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移动设备供应商被指强制兼容定位套取个人信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17日   来源:法制日报

  

由于能够得到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是否就可以根据消费者经常出入的场所或地点向他们投放有针对性的信息呢?据了解,目前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已开始高度重视保护用户隐私问题,美国监管机构更是将调查范围扩大到移动设备供应商的整个行业

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巨头谷歌因涉嫌滥用隐私数据而官司不断。最新一则报道是,5月13日晚间,据SkyhookWireless起诉谷歌案的庭审文件显示,谷歌通过安卓(Android)系统的“兼容性标准”限制OEM厂商在其智能手机平台上使用非谷歌产品。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韩国首尔地方警察厅网络犯罪搜查组亦曾对谷歌位于首尔的韩国总部展开突击检查,查封了部分电脑设备,并带走谷歌公司电脑硬盘等资料。据称,这次搜查是针对谷歌是否存在所谓的非法收集韩国安卓智能手机用户位置信息行为而展开的调查行动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谷歌首尔办公室于去年8月同样曾遭到搜查,那次调查与该公司“街景”(StreetView)地图和影像服务的数据收集工作有关。警方称谷歌利用街景车辆收集了60万名无线互联网用户的位置信息和其他数据。今年1月,因涉嫌在韩国首尔、釜山、仁川、京畿道等地拍摄街头景象,收集Wi-Fi无线网接入点的序列号和个人用户之间的通信内容,谷歌被韩国警方立案调查。3月,谷歌与美国贸易监管机关就其推出社交网络服务GoogleBuzz引发的一起投诉达成和解。根据和解条款,谷歌已承诺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无独有偶。与谷歌相似,苹果公司(Apple)目前也正面临侵犯用户隐私的嫌疑。今年4月,有人提出质疑:应用于苹果iPhone手机的iOS移动操作系统中存有一个随时随地记录用户当前地理位置的日志,该日志被存储在一个名为“consolidate.db”未加密的文件中。任何能够接触到手机的人都有机会发现这些个人信息。

对此,苹果对外发布信息澄清苹果记录了用户哪些数据,而哪些数据又被传回了公司总部。目前,外界针对iPhone存储了超过1年的地理信息数据和关闭地理信息服务后仍在进行数据收集产生质疑,对此苹果表示“这是我们产品存在的缺陷,我们计划马上修复该缺陷”。

为何智能手机巨头会屡屡犯下这样的错误,难道这真是个技术难题吗?针对此问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所阚凯力一语道破“天机”:比如用户希望通过手机查找到一家餐厅,苹果可通过用户位置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如商业广告、附近餐厅信息等,而这种潜在的巨大产业目前才刚刚起步。

由于能够得到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是否就可以根据消费者经常出入的场所或地点向他们投放有针对性的广告,比如发广告短信,即我们常说的垃圾短信?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只是动手按一下按键将其删除就可以了,而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是否也侵害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呢?对此资深IT人士洪波表示,“目前外界最关心的是企业如何处理这些个人信息数据、要利用这些数据干什么?由于信息不透明,目前用户对企业收集的用户信息是何种信息、是否涉及到具体用户都一无所知。”因此在这一强大的商业秘密背后,手机巨头的做法是否侵害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是否违反了相关国家的法律?这就需要手机用户首先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

据了解,目前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已开始高度重视保护用户隐私问题,美国监管机构更是将调查范围扩大到移动设备供应商的整个行业。而作为互联网业较为发达的韩国,在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方面也有着较为健全的法律政策。

去年9月23日,韩国曾颁布了一部相关法律——《位置信息的保护和使用相关法律》,而仅时隔半年,今年3月30日又对该法进行了修订——在该法中划分了一般位置信息和个人位置信息。一般位置信息无法识别使用者,而个人位置信息则可以精确匹配到具体使用者(即使是通过位置信息无法确定具体使用者,但和其他相应资料结合则能得出)。

该法规定,(互联网企业)如果从事位置信息的服务,需要向放送通信委员会申请位置信息服务商的许可。同时,位置信息服务商的全称和联系方式,地址、收集信息的系统,所收集信息的具体内容、保存方案和保存时间等要详细提供给放送通信委员会。

该法第15条指出,任何人不得在没有获得他人或者物品所有者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收集、使用及为他人提供个人或物品的位置信息;第16条指出,任何位置服务商都要为防止位置信息的泄露、编造、损毁而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护该信息,同时通过防火墙、密码及使用相关软件来达到保护的目的;第18、19条则规定位置信息服务商在提供个人位置服务时,须明确向用户表明自己的全称、联络方式、地址、法人姓名等具体资料以及位置信息保留的时间和保存方案等;第39至43条指出,对于违反相关规定非法收集、使用或提供个人位置信息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最高5000万韩元罚款。

而在我国,只有《电信条例》第66条规定“电信用户依法使用电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即保护通讯内容(短信内容和电话内容),然而,对一些隐私通讯数据,比如移动通讯中的位置信息等,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保护。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专门的隐私保护法。在保护用户的同时,还应设立严格的制裁措施,如果发现有不当行为应该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法律责任。此外,政府亦需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能滥用定位功能,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白一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