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山西煤改收尾 下一步整合延伸产业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4日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1年5月25日,山西省所有整合矿井完成最后关闭。

陈臣看着最后一台设备从井下吊上来,搭了把手,将采煤转头推上货车,随后拍了拍满是黑泥灰的手,叉在腰间。

他的矿井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被山西焦煤集团兼并,虽然年产50万吨,但是周边煤炭储量匮乏,无法扩建到年产90万吨,焦煤集团无奈地将其列为关闭矿井。

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从2008年开始,那时起陈臣就奔波于整合、关闭之间,历时三年的“奋斗”,矿井最后还是走到了关闭的尽头。看着逐渐被填埋的井口,陈臣叹了口气,“小煤矿大势已去,明天开始山西将是另外一个煤炭江湖了。”

按照山西省政府、省煤炭工业厅的说法,“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进入收尾阶段”。

不过,山西方面还却未有总结性的结束语。

总结

从2008年9月28日发文部署到2009年开始实质性推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终于在2011年5月初步完成。

据山西煤炭工业厅人士透露,经历过整合之后,目前山西的办矿格局中,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占30%,混合办矿占50%。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了130家,4家煤矿企业年生产能力超亿吨,3家超5000万吨。

2004年,山西省共有10700个矿井,目前只剩下1053个。幸运的是,山西煤炭产量正在恢复之中。

“2010年山西出煤7.41亿吨,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6.5亿吨和6.2亿吨,今年1至4月份的煤炭产量已经达到2.56亿吨,全年要到8亿吨。”山西煤炭工业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资源整合,没有让大矿进入小矿,产能不会这么多。

2003年,时任山西省省长的张宝顺提出对小煤窑整顿,因为当时安全事故接连不断,滥采滥挖盛行,社会秩序难以协调管理。通过两年的整合,山西煤矿数量减少到8000个。此后于幼军上任,提出整小并大,8000个煤矿再次被整合到了5000多个。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正式拉开帷幕是在2009年,山西陆续出台了整合方案,要求储量不足30万吨、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煤矿全部关闭,国有企业在兼并中小煤矿中实行绝对控股。

但在实际推进中,一直未被外界知晓的方式是,山西省首先确定了以中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6家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为主体,来兼并中小煤矿企业,控股办大矿。

同时让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供公司等2家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出面兼并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此外,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地方民营企业兼并重组相邻的中小煤矿。电力等与煤炭行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以参股的方式参与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

过程

整合也是山西告别小煤窑,走进大矿时代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利益博弈贯穿始终。

2009年8月,一群从温州到山西承包煤矿的浙商煤老板因对整合补偿标准有异议,曾委托律师团向国务院发出律师函,请求给山西资源整合中的利益受损者们一个说法。

据山西煤炭工业协会人士介绍,当地煤矿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的煤矿承包方式有着本质区别,后者由于煤矿规模比较大,主要是由大集团来控制。“山西是层层转包,随着这几年煤价的行情看涨,煤矿的转让费用也不断攀升,到2008年整合开始时煤矿承包的‘审批权’已经被炒到了百万元以上。到最终承包人时,拿到煤矿的成本均摊在产煤销售收入中后几乎已没有太多利润,只能靠拉长时间来逐渐赚回。”

但2008年底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开始,以浙商为主的这批最终承包人发现自己成了利益受损者,由于补偿标准并未对层层转包的情况做出具体规定,有些商人甚至因此而无法收回投资。他们开始四处奔走讨说法,引发了一场针对山西煤炭整合的“国进民退”甚至“违宪”质疑。“当时山西差点让人打懵了。”据一位接近山西省政府的人士介绍,浙江省工商联组织浙商煤老板们在杭州开会,给山西省煤炭厅发了会议邀请函,山西省煤炭厅在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上左右为难,不得不请示山西省政府。

这位接近山西省政府的人士透露,尺度确实“不好掌握”,国土资源是国家的,既然国家同意以资源收费的方式来让个人挖掘和经营,现在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把资源采矿权剥夺了,怎么解释?

最终,山西省政府也担心把握不好,没有同意煤炭厅参与这次会议。但由于当时社会舆论较大,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所引发的问题已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继续推进改革,还是停下,只能中央来定调了。”上述人士表示。

据了解,2009年11月至12月,中央相继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焦反腐工作做了批示,“明确推进改革,继续往前走。”此后,山西省在北京启动了新闻发布会,高调宣布改革继续。“在外界看来,当时的新闻发布会只是个吹风会。但实际上中央已经决定要拿山西作为改革试点,将来全国推广。”山西省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虽然大方针定了,但还得往前走走再看。

2010年12月,山西再次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煤炭资源整合成果。

收尾

据了解,目前山西的兼并整合矿井大部分已完成前期的改扩建,未来2个月左右就会面临投入设备阶段,设备完成投放,就会进入正式开工生产阶段。

但山西的办矿模式已经变得和以前大有不同了。据山西有关方面人士透露,在被整合的矿井中,有一部分为大型集团全资收购;另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占49%的股份,大集团占51%的绝对控股地位。

在民营企业和大集团持股经营的煤矿中,仅投入设备资金一事,就已成为多家大集团领导头疼的新问题,“有些煤老板有钱也不愿意往出拿”。

煤老板的说法则是,大集团还有20%到30%的钱没给我们,正好换个方式要钱。对此,大集团的初步解决思路是,“煤老板们不拿钱就集团自己拿,超出出让股份的补偿费之后,多余的部分按比例稀释他们的股份”。

尽管多数煤老板对这一思路表示理解,但对未来的分红模式却又产生了更多的分歧。但煤老板要求持股经营的煤矿,大集团只在安全管理上指导,采出的煤要自己另行销售,这遭到大集团的拒绝。

大集团希望产出的煤通过集团的销售公司统一销售,销售后的利润按股份平分。双方最终达成的约定是,按股份比例分煤,也就是从井下挖出来的煤,煤老板按49%的比例获取相应煤炭吨数,再自己另行销售。“市场行情好,就卖得好赚得多,行情不好时,赚得少也没怨言”。

对大多数持股经营的煤老板来说,“心情平静”显然比赚钱更需要。一位煤老板介绍,以前别的矿井出了事故,周围所有的小煤矿就得关闭,停产安全检查,遇上节假日,如两会、重大活动时都得停产,“现在归了大集团这个不用担心了,安全上也确实好了很多。”

不过,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还没有宣告结束。“煤炭资源整合终极目标是什么,还需要厘清。”一位接近山西省政府的人士称,煤炭不光是挖煤这么简单,还有大型煤矿企业是否要延伸产业链、是否要涉及煤焦、煤电和煤化工等领域,未来这些领域整合后最终依靠的主体是谁,是煤矿企业还是焦化公司目前还不清楚,理清这一块儿才能说结束与否。

据他透露,山西省下一步的想法是,整合煤焦、煤化工、煤铁、煤电领域。“国家已经不允许5万千瓦以下的电厂上网,现在可能要对10万以下的淘汰,山西现在10万以下的小电厂有很多。至于煤焦整合,或许60万吨以下不让上了,底线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