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陈东琪:22%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天花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25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控制通胀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央行偏重的还是使用数量型工具来调控流动性。在5月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后的五个小时,央行依然没有动用价格型调控工具——宣布存款准备金率从6月20日开始,再上调50个基点。

记者了解到,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风险,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为稳定价格总水平、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则建议,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关注资金价格的调控,央行应该主动使用加息工具,而审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不能动了,或者说要动也几乎是极限了。”

货币放松未到时机

5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稳健,且高通胀持续,货币紧缩政策放松的可能性或将落空。

“如果从先行指标看,货币政策似乎到了应该放松的时候。”陈东琪根据历史上的周期分析,“如果M1向下的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时间越长开口越大,CPI下降的就越快。”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情况也有些类似。目前,货币供应量M1和M2处于较低水平,M1低于13%、M2低于16%。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CPI依然居高不下。对此,陈东琪表示,CPI回落时间之所以会往后移,是因为此前货币投放量太大了,因此,通胀步入下降通道尚需假以时日。

在这种情况下,关注通货膨胀风险成为首要任务。央行也指出,货币政策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月CPI同比增长5.5%,超出市场平均预期,创2008年7月以来新高。“我个人看,通胀压力还是很大的。虽然经济在减速,但是还在上升区停留,因此,CPI即使回落也是高位上行回落,目前CPI还不是一个拐点。”陈东琪表示,“货币政策对通胀的控制,就像开车一样,时刻把脚放到刹车上,以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此前,为抑制通胀,除了连续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还四次加息,基本保持每两月一次的频率。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可视为央行向市场发出的信号——虽然工业活动增速相对较低,但在CPI通胀率高企(5.5%)的情况下,央行不急于放松货币政策。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行阶段,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时机尚不成熟“,陈东琪表示:“下一步货币政策不是完全停止紧缩,而是适当降低紧缩强度、收窄紧缩范围。”陈东琪认为货币政策不能全面放松的理由有三,一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二是各地投资扩张的积极性还很高;三是过早放松会造成经济二次过热。

对于目前的财政政策,陈东琪则认为,现阶段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偏松措施,在稳物价的同时,实现稳增长、增就业的宏观目标。

调“价”胜于调“量”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再创历史新高点(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加备付金率也只在20%左右);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8%。

对于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陈东琪一直持保留态度,“(存款准备金率)22%是天花板。货币政策可以调整一下紧缩的方式。”

在陈东琪看来,过多的数量调整会产生两大问题:一是流动性的局部结构性短缺,二是利率的双轨制。

5月宏观数据公布之后,业界预计,6~7月仍然有可能成为央行的加息窗口。

陈东琪建议,央行应该主动使用加息工具,而审慎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关注资金价格的调控,用加息来提高利率。”陈东琪表示。

如果仅从货币政策角度看,数量工具仍是央行当前最有效的调控手段。但是,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完成的是对增量流动性的对冲,对存量流动性的影响比较有限。而加息恰好可以弥补此方面不足。比如,本次提高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冲6月规模较大的到期央票和回购数量,在此基础上,央行还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

陈东琪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虽然趋缓,但仍处于经济上升周期,因此,货币政策始终应该保持稳健之下的“偏紧操作”,同时注意方式与力度,可以通过长期工具、短期市场操作等不同方式的配合,产生综合效益。

经济不会“硬着陆”

“下半年经济继续减速增长,但不会出现‘硬着陆’。”陈东琪表示。5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数据虽略有下降,但下降空间不大,表明经济增长处于维稳状态。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13.3%,比上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

陈东琪表示,从总体上看,国内经济长期增长动力减弱,但将是渐进的,西方经济仍运行在周期性增长轨道上,只是本轮周期的增长幅度比上一轮要小一些,力度弱一些。

从发达经济体来看,日本经济出现短期衰退,欧美经济虽减速但仍有增长,这使我国出口在减速中保持增长;其次,国内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减弱但不会很快衰竭;再次,从短期因素看,水利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等,这些因素都会推动下半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从今年以来的主要经济数据变化看,经济增长保持减速趋势,且幅度比去年底和今年初的预期值略大。”陈东琪也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今年GDP增速预测从9.5%~10%下调为9%~9.5%。”(中国经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