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警惕“碳锁定” 专家建议中国对高碳产业提高门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1月22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11月22日电 (记者 郑莹莹)全球经济新形势下,中国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在产业选择方面需何种“过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伍华佳在此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严格限制高碳产业的承接。

  她表示,若不提高“门槛”,中国一旦引入高碳产业并发展成支柱产业,今后再转移非常困难,“这将造成长期‘碳锁定’,至少在二三十年内改变不了这种局面。”

  以上海为例,伍华佳介绍,截至2004年,上海引入428家外资化工企业,“但引进的都是低技术,核心技术都在欧洲”。

  而眼下,正在寻求低碳转型之路的上海,短期内难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令其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相较东京、纽约、伦敦等其他国家城市,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也需付出更高代价。

  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沪上专家也提出,中国的低碳发展可借鉴美、德等国的经验。复旦大学教授芮明杰表示,美国2005年就将大量风险资本投资于碳减排和新能源研发领域,此后还推出了碳交易货币、碳类贷款等,颇值得上海等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