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中央单位三公经费首次公开 去年支出合计94.7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0年支出合计94.7亿元,预算公开仍需进一步推进

⊙据新华社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于近日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这也是首次公开中央单位“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2010年“三公”经费中,出国(境)经费17.73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费15.28亿元。此外,经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

相关专家指出,作为财政预算公开中老百姓高度关注的项目,“三公”经费的首次公开无疑彰显出我国积极推进预算公开的决心。

自2009年起,我国正式拉开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大幕,然而,作为老百姓高度关注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仍然在相关的预算报告中难觅踪影。

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财政2010年度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

会议还要求,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从政府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推进预算公开的举措来看,我国推进预算公开是大势所趋,向全社会公开预算,让老百姓参与到预算的监督中,这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对于公开“三公”经费我国目前已经开始上路,但无疑还要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比如,对于地方财政,“三公”经费的公开仍需要进一步提速。另外,我国的预算法还没有涉及“三公”的内容,应该加快推进预算法的修订。“如何确保‘三公’经费的预算公开不流于形式,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建议在修订预算法时增加相应条款,不公开‘三公’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