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文化公益传承草原情 蒙牛携长调再进校园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31/2010 14:39:00   来源:食品商务网

  文化公益传承草原情 蒙牛携长调再进校园

  悠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如同生生不息的草原,而代代传承更是中华民族的艰巨使命。6月2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走进中央财经大学,向广大在校学生展示了蒙古族长调的不朽魅力。作为此次“蒙古族长调走进大学系列音乐文化活动”的主办方之一,蒙牛乳业集团对推广草原文化一直不遗余力。有文化学者认为,长调民歌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保护并推广这个 “草原音乐活化石”,民族企业责无旁贷。

  民族文化传承 蒙牛共谱自然和谐

  据了解,该活动由蒙牛乳业集团与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共同举办。自去年10月起,蒙牛就开始组织著名的蒙古族长调歌唱家和专家学者走进校园推广长调文化。蒙牛负责人表示:“让年轻人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是解决非遗濒临灭绝的重要解决方式,蒙牛选择在年轻人中推行蒙古族长调正是基于当今大学生对于长调缺少正确认知。这项活动将会继续推进下去,5年内我们将走进全国范围内20所著名大学,让我们的天之骄子更加了解与热爱草原文化。”

  在活动中,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蒙古族长调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以及尊重个性、崇尚自由的理念,与蒙牛推崇自然生态、好奶源有好牛奶的主张不谋而和。蒙牛此举是希望社会大众更深刻地感受到蒙牛与自然共享、共存、共荣,和谐相处的自然生态理念,共同加入到保护草原、热爱自然的文化体验中来。

  文化保护“两难” 蒙牛勇担推广重任

  被誉为草原音乐灵魂的蒙古长调,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然而近年来,随着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品、民族生态文化游等文化消费领域“民族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选择与商业“携手”,对民族传统艺术人为“改造”,以至于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日益“变味儿”。

  如何突破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在商业利益和文化传承间“左右为难”的困局?今年两会期间,蒙古族人大代表鲁孟的《莫让“唯商业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变味儿》的提案得到众多少数名族人大代表的热烈响应。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蒙牛携手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扛起“推广长调文化重任”,无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提供了一大成功范例。业内专家指出,要更好地解决民族文化“保护难题”,就需要更多“蒙牛式”责任名企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最终实现全社会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这才是民族文化可持续开发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