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全国性民生指数正在编制 政绩考核指挥棒转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24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民生指数试编后,通过跨地区比较发现,经济发展指标与总体民生发展水平并非存在单一的正相关关系,按照民生指数进行的地区排名与按照人均GDP的地区排名存在显著差异。

■本报记者 赵海娟

在中国,GDP曾一直被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核心指标,“GDP挂帅”的发展模式也一直是主流模式。但随着中国逐步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该模式正在偏离发展的时代要求。

“GDP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它不能衡量人的全面发展情况。”3月22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民生指数与社会发展测量方法”座谈会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结合美国的实际情况提出,GDP不能反映一国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不能用于衡量人们的福利和生活水平。

实际上,斯蒂格利茨所谈到的GDP指标的弊病在中国已经显现。

编制民生指数

据全国人大财经委课题组今年年初发布的《构建民生指数指标体系、初步发现及政策建议》报告显示,在对我国12个省市进行民生指数试编后,通过跨地区比较并比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现,经济发展指标与总体民生发展水平并非存在单一的正相关关系。从民生指数编制的结果来看,按照民生指数进行的地区排名与按照人均GDP的地区排名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广东的人均GDP是吉林的1.6倍,但是民生指数排名却落后于吉林。

该报告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领导的民生指数编制课题组负责编写。为了全面衡量民生发展,引导各级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施“旨在全面提升民生发展”的治理模式,该课题组自2009开始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建立中国民生指数的研究。

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介绍,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目前已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确定了指标体系,并在12个城市进行了调查试编,在此基础上,又在24个城市对民众最关心、影响其幸福感的指数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对指标做了筛选和修订。

民生指数指标体系共分4个一级指标,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该体系由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部分组成,客观指标使用政府统计系统数据,占民生指数的70%,主观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占指数的30%。两者组合得出一个反映地方民生发展状况的民生指数。

卢迈在座谈会上说,目前,课题组正在进行第三阶段工作,将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民生指数的调查和编制。主观指标的调查已经完成,涉及5万多份问卷。客观指标正在收集过去三年各地在居民收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环境方面的相关指标,“该报告有望在今年九月份完成”。

卢迈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之所以支持民生指数研究项目,是因为当前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政治体制是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稳定前提下,必须调整地方政府官员们的行为特点,使他们更多向老百姓负责,向民众负责。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会上表示,如果民生指数确实能够反映出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医疗保障等老百姓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那么民生指数就会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促地方政府转型

正是出于强调从“促进民生”的视角看待发展,使地方政府逐步由“以GDP为中心的增长导向型政府”转向“促进全面均衡发展的服务型政府”,民生指数课题组在其前期报告中提出,单纯以GDP作为政绩考核的中心目标势必导致政策的扭曲和不可持续的增长,应以构建一个涵盖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变量构成的指标体系衡量地方政府政绩。

其实,从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都可以发现,我国政府的政绩观念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多次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对干部政绩的考核,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GDP从来不是地方政府的绩效,因为它是市场主体的绩效,只不过政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真正的绩效就是公共服务,解决民生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在会上称,从“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我国正在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而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六项目标的综合评价考核,并将其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这说明中国正在由“GDP指挥棒”转向“公共服务指挥棒”。

此外,在本次座谈会上,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省市的地方政府也结合地区实际,对民生指数的编制和效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民生指数在我国地方已有实践。2010年9月,浙江省统计局发布《2009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和民生评价报告》,这是我国首份省级民生指数。

“浙江民生指数把群众感知度作为民生评价的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各地民生状况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必须按照群众的意愿去做,由此形成的结果,必然可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王杰在座谈会上表示,浙江省在内部通报和正式公布各市民生指数后,居末几位的市委市政府领导都迅速作出指示,要求有关方面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这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使得各级政府更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