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寻找白酒股的错杀机会
上半年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的核心是努力寻找基本面有望超预期的品种,对这种品种,在市场极度恐慌被错杀时应该“主动出击”。
经过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上旬的调整后,部分食品饮料公司的估值已回落至较低水平。比如,2010年洋河股份的PE波动区间为25.7倍~56.4 倍,而目前2011年PE仅25.4倍;2010年贵州茅台的PE波动区间为22.1倍~40.6倍,目前2011年PE为22.9倍;2010年五粮液的PE波动区间为19.6倍~34.0倍,目前2011年PE为21.3倍。
因而,我们认为洋河股份、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个股继续下跌的空间不会大,投资者没有必要继续恐慌性抛售,部分基本面有望不断超预期的个股趁下跌时就需要重点关注。我们认为,成长比估值更重要,一个行业或一个公司年度超额收益的获得通常来自两个因素:利润超额增幅为正,即未来一年盈利增长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相对于市场整体的估值溢价的提升。
白酒板块下半年强势将延续
我们认为,2011年食品饮料行业仍会持续享受经济调整期所带来的消费升级和超额收益。但创业板带来的新股潮及经济偏向收缩可能带来的物价回落,都会挑战白酒行情独大的局面。我们认为,白酒行情2011年下半年仍将延续。
我们认为,茅台2011年控价放量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变大,加上预收账款的大幅积累,2011年将会成为茅台重新超越的元年。
中高端白酒目前是整个食品饮料行业内增长最快的部分。我们认为中高端受益于政商务消费的升级,以及高端提价留下的价格空间。在未来2~3年中国可能会出现一批收入超过50亿的中高端白酒企业和品牌,而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古井贡酒应该最具优势。《证券时报》
白酒行业持续高烧 产能扩张藏隐忧
本报讯 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白酒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涨价动力。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份白酒产量达96.61万千升,同比增长34.69%,增速环比上升7.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1至11月累计产量791.6万千升,同比增长26.87%,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环比增速略有提升。
同时,白酒行业市场景气度和区域集中度也在提升。据同花顺金融中心数据统计,中国白酒行业产销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三季度末累计产销率为98.2%。白酒主要产区江苏、四川、辽宁、河南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江苏11月份白酒产量增速继续领跑全国,单月实现白酒产量5.57万千升,同比增长118.97%,1至11月累计产量51.26万千升,同比增长67.09%;四川、辽宁等省11月份产量均同比增长50%以上。从累计增速来看,目前江苏、湖南、黑龙江、四川、吉林、广西、贵州等省份居前,几个白酒主产区产量增速均超出全国水平。
爱建证券分析师表示,过去五年白酒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大幅度增强。高档白酒销售价格高、毛利率高、市场占有率高、公司盈利水平高;中低档白酒销售价格低、毛利率低、销售范围局限于区域市场、公司盈利水平低。随着居民、商务、政务支出水平的提高,白酒向高档次发展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白酒行业(特别是中高档白酒)的产能扩张的脚步也在加快。到“十二五”末期,预计茅台酒的年产量将达4万吨;五粮液也在不断加快扩产步伐。据媒体报道,为支持五粮液发展,四川省宜宾市正在进行居民大搬迁,腾出土地来供五粮液发展,政府在立项、占地、基础设施方面也都给予了五粮液政策倾斜。目前,五粮液已建成10平方公里厂区,占宜宾市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在国内二线白酒企业中,酒鬼酒、金种子酒和古井贡酒等先后增发,募资用途也基本都是扩大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对此,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地方政府提出了相应配套的刺激白酒行业经济发展计划,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白酒行业的发展。如四川省推行的“长江上游白酒经济带和千亿产业的建设规划”系统工程;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省白酒产业振兴和调整指导意见》;贵州省委、省政府规划2015年将茅台镇居民全部搬迁,给茅台酒生产创造更好的环境等等。
值得警惕的是,已经有专家表示,当前白酒市场的过热让很多白酒企业贷款扩建厂房、跑马圈地拓展市场,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白酒的“大跃进”现象,这种现象存在很大的隐患,产能过剩已经显现。企业在没有市场或者市场没有完全开拓好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市场风险会很大。
著名白酒专家黄业立表示,要理性对待白酒产能扩张,随着人们健康饮酒意识的不断增强,白酒消费逐渐萎缩,而且葡萄酒、啤酒等舶来品的快速发展对白酒行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高端白酒变身投资品
年年涨价,仍是供不应求。茅台、五粮液这样的高端白酒在国内一次次地拨动着市场的神经。元旦开始,茅台全国涨价20%,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强调了严苛的限价令,终端价格(市场零售价)不得超959元,但市场上茅台酒仍旧一瓶难求,终端价格早已超出限价一半,达到1500元左右。
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茅台酒曾经是8元一瓶,20余年过去,价格上涨了187倍。与此同时,陈年茅台连续拍出上百万元的天价。对于茅台价格的各种质疑,有观点认为,与若干年来的个人收入增长相比,茅台酒的相对价格实际上是下降了。
茅台成为投资品
1.23万元拍得两瓶1987年产的茅台,崔小姐认为茅台现在是“硬通货”,像房子一样,投资了不会亏。
上周,在北京东城区工作的崔小姐以1.23万元的价格,在嘉德在线拍得了两瓶1987年产的茅台。
崔小姐今年25岁,大学刚毕业两年,对酒可以说是一窍不通。1.23万元,相当于她两个月的工资。崔小姐说,拍茅台是为了投资。不过,至于拍来的茅台如何去鉴定,以后怎么升值,她也是一头雾水。
崔小姐坚信的一点是,茅台现在有点“硬通货”的意思,就和房子一样,买了肯定不会亏。“现在嘉德新拍的1991年的茅台,起拍价都到了8000元,我的已经赚了。”她说。
和崔小姐一样的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尤其从2007年以来,经销商囤积茅台获利的消息不断在社会上传播,“买茅台股票不如囤茅台”、“一瓶茅台酒价格相当于一套房”等说法层出不穷。
而在资本市场,贵州茅台常年雄踞A股百元股之列,且一度长时间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在机构眼中扮演着“定海神针”的角色。在这种大环境下,无论消费者还是投资者,买茅台都被看做是类似于投资房产、黄金这样的保值产品。
2010年12月15日,贵州茅台公告称,于2011年1月1日上调产品出厂价格,幅度为20%左右。价格调整后,53度飞天茅台出厂价由499元提高到619元。几天后,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表示,茅台调高出厂价是考虑到国家、消费者等五方利益。袁仁国同时强调,经销商销售价格不能高于959元,一旦有经销商违反了“限价令”,将面临严厉处罚。
刚过完元旦,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和专卖店发现,53度飞天茅台集体缺货。部分烟酒店里虽然有货,但价格均在1500元上下。
“价格根本限不住。”一位白酒批发商说,虽然“限价令”定在了959元,但他们往往拿货的价格就超过了1000元,还得自己找关系。
8元一跃涨至140元
1988年之前,茅台每瓶8元,不过根本买不着。物价改革之后,茅台价格跃升至140元,远超普通人工资。
茅台酒的涨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大通胀。1987年9月19日,我国第一部物价管理的正式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颁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了国家现行的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此后,物价大幅上涨。
今年60多岁的田先生回忆说,1987年他是一名基层干部,当时大家的工资都一样,每月80多元。“平时买面、买煤、买油都要凭本,50斤面是10元钱出头,而酒只能是过年的时候才发两张票。”田先生说,当时茅台价格是每瓶8元,不过根本买不着,即便是托很大的关系都难以买到。
1988年7月,国家放开了13种名酒的价格,长期以来物价平稳的局面被打破。一瓶53度茅台酒的价格从计划经济时代的8元一举跃升至140元,成为第一梯队中的极品。五粮液、郎酒的开放价格为80元,剩下的剑南春、洋河大曲、全兴大曲等则齐齐进入“35元时代”。在这个时间段,白酒行业向市场化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在1998年之前,我们只管生产,不管销售。”茅台企管部相关负责人说,当时茅台酒都是国家调配,企业没有自主权。从1998年开始,茅台公司才全面进入市场。
价格放开让茅台迈出了“火箭速度”。公开资料显示,从1962到1978年,茅台曾16年连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400多万元。但1988年,茅台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1991年则突破亿元。如今,茅台的收入已经站上了百亿大关。
最近3年涨价一倍多
目前茅台终端价格涨到了1500元左右,按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算,每月能买得起两瓶茅台。
按照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2009年北京市职工年均工资为48444元,每月大约4000元。换句话说,即便是市面上茅台酒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500元,每个普通职工每月还是能买得起两瓶茅台。
若与20年前的收入以及茅台酒“买不起”、“买不到”相比的话,实际上现在的居民能“买得起”了。那么,为什么社会对于茅台涨价的反应如此强烈,为什么会认为茅台涨价的程度让人难以接受?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认为,在20年前,只有少数人有消费茅台酒的能力和需求,全社会的消费意识与现在完全没有可比性,感觉茅台贵还是便宜与自己的关系不大。记者查阅资料获悉,在1987年,茅台酒全年的产量还不到1000吨,是现在的零头。
马勇分析说,当年茅台酒的价格虽然只有8元,但市场上根本没有货,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而近年来屡屡涨价,根本原因还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比较快,大家购买能力明显增强,茅台进入群众生活的需求很高。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现在的三年间,茅台的终端价格已经从600元左右涨到了1500元左右,价格翻了一番有余。
营销专家穆峰认为,上世纪80年代末,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当时流行的词汇叫“下海”,很多“下海”的人,很快成了“万元户”,买得起大彩电,喝得起茅台酒,和普通拿工资的老百姓有很大的差距。在当时,喝茅台的都是官员或者暴发户,往往会令人羡慕乃至嫉妒。另外一方面,最近几年茅台酒涨价的幅度和速度太快,远超出收入和物价的涨幅,有点像房价,给人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很大,这些都造成外界会对茅台涨价反应强烈。
记者从茅台史志办了解到,在1987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因为当时并没有销售部门,茅台的价格也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而近几年来,由于茅台建议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距比较大,这在茅台内部也属于比较敏感的话题。
茅台被指代表消费畸形
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喝的不买,买的不喝,中国的高端消费品被标注上奢侈与高端资产的标志。
两个月前,当央视2011年广告招标落下帷幕时,前三名中标者均为酒类企业,酒类企业总中标额高达21.5亿元。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的几年时间里,国内白酒行业将经历大规模的整合,名优企业的产品价值将在终端市场获得更大的青睐。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数字也对这个观点进行了佐证,1999年,我国白酒企业有3.7万家,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缩减为1.8万家,半数企业被淘汰了。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白酒行业的利润增长迅速,行业结构调整是最重要的原因,很多酒企都在压缩产量调整结构。另外一方面,当然有不断提价的因素。
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茅台酒价节节上升,反映了中国消费经济的畸形以及奢侈品供应公务化的现象。不管茅台酒价格如何上涨,永远供不应求,因为有一批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群体将茅台酒等同于身份的标志,从中享受消费之外的至高乐趣。
我国是奢侈品消费大国,奢侈品与民用消费品的市场给出的价格截然不同,哪种消费品只要打上了身份的标志,在国内必然大行其道。叶檀认为,不管是茅台还是熊猫烟,有道是喝的不买,买的不喝;抽的不买,买的不抽中国的高端消费品就这样成为价格不敏感群体的身份象征,被标注上奢侈与高端资产的标志,一飞冲天。 (新京)
白酒业再迎“黄金时代”
被茅台、五粮液甩下数个身位的同行们,纷纷打造高端产品、压缩中低端产品,开启“复兴”之路。
不只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公认高端名酒,近5年,中国白酒业正在一片兴奋中经历着价值回升的第二次“黄金时代”。
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白酒业在“十一五”期间增速迅猛。全行业总利润从5年前的73.2亿元,到去年预计超过300亿元,增长达三倍。
之所以说是第二次“黄金时代”,因为业界公认的第一次“黄金时代”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间段,连续六年创造经济效益第一名的“汾老大”声名渐落,由于当时汾酒的策略是走大众市场,坐失提价良机。而在同一时期,五粮液、茅台重新划定高端酒坐标,将其他白酒企业甩下了好几个身位。 在此后的大约10年时间里,白酒企业打造高端产品、压缩中低端产品则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2007年下半年,位居老“八大名酒”的古井贡酒正式开启了“复兴”之路。时任古井集团董事长的曹杰高调宣称,推出淡雅香型白酒的系列新品,作为古井的高端形象进入市场。此后不久,古井贡酒又推出年份原浆系列,实现利润翻番,为开拓全国市场打下了基础。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汾酒的“青花瓷”系列上市,并通过多次的提价,将自己高端产品的定价拉入了第一阵营。
2010年,泸州老窖的第一款年份酒上市,定价698元,这在公司被认为是“迈出了复兴的重要一步”。此后不久,泸州老窖总经理张良在京宣布,定位奢侈品的“国窖1573中国品位”上市,单瓶售价2180元,成为除年份酒和定制酒之外,国内单价最高的白酒产品之一。张良表示,大的经济形势很好,白酒企业要敢于和国内市场的高价洋酒相竞争。
在资本市场,期待价值回归的白酒企业也得到了资金的关注,2009年年底,洋河股份登陆中小板,在很短的时间内冲破百元,一路高歌成为新的两市第一高价股。
专家:
新品留20年
未必升值
一女士得知茅台最近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后,回家翻找家中茅台核对年代。一瓶1990年,两瓶2006年,她不知该如何处理。她对记者说,“现如今的茅台还能喝吗?不是因为价格涨而喝不起,而是因为可能太值钱而不敢喝。”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典当行,自从北京华夏典当行推出白酒典当以来,前来咨询白酒价值的市民便络绎不绝。他们大多以咨询白酒升值空间、变现价格为主。华夏典当行艺术品评估师胡平介绍说,目前可以典当融资的白酒以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茅台为主,但大多数前来咨询白酒价格情况的市民所持白酒都不在这一范围内,很多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甚至近几年出厂的酒,还有半瓶没喝完的酒,因而不能典当融资。
胡平说,从中长期来看,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茅台酒由于再流通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有一定升值的可能性,但近几年出厂的酒虽然销售价格在上涨,但再流通市场尚未形成。
北京歌德拍卖公司中国名酒部经理任世玉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的茅台都值得留存。拍卖市场上的有些茅台出厂时,正值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原材料稀缺致产量有限。有独特的酿制条件和工艺,能完整留存下来的少之又少,所以能走上拍卖市场。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生产的茅台,采用的是机械化批量生产,数量已经太多。而且,现代的茅台酒的密封程度也不适合存放时间过长。”
他建议,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消费者不要对茅台价值心理预期过高,从而盲目投资。
胡平也认为:“对于近几年出厂的白酒,并不能得出再留20年也会升值的太简单推论。”(新京) (东南早报 )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