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股市场化改革的建议方案
编者注:
1月9日,星期一。证券时报网收到一封署名“中国股市小股民”的来信,信中的标题是《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市场化改革的建议方案》,其核心内容是改革现行新股上市首日交易规则,以发行价为基准,实行上下10%的涨跌幅限制。小编注意到,在信封上,“关于中国股市最重要的建议”被写在了寄送地址的位置。这也许代表了一部分股民的意见,其提议或有可取之处。本网不对信的内容作评价,仅从新闻传播的角度予以刊登。下面为“建议”全文: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市场化改革的建议方案
一、建议方案名称:
新股首日交易制度日常化改革
二、建议方案具体内容:
可以实施时间: 2012年元月开始
可以实施对象:所有新股IPO和重组重新上市的个股
具体内容:由于交易制度一致体现三公原则,为了避免首日高开操纵的发生,因此首日上市新股IPO等个股按照市场化发行价结果,遵循二级市场的交易规则,以发行价为首日上市涨跌停板基准,即发行价上限涨幅10%,或发行价下限下跌10%的交易限制。
三、提出建议的依据:
对于必要性看:一级市场长期和二级市场处于割裂状态,并且形成了一个利益关联群体,从抬高发行价,到包装上市,最终首日上市借助交易漏洞即新股首日上市能高开近1500%下的权利,恶意形成系列操纵群体;一条龙输送新股到二级市场后,首日恶意操纵高开后,使新股发行长期扭曲导致二级市场的长期低迷和投机氛围。
1、首先:三公原则,就没有必要给新股第一天上市不受涨跌幅限制的理论依据;如果不设限,应该所有个股不设涨跌幅限制。
2、长期以来一级市场堆积大量打新资金,目的就是为了收获首日高开的一夜暴富情结。这一个情况已经形成规模,因此对于新股高开操作形成了沃土。就算偶尔一个两个没有操纵,但是不能否认90%的新股首日恶意高开。
3、对于涨跌停板制度就是为了控制交易风险,对于动辄不符合理论的30%-100%的新股高开反而网开一面完全和制度背离,应该给予纠正。
4、新股发行已经市场化,形成二级市场的打新和包装,长期申购群体看,就是因为有了首日交易制度能操纵的缺陷。如果制度上把后门关了,将形成大好局面:
A:首先会让基金询价更加理性,因为首日最多也就是涨幅10%,操纵已经不容易。因为和以前就是9点15分到9点25分操纵一下集合竞价比较看,首日新股封住涨停就成本很高,风险很大了。
B:对于新股首日为什么高开,从来就没有合理解释,就是新股就应该高开似的,但是第二天呢,就不是新股了吗? 据数据统计90%新股在上市一月内都是大幅下跌的。首日并不能由于买入而获利,显然这侧面再次印证了,非散户造成首日高开,而是利益集团的恶意长期为了一级市场利益而为的。
C:新股首日按照发行价设置涨跌幅后,必然从发行价定位那天起就是市场中的股票将不具备一夜暴富特权和操纵。这样,对于新股的买入更多是研究价值投资,将形成一个良好风气,新股的发行就会走上正轨,因为一级市场完全对接二级市场后;大盘涨水涨船高,大盘跌新股发行价自然就低,各方都不愿意发行,这样形成真正的市场化调节发行行为。如果过度包装上市,或者在市场低迷上市,必然在上市第一天开始就没有关注或者让承销发行的各方冒发行失败风险;从就算证监会审批制也不会诟病。
D:全球各国都没有新股首日独特交易的特殊制度,因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能有效对接。目前首日交易制度割裂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造成了一级市场目前输入新股三高的局面,而二级市场被动承受。
相信在新股首日特权交易制度改革之后,一招棋盘活全局。新股发行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因此从首日交易制度改革看,只要交易所层面改变即可,没有更多更高的实施风险。目前全局混乱的局面在这个改革后,将全部屡顺。中国证券市场对于新股的接受不在被诟病,而二级市场也将形成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好局面,而不分新股和老股了。
中国股市小股民
2012年1月4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