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周四,两市B股指数双双大幅跳水,上证B指此前已连跌二天,昨日再次下跌近8%,深证B指也跌逾3%。近日,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遭空头截杀,内地在担心通胀之余又开始担心地方债务引发银行业危机,美国经济放缓及其主权债务危机风险让外围市场风声鹤唳,三重忧虑压垮了刚刚有所恢复的多头信心。今年以来,A股市场种种融资资金需求合计已超过万亿之多,分析人士认为,在A股市场持续低迷之中,议论不止的“加息”忧虑一直徘徊于其中。随着端午加息落空,市场又担忧下周宏观数据出台这一时间窗口。
AB股急挫 三重忧虑冲垮红三兵
A股周四一片惨淡,而B股更是惨不忍睹。上证指数大跌46点,一举将之前三天的反弹幅度抹去,日K线“红三兵”戛然而止;B股指数在4月底连续杀跌之后,再次迎来暴跌,昨日跌幅达7.9%。从某种意义上说,B股指数的恐慌情绪已在昨日午后悄然传导至A股市场。究竟是什么原因再度引起市场恐慌?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股票在美国市场遭空头截杀,内地在担心通胀之余又开始担心地方债务引发银行业危机,美国经济放缓及其主权债务危机风险让外围市场风声鹤唳,三重忧虑压垮了刚刚有所恢复的多头信心。
B股杀跌背后黑手
B股指数收盘再度急挫7.9%,让市场一时之间有些错愕。这种跌幅少见,似乎有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利空信息开始笼罩市场。近年来一直颇为稳定的B股市场为什么会突起波澜,遭遇空头黑手呢?
这一只黑手可能还要从中国在美国上市的股票说起。5月份,有消息称,美国的中国概念股遭遇空头围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概念股的软肋被空头军团抓住,这些软肋包括估值过高、对游戏规则不熟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财务造假引发的诚信危机。
一位私募说,美国已禁止用客户保证金买入中国股票。这进一步引发了市场的做空情绪。而这些中国概念股的诚信危机也已经传导到B股市场,一些外围资金开始担心B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进而引发了B股指数的持续暴跌。这种恐慌情绪昨日或许已经开始在A股市场蔓延,这才有了上证指数午后的急跌。
有分析人士认为,之前外围一直有投资者在说“做空中国”。但内地投资者认为,他们没有做空中国的途径。不过,现在看来,一条做空的路径已经清晰地呈现,那就是利用中国在海外上市企业的软肋大做文章,进而达到影响A股和B股的目的。他们则可以大胆地放空香港和新加坡的A股指数,以实现盈利目的。
金融危机阴影难除
美国经济的疲软也给空头创造了机会。6月份对于全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月份。因为,美联储将在这个月决定其货币政策走向。市场曾预期,美国会退出货币宽松政策,为全球的通胀降降温。
但从美国所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比预期要差,例如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至53.5,低于预期的57.1;ADP的新增就业岗位为3.8万个,远低于预计的17.5万。而此时的美国债务水平又到了接近恶化的程度。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本周表示,如美国债务上限未能在8月2日或财政部设定的最后期限前上调,美国主权债评等将被置于负面观察名单中。届时美国各州和市的评等将受到影响。惠誉表示,如果财政部不能在8月15日到期时支付票息,惠誉可能将美国主权债评等置于“局部违约”档。另外,如果8月4日到期的300亿美元国库券不能全额被偿付,惠誉将把相关债券的评等从“AAA”调降至“B+”。
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留下的后遗症。在过去几年中,欧洲不少国家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资本市场也因此出现较大波动。而在过去三年中,美国政府也为挽救经济花费了大量金钱,债务水平激增。如果美国也爆发主权债务危机,那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无疑又是一次灾难。
市场自身有顽疾
也许,很多问题还得从自身找原因。否则,空头怎么可能抓住类似于诚信危机这种软肋呢?从大的方面来看,目前市场最担心的问题或许还不是通胀问题,而是滞胀问题。
从通胀的问题来看,物价水平不会很快回落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不少机构认为,虽然下半年基于翘尾因素减退的通胀同比回落仍将发生,但幅度将低于预期,预计CPI将在6月份创出5.7%的高点后逐月回落,至12月份达到4%,全年CPI将达到4.97%的水平。
但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虽然很多投资者都不认为经济会出现剧烈调整,但缓步下滑的势头还是会比较明显。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令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并带动市场的估值水平下滑,进而出现所谓的“戴维斯双杀”。
实际上,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可能直接影响的是投资需求。而如果银行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承担责任,银行的再融资需求会很大,他们会挤占大量融资资源,生产环节也会出问题。最后导致的是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戴维斯双杀”也就出现了。从目前的市场走向来看,深成指60天线与120天线已经死叉,10周线与20周线也已经死叉,中期趋势逐渐走坏。很明显,市场在逐渐反映这些问题。何处是底?需要更多积极信号来支撑。
万亿融资消耗多方能量 空方能量仍需释放
受美股持续下跌影响,昨日早盘11点起,上证B股率先大跌,震荡整理多日的A股受到波及。截至收盘,沪指表现羸弱,以3点之差艰难守护2700点关口,收报2703.35点,光头光脚的阴线实体几乎完全吞没上周五以来形成的三连阳涨幅,市场的空头力量再度抬头。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国际国内消息面极为复杂,加息、国际板、“美债危机”如此等等因素可谓是内忧外患,如上诸多不确定因素并未完全释放,短线弱势反弹之后指数再度选择调头向下,中线趋势依然不容乐观。不过,也有乐观的业内人士认为, 2650点附近有较强的支撑力,这是2319-3186的0.382分位,整体上看市场下行空间并不大。经过连续的调整之后,部分个股的风险经过反复释放,抗跌特征逐渐显现。昨日虽然股指出现单边重挫,但跌停个股屈指可数,甚至有少数个股逆势涨停,提醒投资者不必对下跌过分惊慌。
空方能量仍需释放
昨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上证指数报收2703.35点,跌46.94点,跌幅1.71%,成交金额887.05亿元;深成指报收11513.20点,跌247.90点,跌幅2.11%,成交金额616.15亿元,两市A股成交较周三增长8.44%,下跌放量显示出空方力量有所恢复,特别是尾市收盘前30分钟之内,有色金属、造纸印刷、化工化纤、外贸、机械等5个行业指数快速下跌逾1%,表明今日早盘仍将有空方力量的近一步释放。
从盘面表现看,昨日A股市场呈现普跌格局,交易中的2079只A股中有1864只下跌,占交易中A股总数的89.66%。31类行业指数全面下跌,其他行业、建材、电子信息、化工化纤、造纸印刷等13类行业出现大幅下跌,每类行业跌幅均在2%以下,概念板块也快速下跌,仅黄金股微涨0.8%,其余青海、水利建设、横琴新区、百元股、太阳能、黄河三角、LED等66类概念板块跌幅也超过2%。不过,两市中仍有9只个股以涨停板报收,显示多方主力仍然活跃。
从主力资金流向看,昨日,A股大单资金呈净流出状态,合计净流出48.69亿元。除计算机一个行业有4187.05万元的大单资金净流入外,其余30类行业大单资金全面流出,其中,化工化纤、钢铁、银行类、煤炭石油、有色金属、机械、电力、房地产、建材、运输物流、电器、交通工具排名资金流出前列,每类行业大单资金流出量都在2亿元以上。
股指期货角度看,6月9日股指主力IF1106合约大幅下跌,开于3009.2点,最高309.6点,最低至2951点,最终收盘于2958.2点,跌46点,或者1.53%。中期期货的分析师表示,从技术上来看,主力IF1106合约昨日高开低走,基本收回了前三日小阳涨幅。从k线图来看,昨日形态基本走坏,5、10日均线出现了向下的势头,反弹高度非常有限。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在20日均线附近逢高做空,注意及时止损。
万亿资金消耗影响市场
随着行情的下跌,A股二级市场资金存量明显减少,加上IPO发行、银行股再融资以及大小非减持带来的资金流失,A股市场资金已显捉襟见肘。据申银万国(行情,资讯,评论)最新的股市月度资金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A股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为1.39万亿,相比上个月降低400亿左右。而A股个人保证金存量也出现了过去十二个月来的首次下降。
市场疲弱时,IPO发行对资金的需求常常引起市场担忧。据统计,今年以来IPO募集资金达3886.27亿元,1-5月IPO分别募资670.02亿元、534.17亿元、1,252.28亿元、783.03亿元、553.70亿元,6月以来IPO已募集资金93.06亿元。在当前低迷的市场大环境下,新股申购热情已大不如前,连续的新股破发引起机构的警觉,近日,被近中止发行的八菱科技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令以一个对股市资金消耗较大的项目是银行股的再融资。近日,农业银行(601288)完成了500亿元次级债发行,同时中信银行(601998)则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该行A股配股的申请,银行股再融资对市场的压力不容小视。国信证券表示,银监会一再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政策,会对二级市场的心理预期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市场将很难判断银监会在资本充足率标准要求上的最终目标。银行股股本供给是估值最大的压力,而且提高资本充足率对于再融资的影响不是一次性的,会增加再融资的频率。近日有媒体统计称,今年以来上市银行已公布的定向增发、配股、次级债、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的再融资额度已接近4000亿元。
不仅是银行股再融资,整个A股市场的再融资对资金面的需求也十分巨大。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与统计,今年5月以来,A股发布再融资公告的公司就达到44家,其中,上海汽车(600104)定向增发额度达291.19亿元,中国重工(601989)也拟向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9.62亿股,预计募资115.06亿元的增发预案,这44家公司预计再融资额合计达1063.81亿元,而今年以来已实施的再融资合计达2137.35亿元。以上种种资金需求合计已超过万亿之多,这样的资金消耗对A股市场的整体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
周边股市下跌拖累B股跳水
对于昨日A股市场的下跌,分析人士几乎异口同声地将跳水的直接诱因归结于B股市场在午市后的大跌。
昨日,两市B股指数双双大幅跳水,上证B指此前已连跌二天,昨日再次下跌近8%,深证B指也跌逾3%。截至收盘,上证B指报256.91点,下跌22.04点,跌幅为7.9%,全日成交放大至5.92亿美元;深证B指报718.52点,下跌26.11点,跌幅为3.51%,全日成交2.8亿港元。
而对于B股的大跌,市场观点各异。世基投资认为,国际板的推出也将B股市场推进到一个尴尬的位置,这也是昨日B股指数暴跌的导火索。华林证券表示,对B股来说,目前关键是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造成地位上的边缘化。由于国际板或将以人民币计价,因此B股和国际板出现整合的可能性并不大。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和香港等境外市场联动,以及部分资金撤出B股押注美元反弹的原因。昨日,恒生指数跌0.91%,报收22661.63点,已经连跌五日。
英大证券认为,由于投资者结构和A股不同,B股和境外市场存在一定的联动性,最近一段时间尽管A股有所回稳,但港股和美股均下跌,对B股市场产生一定的拖累。
昨日,国际市场方面,美股迎来六连阴,道指下跌0.18%,纳指下跌0.97%,标普下跌0.42%。另外,希腊债务问题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讲话均令投资者感到不安,使得欧洲股市周三大幅下跌,欧美股市的下跌对A股均构成压制作用。
加息窗口或将再次开启
在A股市场持续低迷之中,议论不止的“加息”忧虑一直徘徊于其中。随着端午加息落空,市场又担忧下周宏观数据出台这一时间窗口。
据了解,多数机构预期CPI有望达到5.5%,刷新34个月以来新高,高企的通胀或将再次引发加息窗口的开启。中国5月包括CPI在内的经济数据将于6月14日公布,面对5月恐达5.5%的CPI,显示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市场预期央行本周末会有加息或调准的预期。
银河证券预测,5月份的翘尾因素为5.4左右,经测算5月份新涨价因素维持稳定,因此,5月份CPI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左右。考虑到非食品新涨价因素中有一部分很难做出准确估算,以及考虑到统计局与其他部门统计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预计新增因素影响范围为-0.1至0.1个百分点,从而CPI的同比波动区间值为5.3%至5.5%。
中金公司近期认为,由于食品和非食品价格近期均面临的反季节上涨压力,6月份CPI有可能创出本轮通胀新高,三季度CPI也将维持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货币政策短期内非但不存在放松的基础,反而面临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
中金维持6月份将加息一次的判断,并认为三季度将再加息一次,央行会继续使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将逐渐增加,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将持续到三季度末。
全球紧缩的预期会产生更多的做空催化剂。金百临(微博) 咨询认为,因为全球紧缩预期意味着国际市场的资金泛滥的特征将迅速削弱,随着全球性紧缩的预期陆续成为现实,也就意味着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基础岌岌可危,这可能会成为A股市场有色金属股、资源股急跌的又一诱因。另外,因为全球紧缩预期将意味着我国加息的氛围也渐趋形成,尤其是美联储一旦加息,那么,我国央行的加息步伐也有望迅速跟进,这自然会对A股市场的资金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700点将再次面临考验
目前大盘仍处于震荡寻底中。广州万隆(微博) 认为,当前稍有消息面上的风吹草动,股指都会出现恐慌性的反应,经过昨日的杀跌,股指再次来到2700点关口,近日可能再次破2700点,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股指在前期2676附近的支撑,此位置也是前期重要低点1664点和2319点连线形成的长期上升趋势线的位置,预计将有比较强的支撑。
周四股市全面下调,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升温。短线2700点将再次面临考验,宜轻仓观望。申银万国认为,目前,市场不过是弱势中的技术性超跌反弹,因此不宜抱太高期望,筑底需要一个过程,等待更明确的见底信号。
开源证券认为,股指早盘弱势震荡整理,午后受B股暴跌拖累放量下跌,收盘再度逼近2700点整数关口,重新回到了短期均线下方。指数日K线以一根中阴线报收,成交量继续放大。指标方面,MACD指标红柱有所缩短,KDJ指标拐头向下,技术指标有所走弱。操作上,大盘放量下跌,再度逼近2700点关口,市场短线或仍有震荡反复,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2700点支撑力度。
B股断崖式重挫 上证综指退守2700点
在多重利空及B股断崖式暴跌的打击下,A股周四再现恐慌性下跌,上证指数以一根中阴线终结了此前的三连阳走势。
昨日沪深股指双双随外围低开后震荡走低,午后更是因B股指数疯狂杀跌导致跌幅扩大,沪指退至2700点附近才见支撑,但由于B股尾盘跌势不止,沪指也无力反弹,最终以接近全日最低点收盘。上证指数收报2703.34点,下跌46.94点,跌幅1.71%;深证成指收报11513.20点,跌247.90点,跌幅2.11%;B股指数则重挫7.9%,以长阴线报收。
两市个股出现大面积下挫,近九成个股收跌,跌幅在5%以上的达100多只,其中山西焦化(600740)更以跌停收市。板块方面,仅有避险概念的黄金股收涨,其余全线收跌,水泥、水利建设、太阳能、建材、化工化纤、电子信息等板块跌幅在2.7%至3.1%之间,居跌幅榜前列。而引发A股市场下跌的B股指数的跌幅更高达7.9%,相关个股无一收涨,丹科、双钱、海航、华新、伊泰等5只B股跌停,两市跌幅达6%以上的B股达33只。对于B股出现暴跌,分析人士认为,近日境外股市持续调整、B股相对其2008年最低点的涨幅远大于A股,以及国际板推出预期等,可能是资金抛售B股的原因。
市场下跌的同时伴随着成交的放大及资金的加速流出。昨日两市总成交额增至157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进一步放大逾5%,而市场净流出资金额高达49亿元,是前一交易日放大逾10倍。据相关资金流向统计数据,昨日无一板块实现资金净流入,钢铁、运输物流、化工化纤、电力、电器、银行类等板块净流出额居前。
沪指昨日的中阴线不仅将此前三连阳的涨幅全数吐回,令市场的反弹功亏一篑,也严重挫伤了刚刚有所恢复的投资情绪。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认为,恐慌性下跌表明市场依然处于弱势,结构性风险还没有释放完毕。平安证券策略分析师蔡大贵也认为,昨日A股的走势表明当前投资者心态依然脆弱,容易将利空放大。
蔡大贵指出,由于人心不稳,B股的暴跌很容易就引发了市场的恐慌,这是A股午后跌幅扩大的直接原因。而导致人心不稳的因素,他认为主要有外围市场如美国或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加息靴子未落地、银行巨额再融资需求等。
李大霄则认为,昨日A股市场的下挫主要是由外围市场连续下跌及资金面抽紧引发。欧美股市六连阴及港股的持续下跌严重影响了A股市场的投资气氛,而在宏观收紧累积效应逐渐显现的同时,各种银行理财产品、艺术品投资等其他投资渠道的出现截流了大量资金,再加上银行发起融资潮等等,市场上资金流入速度与流出速度出现失衡,导致场内资金紧张。
对于后市,蔡大贵认为,由于当前场外增量资金进场的意愿仍不足,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局面能否得到缓解以及外围形势走向均需要作进一步观察,预计A股短期仍将在低位反复。李大霄则稍显乐观,他认为大市值股票因盈利稳健再调整的空间不大,而高成长小市值股票持续单边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后市结构性调整可能会更加剧烈,但指数持续单边下跌的可能性不大,更多可能表现为震荡。
B股年内再度重挫拖累A股 国际板或是诱因
昨日(6月9日)10时30分,B股暴跌,让大多数投资者深感意外,A股市场午后也被B股市场的加速杀跌拖累。
截至昨日收盘,B股指数重挫7.90%,上证综指放量下跌1.71%,深证成指也放量下跌2.11%,沪、深两市连续三个交易日以来的反弹成果被吞噬殆尽。
对于昨日下午B股溃败所引发的又一次拖累A股的大跌,不少市场人士纷纷将矛头指向国际板。
B股再次拖垮A股
B股指数继8日跌穿年线之后,昨日开盘即显露疲态,低位窄幅震荡至10时30分,指数报于277.30点,此后跌势加剧,至13时18分,指数已跌至257.62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27日、28日和5月23日B股市场出现较大跌幅时,A股市场也几乎同时大跌,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4月底B股市场放量杀跌就是A股市场本轮调整行情的“导火线”。
昨日,就在A股市场在连续调整,已走出“红三兵”的反弹走势后,B股大跌再度把A股“拖下水”。
最终B股指数重挫7.90%,上证综指下跌1.71%,深证成指下跌2.11%。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证综指昨日最低点2702.70点仍略高于3日最低点2701.25点,而3日正是 “红三兵”组合的第一天。
分析师:国际板是暴跌诱因
昨日B股市场再次暴跌引发了不少市场人士高度关注,许多分析人士都将暴跌诱因指向国际板。
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翔向《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根据目前内外形势看,B股市场连续出现的大幅杀跌,可理解为国际板推出预期所引发的调整,“应该就是近期有消息称今年可能推出国际板”。当然,不排除还存在内地市场尚未获知的重要信息。
张翔所指的消息,就是在6月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连启华回答媒体提问时称,今年会考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择机推出。
而天相投资顾问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更是将B股大跌矛头直指国际板:“都要推出国际板了,还要B股干嘛?下跌当然就是因为国际板”,“因为推出国际板之后,B股可能被边缘化,所以B股会大跌。”
兴业证券:现在没到抄底时
当上证指数跌至2008年低点1664点和2010年7月初的低点2319点的连线关键位置后,近日两市股指有所企稳。但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跌势是否就此终结,反弹能够延续多久?对此,曾在3月中旬提前发出“敦刻尔克大撤退”预警的兴业证券(601377)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这仍是下跌途中的超跌反弹,操作的难度很大,还不需要急于抄底。
预判频频获得印证
最近一年以来,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带领的策略研究团队频频预判成功。2010年5月18日,张忆东在《7月份/2300绝地大反弹》中提出,大势有望在7月或2300点位置见底,将迎来绝地反弹的机会。一个半月后,上证指数的确在7月2日探底2319点、迎来全年最大的一波行情。
这样的乐观情绪保持到今年3月后,张忆东领衔的策略团队却在3月18日出发“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预警,并提醒在4月中旬之前从容撤退,积极防御。当时上证指数正在蓄势冲击3000点时,市场情绪普遍比较乐观,那时吹响“撤退”号角显得有些另类。4月19日,兴业证券继续提出“除了白马防御,还考虑仓位调整”。此后,A股市场开始了一轮急跌,沪指从3000点上方直落2700点一线。直至5月末,张忆东一直在提示“耐心”、“不急于抄底”。
短期仍是超跌反弹
近一年来的行情基本印证了张忆东的预判,因而在沪指处于当前的关键位置时,他的观点对投资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昨天,张忆东对记者表示,“还是保持5月底时的观点,短期基本是超跌反弹,普通的投资者很难操作,中期策略还是要谨慎。”
去年5月,张忆东看好A股将迎来绝地反弹的一个理由是“产业资本增持增多,预示着大级别反弹的来临”。对于目前两市也出现了一些大股东增持的现象,张忆东表示,“大部分增持的还是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民企的股东还是以减持为主,还不能据此判断产业资本认为当前价格低估”。
同样,早在去年5月张忆东也提出中小盘个股的补跌风险还没完,10月小非解禁后“蜜月期”将结束。目前,创业板指数已较去年末的高点跌去三成。张忆东认为小盘股未来表现应有分化,那些季报和中报业绩能经受住考验的小盘股,的确存在一定的中长线布局机会,但要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去区分。
不过总体上,他认为目前只是下跌途中的超跌反弹,操作难度相当大,目前仍应保持谨慎,远离K线图的诱惑,审慎投资。
估值无明显吸引力
对于目前常被提及的低市盈率现象,他认为“剔除银行股后,A股市场的静态估值仍有22倍,并不具备明显的吸引力”。与此同时,A股市场圈钱再融资猛于虎,截至5月末,A股融资额已经比去年同期高10%;即使不考虑国际板,今年IPO加上增发的融资总额也将达到去年8500亿元左右的规模,股市的定位是“做贡献的”。
而政策上的持续量化紧缩则使资金争夺战升温,民间资金链持续紧张,银行为争夺资金而衍生出的各类信托、理财产品也会持续分流股市资金。在这些背景下,仅仅根据所谓的“历史估值底”而贸然抄底,有很大的风险。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