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互联网企业“圈地”手机 打响新一轮入口卡位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9/2012 10:40:40   来源:新华网

  在小米之后,百度、360、网易、盛大等诸多互联网企业开始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介入智能手机领域,但业内多数专家断言,此次互联网企业混战手机将是“热闹开场,冷清结束”。

  互联网企业“圈地”手机

  小米手机正在成为一个传奇。

  5月14日,小米推出的15万部“青春版”智能手机,在11分钟内被一抢而空。而从2011年9月上市算起,短短半年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超过200万台,月营收超过10亿元,成为国内单款型号中最热销的智能手机。

  在小米的刺激下,诸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纷纷宣布进军手机领域。

  5月14日,360宣布正式进入手机领域,与华为合作推出首款360特供机——华为闪耀,价格为1499元。紧接着,百度宣布与长虹合作,通过软件及网络支持的方式推出不足千元的定制手机。前不久,盛大同样表示,将采取代工的形式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机,据悉,新手机上市时间可能定在6月6日。而一向低调的网易也宣称会与手机厂商合作,推出搭载安卓系统的网易定制手机。除此之外,记者获悉,人人网也正在酝酿推出自己的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去年就开始在手机领域布局。比如,早在2011年12月,百度就已与戴尔合作推出过百度易平台手机,售价2999元;腾讯也曾与华为合作推出过QQ手机;阿里巴巴也在去年的7月与天语合作,推出第一款搭载阿里云OS系统的云手机。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云计算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兼阿里云计算总裁王坚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搭载阿里云OS系统的云手机目前销售状况不错,接下来的6、7月份,阿里巴巴会与国内另外两家厂商合作,继续力推阿里云手机并计划在今年推出4个版本的阿里云OS系统。

  显然,一场火热的手机圈地运动正在互联网企业展开。

  新一轮互联网入口卡位战

  业界人士注意到,此次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手机都是低价智能手机,定价在千元左右。

  与小米手机相似,在配置方面均高于传统的千元智能机,大都采用双核架构,4.3寸触摸屏。显然,这样的配置想从硬件上获得高利润基本不可能。周鸿祎就表示,其360特供机的价格几乎接近于成本价。

  是互联网企业不愿挣钱么?非也。业内专家表示,醉翁之意不在酒。与PC免费模式相似,这些企业并不太依赖硬件上的利润,更多的是寄希望于从软件及应用上面挣钱。“说白了,(此次的互联网手机圈地运动)就是占坑,是一场用户入口卡位战。”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是说。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认为,抢夺用户入口和提高转化率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一致追求。如同在PC时代,大家都在抢占电脑桌面一样,此次企业抢占的是手机的桌面,其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增值服务挣钱。

  这个观点得到了互联网业内人士洪波的认同,他表示,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市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小米和盛大是直接生产,通过代工的方式参与手机的生产和软件定制开发;360、百度、网易、腾讯采取平台定制和应用预装的方式来介入手机领域;而阿里巴巴则是自己深度定制操作系统阿里云OS,供手机厂商免费使用。

  孙培麟分析说,这些互联网企业各有自己的考虑。例如,对于360来说,通过360用户特供机,可以通过手机注册360的账号来抢占用户入口,获取用户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对于推荐广告以及转化率的变现都有很大的提升。“这样即使是硬件不挣钱也没关系。”

  周鸿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360手机可以通过软件、浏览器和应用商店赚钱,与厂家分账。他表示,手机硬件是基础产品与服务,会无限趋近“免费”。百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百度在手机上不收一分钱,软件免费,其主要将通过移动搜索和应用类广告来挣钱。

  对于这点,很多企业并不避讳。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兼阿里云计算总裁王坚就表示,阿里云OS系统将是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有利杠杆。

  “如意算盘”并不被看好

  不过,这次互联网企业的“如意算盘”却并不被看好。几乎在360等企业宣布做手机的同时,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和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都表示不看好互联网企业进军手机行业。

  李开复在微博上称,互联网厂商做手机将会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第一,两个行业差别巨大,企业基因不同;第二,很多互联网企业做手机不以用户需求为使命,而以嵌入自己的服务为目标,无法得到用户口碑;第三,互联网企业不愿意嵌入用户爱戴的竞争对手服务也会被诟病;第四,用Android打造封闭的iPhone式高利润产业链即不完善也不现实;第五,在内部项目评估中,不赚钱又不主流,且又要花大钱的项目,很难得到足够资源,会被主流项目压挤;第六,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即使它们能够突破上述问题,但强大如谷歌(Android的拥有者),做手机也曾失败。

  而李易则认为,此次互联网企业生产手机颇有些山寨的味道,都具有山寨潮的几大特征——山寨、降低成本、出货量大、节奏快。“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儿”,李易说,互联网企业介入手机领域将会使双方“相互毁灭”。这样一来,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争夺更复杂,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利于隐私的保护和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一些不良习气如“水军”、骂战等会逐步影响一些硬件厂商,而互联网厂商对手机硬件零利润的追求也非常不利于调动硬件厂商的积极性,相反,甚至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逼退”一部分优秀的企业。

  洪波认为,目前互联网企业出品的一些零成本的手机,只是一些边缘的手机厂商在做,并不能持久,并且对现有的手机市场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真正的入口不是应用,而是产品和服务。”洪波分析说,用户最终选择的还是优秀的有创新能力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完美的体验。他认为,手机一定要靠硬件挣钱,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才能带来创新。而如果只是靠互联网挣钱,对硬件厂商来说就没有动力。

  “当硬件厂商发现这个模式并不能让他们挣到钱的时候,这场热闹就结束了,最多这一两年就会见分晓。”而李易也表示,这是互联网企业和硬件厂商的“闪婚”,会“高调的开场,低调的结束,无疾而终。”(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