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周小川:预计今年顺差与GDP之比约4%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0月25日   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4日表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已有显著进展。他并预计,2011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约为4%。

周小川是当天在一论坛上作题为《国际收支走势及其调整的过程》的演讲时作出上述表示的。周小川称,国际收支平衡是我们国家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这样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周小川说,从中国国际收支近30年的走势来看,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十年。十年间,中国贸易顺差显著提升,外商直接投资(FDI)十分强劲。

“从国际收支总平衡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总和来看,中国今年国际收支的总顺差较大。”周小川表示。

但是,中国经常项目对GDP之比,2007年、2008年达到最高峰,在10%左右,随后有所降低,到2010年下降到5.2%。2011年上半年下降至2.8%。

周小川还表示,中国产能已经明显开始在制造业减速。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已经不像过去大量集中在制造业,而是集中在建筑业和服务业。在新增投资中,制造业的比重越来越低,例如在“四万亿”刺激计划之中,基本上没有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

而从金融业的贷款来讲,新增贷款总额中,现在银行对加工业的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比重已经是“一位数”,不像过去占比一半或更多。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过去在中国形成了大量的制造业产能,而后面向出口。但现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投资于服务业的已经将近百分之五十。

“这也是相当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表明我们的产能布局在各领域发生变化。”周小川说。随着这种变化,中国的国际收支会更加健康和平衡。而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也表明制造业在发生转变。

鉴于时间有限,周小川未展开国际收支走势与宏观政策相互关联的话题,但提出人民币“走出去”的时机问题。他说,从资源的分布来看,有可能更多地将外汇转向民间。他同时说,“所谓‘藏汇于民’,并非百姓把外汇藏到自己手里,而是他们自行决定运用到包括投资在内的渠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