及时下销售较好的白酒进行伪造加工,从收购酒瓶、包装盒到制造、包装销售,一批假酒在几天内就可以上市。
造假者所用的酒瓶和包装有的源于回收,有的源于仿造加工。造假者回收的渠道主要有两条:—是自己或雇人直接去收购;二是从废品收购者那里间接购买。
据记者调查,消费者在就餐时几乎都不会将酒瓶及包装盒带走,因此出售酒瓶和包装盒也已经成了一些酒楼、餐馆的一种“业务”。有些酒楼、餐馆的服务员在为顾客服务后,都会将包括酒挂、酒瓶、商标、内饰、包装盒等在内的物品成套保留下来,由专人收集连同带电脑防伪标志的纸箱一起卖给回收者。
恩施市商务局一执法人员透露,据他了解的行情,一套五粮液酒瓶及包装的回收价格如今已涨到80元以上,而茅台酒的酒瓶及包装的回收价格则高达120元以上,水井坊、白云边、黄鹤楼等品牌的酒瓶及包装的回收价格均在30元以上,其他普通中档白酒的包装瓶也在5元以上。州城一知名酒店的员工向记者透露,该酒店每月仅此项就可收入近3000元,一些生意好的大型餐饮店的这项收入则更多。
由于名酒酒瓶及包装的价格看好,以至于州城出现了专业的收购者,他们以收废品为掩盖,专门收购整套的名酒物品。记者州城一个收废玻璃、废酒瓶的废品店询问有无名酒瓶时,老板直接了当地截出了这样的价格:“五粮液瓶子30元,茅台瓶50元,你要多少?”据悉,现在的造假者不仅隐蔽深,而且都化整为零,不像以前那样在一处集中造假,他们按生产“流程”分工分开各在一处,有的负责提供名酒瓶,有的负责专门提供包装盒,而且以重金委托一些专业印刷厂、纸盒厂等进行专业印刷、加工,然后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办法进行“总装”。这样不仅执法人员难以掌握、发现。而且他们用真酒瓶、标签、防伪标志等进行包装的“假酒”更是可以乱真。
恩施市商务局一位曾多次参与查处假酒的执法人员说,现在造假者基本上不使用酒精作原料,假酒的原料一般是用低档酒或散装白酒,中低档酒用散装白酒灌装,中高档酒则用低档瓶装酒勾兑灌入。
据知情人透露,造假者一般冒充当地—些酒业公司、批发部,以低于市价20%甚至50%的价格,送货上门,并按酒楼、餐馆的“需求”制造“名酒”,从几十元的市场俏销酒,至数百上千元的名酒,造假者都能在短时间里制造出来。有的酒楼、餐馆甚至还向他们列出所需假名酒的品种,要他们按此“订单”定向生产。
暴利酒楼与制假者共分享
一些酒楼、餐馆为何敢冒被查处风险而“钟情”于假“名酒”呢?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暴利驱动是其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州城对餐饮业的调查中发现,许多酒楼、餐馆对顾客消费的菜肴可打折,但酒水绝不打折,因为酒水是其盈利的重要一方面。时下州城餐饮业供应的酒水价格,大多是进价的1倍以上。许多饭店所售白酒、红酒、酸奶、饮料等酒水均有70%的利润,而且档次越高的饭店,酒水的利润也就越高。由于假酒的价格至少低于真酒20%,有的甚至低于50%以下,随着名酒普遍“让价格飞”,用假酒充当真酒卖,其暴利就可想而知了。
一知情人说,假瓶装假酒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但真瓶装假酒一般人就很难发现了。尤其是那些防伪涂层还没有刮开的真瓶,就更不容易被识破,这也就是为什么名酒的瓶子会卖那么贵的原因。“做假酒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往茅台酒瓶里装的假酒,就必须要装用茅台酒基勾兑的酒。市场上销售的‘茅台王子’‘茅台迎宾’等都是做假茅台的原料。用这些酒做出来的假茅台就算打开喝一般人也不会发现酒是假的。”
对其中的暴利,一知情人作了这样的推算:以某中档名酒为例,市面上的一瓶“假货A”的拿货价是250元左右,“假货B”200元左右,而专卖店的真货统一零售价是700多元,售假利润最高达500多元。而厂家给专卖店的供货价在600元左右。相比之下,假酒的利润是真酒的5倍。州城航空路某名酒专卖店老板透露,曾有推销假酒的商贩找过他,一箱12瓶的高仿某名酒给他的拿货价1500元左右,而市面上一箱真酒的批发价差不多要9000元。
一位餐馆老板坦言:“一般能消费名酒的客人对价格不在乎,尤其是有事相求而请客的,如果客人要喝名酒,请客的岂能在乎酒的价格?”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几年的清理整顿,州城现在一些高档宾馆、酒楼、餐馆已学“乖巧”,平时绝不大批进货、库存,以防被执法部门查获。基本上是有人消费时,按客人需求临时叫人送货。所以执法部门每每发现情况去查处时,大多查不到假酒,即使查获,量也很少。而且,调查其来源时,也会遇上难题:这些假酒都是有人以某某批发部或公司名义送货上门的,而餐馆、饭店为获取不正当利润,明知是假,都不问送货者的真实身份和酒的来路;甚至有的则是对送货者心知肚明,却拒绝提供真实情况,以免受牵连,宁可处罚,也不说出真相,会说是不认识的人送来代销的。
除此之外,有的造假者为了使假酒在销售过程中更具隐蔽性,他们经常采用将成箱的真酒打开,把里面的真酒取出一半,然后再放进去一半假酒,封口后再整箱销售的办法。
监管“电子身份证”在推行
假酒扰乱着市场秩序,消费者深恶痛绝,被假冒的厂家也是深受其害,甚至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虽然一些酒类生产企业不断更新防伪技术、强化打假措施,但假酒流向市场还是防不胜防。
采访中,记者从商务部门获悉,面对假酒猖獗对消费者、生产企业和市场声誉的侵害,商务部正着手建设覆盖全国的酒类流通溯源管理体系,将用2年至3年时间,让每瓶酒从生产环节开始,就拥有一张“电子身份证”,最终直达消费者手中。据悉,早在2006年,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实施就建立了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溯源制度。2009年,中国酒类知名企业张裕集团在葡萄酒业率先引入电子标签,为每一瓶葡萄酒贴上了号码惟一的“电子身份证”,企业实现全流程动态追踪。2010年,“五粮液”在出厂的部分产品上使用RFID防伪技术,每一枚标签都具有全球唯一码、数字签名、防转移、防复制等特性。
来自商务部的消息显示,我国将用两三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的酒类流通溯源管理体系。企业可自主选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和机打随附单等溯源技术。全国各级商务部门将建立部、省、市、县四级酒类流通溯源管理网络平台,对进入溯源平台的酒类商品进行编码与跟踪追溯,实现从酒类生产、批发、零售、消费全过程溯源管理。
一些业内人士提出,目前我国虽已逐步实施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但仍面临标准不统一、全国未联网、消费者无法查询等根本问题。“电子身份证”只有真正参与全流通环节,形成流畅的 “可倒追”机制,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
恩施市商务局有关人士表示,当前我国酒类监管,首先要解决立法问题。目前全国还没有酒类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只是在《食品安全法》中将酒类质量安全问题纳入了食品安全范畴。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法律层次较低,强制力度不够,这是造成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混乱、监管力度不够的重要原因。
随着春节临近,上档次的名酒成为很多人消费或送礼首选。对此,州工商部门特别提示消费者:茅台、五粮液等名酒都有防伪标志,消费者可以用打电话、发短信来查询;另外,可通过酒的口感、香味来辨别。同时,选购高档名酒应进商场、超市,尽量回避小门小店;为筹办喜庆宴会而需要批量购买白酒的,应与经营者事先订立合同,约定双方责任,并注意将商品抽样送到有关厂家或专卖管理部门帮助鉴别;注意索证索票,消费凭证是自身维权的重要依据。
有专家认为,净化酒市场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二是呼吁消费者尽量避免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假酒;三是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树立“打造名牌、净化市场”的良好氛围。
【相关评论】警惕名酒背后的腐败
赵瑞光
中国是一个饮用白酒十分普遍的国家,爱喝白酒是不少人的习惯。有人说每年要“喝”掉一个西湖,不知是真是假?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平时只是喝一些普通的酒,名酒类高档酒是喝不起的。按讲白酒市场应该主要是一般的酒的天下,怎么现在却表现出只是少数人饮用的高档酒“唱主角”呢?
民间有一种说法,名贵酒是“买者不喝,喝者不买”,多少反映了一些实际情况。名酒一般每瓶价格都在100元以上,有的三四百元一瓶,有的“极品”还有上千元的,普通人是舍不得花这个“高消费”钱的。那么名酒销售在白酒业唱主角,说明这些酒还是有人买也还是有人喝。“买者不喝”,是说个人花钱买高档酒者,不喝这种酒,买酒主要是用来送礼。这种现象目前虽说还有,但早已有些“过时”,不少人送“礼”都是送“信封”。“喝者不买”,这一是说喝名贵酒的人喝的是别人送的酒;再者是说这是公款消费,虽能喝名酒,但自己却不花钱。从实际情况看,公款消费,可能是名酒旺市的主要原因。
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蒋洪披露: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每年耗费公共资金达9000亿元。这其中,有不少可能就是用在了喝名酒上。
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接待什么人喝什么品牌的酒,基本上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规格”。接待级别越高级的官员,喝的酒也越名贵。甚至有的上级人还未到,就先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领导爱喝什么牌子的酒,好对领导的“口味”。
“白酒市场高档酒唱主角”,折射了官场公款消费的猖獗。由于官场消费的刺激,近年名酒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甚至直线上升,去年底各大名酒生产厂家更是“让酒价飞”。而城镇居民的“低保”金额,还不到半瓶五粮液的钱。
为了管住官员的这张“嘴”,中央已经下发了几十个文件,加上各级制订的制度措施,恐怕也能叫“文山会海”了。但效果不大。不少地方和单位,已对此默认,认为官员只要不贪不拿,吃点喝点不算啥。这些是不是助长了官员喝高档酒、乱花公款的歪风呢?
【阅读延伸】怎样识别真假酒
现今酒类市场品种琳琅满目。如何识别酒的真假,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情。为使大家掌握一些基本辨别常识,现介绍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
(一)国产瓶装酒
首先,看一看外包装盒。是否光亮、整齐,棱角是否分明,盒上激光防伪标识上的字迹及图案是否清晰,摸一摸外包装盒是否软硬适中,是否有弹性。一般假冒酒外包装盒字迹及图案较模糊,包装盒较软、无质感、无弹性。
第二,看一看酒瓶上的商标标识。真酒商标光泽度强,色彩均匀饱满,无粗糙感觉。字体匀称,字迹清晰,线条流畅,轮廓清楚。标识的粘贴也有一定的讲究。假冒商标表面没有光泽,纸张模糊。摸一摸名酒商标标识上的品牌字体,均有凸凹感。而假商标没有。
第三,看一看酒瓶上的防盗盖。真酒的防盗盖色彩鲜明,光洁度好,盖身、封口均平整、光滑,容易折断、开启。盖上的字迹,图案清晰,印刷规范。假冒品防盗工艺质量差,封口不够平整光滑,甚至有的还有硬器挤压碰撞造成的凸凹痕迹。
(二)散白酒
识别真假散白酒要采取“一问、二看、三嗅、四尝”的方法。
①问:经营者有无酒类专卖证,有无产品化验合格证,有无产品来源证明。
②看:酒质是否清亮,有无沉淀,是否薰眼。
③嗅:纯粮食散酒味纯,用酒精勾兑的散酒刺鼻、呛喉。
④尝:纯粮食散白酒入口甘甜,用酒精、香精勾兑的散白酒麻口,有苦味,难入喉。
(三)进口酒
进口酒即人们日常说的洋酒。洋酒大体上分为六大类,即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特吉拉Tequila。假冒伪劣洋酒的主要成分是工业酒精、香精、色素,三者勾兑而成。其中工业酒精(甲醇),俗称木精,每10毫升甲醇就能造成人体严重中毒、失明、神经麻痹,30毫升就能致人死亡。由于甲醇在人体中无法被分解,具有积蓄作用,长期饮用哪怕极少含量也会造成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具有异域风情的进口酒外包装纷呈,但价格也不等,如何识别真假进口酒呢?
在购买饮用洋酒时可从四个方面识别真假:
一是看外包装。经正规渠道进入中国的进口商品,按规定必须有“中国卫生检疫,中国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字样的激光防伪标识及中文版标识,包括品名原产地、罐装日期、保质期、进口经销商及其地址、电话等,商标字迹、图案不会出现模糊、陈旧、凌乱现象。
二是看酒瓶的封口。真品金属防伪盖做工严密,塑封整洁,光泽好,而假酒瓶盖做工粗糙,塑封材质不好,且偏厚,光泽度低,商标模糊,立体感差。
三是看防伪标志。一般洋酒的瓶颈上都有商标,刮开商标,内有各式各样的防伪标志。真品防伪标志在不同的角度可出现不同的图案变换,防伪线可撕下来。假酒的防伪标志无光泽,图案变换不明显,防伪线有时是印上去的。
四是看液体。真品液体透亮、光泽好、无沉淀,假酒的液体则暗淡、光泽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