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8年因行业低潮夭折后,万科再祭股权激励
■新快报记者 庞倩影
3月22日晚间,万科公告股权激励草案修订稿,对比去年10月的初稿,此次方案更着重于维护经营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在更长的时间内保证管理团队的稳定性等方面做出了努力。而万科的苦心经营似乎未得到市场太多的买账,或许是因2008年那次股权激励的折戟沉沙仍留下阴影,或许是2010年4月至今的调控措施仍让人担忧经营现金流的充裕度,昨日万科股价涨2.41%,排在地产板块涨幅榜第59名。
但作为国内地产商龙头,万科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鉴于目前行业仍被调控的阴霾笼罩,量价齐跌的噩梦随时可能上演,地产商们纷纷担忧资金的严冬将在今年下半年到来,此番万科祭出“金手铐”,究竟能否留住智囊们的心,并激励他们为业绩拼搏,甚至成为行业对抗寒冬的手段,仍是一个未知的命题。
万科篇 人事地震后修改方案
周二晚间,万科公告称,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总量1.1亿份的股票期权,占总股本的1.0004%,行权价格为8.89元(昨日万科报收8.5元),激励对象总人数838人,占目前在册员工总数的3.88%。与去年10月公布的草案相比,此次修订减少了激励对象人数,原方案的激励对象为851人。而在这减少的13人中,就有今年1月辞职的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徐洪舸与副总裁肖楠两人,前者在第一份草案中拟被授予220万股票期权也随之被抹掉。
新方案显示,万科的高管团队也由此前的11人扩充至14人,杜晶、周卫军、袁伯银、毛大庆作为新任命的执行副总裁出现在了股权激励的高管名单中,分别被授予210万与200万不等的股票期权。这样,高管团队在本次股权激励计划中占据的股票期权数量就由3010万股上升至3720万股,占全部激励期权的33.82%。不过,董事会主席王石、总裁郁亮被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没有变化,仍为660万股和550万股。
有分析人士称,两名高管的离去曾让万科高层起了不小的人事地震,公司更加注重对人才的挽留,从万科立即提拔4名执行副总裁,组成史上最大阵容的11人执行副总裁团就可见一斑,而股权激励的调整和推出也是为了紧紧抓住核心人才。4名今年上任的执行副总裁,合计将获得810万份股票期权,占此次万科期权总额的7.37%。
行权期从4年增至5年
在人数减少的同时,新方案的公告还意味着此次股权激励的授权、行权都将后移一个年份。
在去年10月份发布股权激励草案后,还未来得及召开股东大会进行审议,此次又发布了股权激励修订稿,公司表示,将于4月8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此议案。按照公司公告,会在股东大会召开后30日内进行授权,而授权日所在年份即为T年,那么原本以2010年为T年的股权激励草案,变成了以2011年为T年,业绩增长参照基期也将由2009年变为2010年。
此外,公司还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来代替无风险收益率,导致本次期权的总理论价值由36179万元下调至35484.9万元。
申银万国出具报告分析认为,“行权条件不算苛刻,达到概率较大。”该报告表示,此次三个行权期,行权条件分别为,第一个行权期T年的ROE(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4%,T年较T-1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第二个行权期内T+1年ROE不低于14.5%,T+1年较T-1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5%;第三个行权期内,T+2年ROE不低于15%,T+2年较T-1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75%。“虽然行权条件并不苛刻,但是股权激励方案的出台本身就是以未来股价作为高管行权的依据,业绩好坏均会影响股价从而影响高管行权。”
“新方案没有改变各行权期行权比例,只是将方案有效时间从先前的4年调整为5年。我们认为新方案有利于在更长的时间内保证管理团队的稳定性。”海通证券报告分析认为,修订稿维持了原来的业绩要求,但将行权时间从4年延长到5年、在缩小激励对象的同时增加了新任执行副总的激励比例,与此同时对行权期结束后当期未行权的股票期权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这更符合投资人利益,有利于维护万科经营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曾推股权激励夭折
据记者观察,万科的行权要求是2011年、2012年与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依次不低于14%、14.5%和15%;并要求相比基准年,之后三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依次不低于20%、45%和75%。
对于这样的行权条件,有分析人士指出,万科三年的ROE考核指标依次为14%、14.5%和15%,均高于过去10年全面摊薄ROE的平均值13.35%,如果按最后一年15%的ROE考核指标,过去10年中,公司实际上只有2005年和2007年这两年的业绩能够达标。因此,从业绩指标的选取来看,万科的股权激励方案的考核绝非“走走过场”,管理团队要想顺利获得行权绝不轻松。而根据万科2010年年报,公司去年已实现36.65%的净利润增长率。昨日万科股价未现大涨,排在地产板块涨幅榜第59名,板块涨幅靠前的个股还是受保障房概念的影响。
而记者了解到,市场并不十分追逐股权激励影响,或与曾经的失败有关。资料显示,万科曾在2006年5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在2006年至2008年3年期间内,每年上市公司按规定预提激励基金,委托深国投在二级市场买入万科股票,待万科当年的业绩以及股价达到激励计划的要求后,再过户给万科相关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2008年9月,万科第一年的股权激励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上市公司管理团队顺利获得6145万股万科股票。其中,万科董事长王石和总裁郁亮分别获得523万股、366万股,占当年股权激励股份总数的9.39%和6.58%。
但此后两年,万科股权激励却相继折戟。第二期股权激励失败的原因是,根据激励计划,万科需要保证2008年和2009年中任何一年的复权年均价高于2007年。但2009年万科复权后的年均价为25.35元,2008年为25.79元,均低于2007年时的33.66元,因而2007年的激励股权最终无功而返。而第三期股权激励的失败,则是源于万科2008年全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当年的行业不景气对万科管理层也是巨大打击。
行业篇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与激励股份失之交臂的地产股并不鲜见,但在当前房地产面临严厉调控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还是多寄望股权激励能起实效,中央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于房价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未来一段时间调控政策难现放松,也使得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全国性的大规模增长将很难出现,股权激励的许诺将使管理层更具积极性,有利于地产公司提升管理效率。
房企经营性现金流骤降
降价潮开始涌动?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3月中旬,沪深两市已经有30家房地产公司披露2010年业绩,合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23亿元,同比增长43.67%。其中2010年万科实现净利润72.8亿元,同比增长36.7%;保利地产实现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39.8%;金地集团实现净利润26.94亿元,同比增长51.67%;招商地产实现净利润20.11亿元,同比增长22.34%。
如“招保万金”一样外表光鲜的财务数字背后,大量房企或许已经开始在资金道路上步履蹒跚。经营性现金流的大幅度下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早在3月15日,就有媒体根据已公开的13家上市地产企业年报计算,得知尽管净利润达81.4亿元,同比上升41.08%,但经营性现金流却同比下降1777.61%。
利空还陆续有来。北京限购细则出台满月时,有消息称,楼市成交环比跌四成,30家房企去年现金流骤减575亿元,房地产公司业绩开始分化,业内普遍预期“房地产业的后续增长非常堪忧”。
资深地产专家韩世同承认上述说法,他表示,“尤其是今年以来信贷的收紧和市场的成交萎缩,变成双重地给企业在资金紧张方面施压,这样就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降价来促销。”但他亦表示,目前这个情况还不是太明显。
但记者了解到的数据还显示,“新国八条”和地方限购政策的威力已经开始显现,高位盘整了将近两个月的房价出现了松动,摩根大通最近发布的中国房地产月度研究报告显示,今年2月内地八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天津)的房屋销售量较今年1月下降45%。调控已经开始撼动高房价,降价潮即将来临。
下半年或现2008年以来最惨境地
地产商转型在所难免
具戏剧性的是,在房地产市场弥漫恐惧氛围的节骨眼上,王石游学、任志强退休等事件,更加强化了危机意识。
销量的大幅萎缩和严格的调控政策让开发商信心开始动摇。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新房大量上市还将继续压制房价,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一直维持低位,2009年7月份单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探至最低0.71亿平方米后才开始回升,供求失衡加剧了之前房价上涨。2010年由于成交火爆,各家开发商普遍大幅增加开工面积,按照一年多的开发周期计算,将在今年二三季度上市。
以万科为例,2009年万科的开工面积仅有561万平方米,2010年初则将新开工面积大幅提高至855万平方米,而实际上2010年新开工面积达到1248万平方米,相比年初计划增加了46%。
开工面积即将转为市场供应,销售却急剧放缓,房企存货或大量增加。万科和保利地产的存货都已突破1000亿元,同比大幅增加,华侨城、中华企业、华发股份和嘉凯城等四家公司的存货也在100亿元以上。
“这几乎是最为迅速的一次交易量压制。”有国有房地产企业财务经理如此评价。他说:“成交量降低直接拖累了房地产公司的销售资金回笼速度。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即便是降价,可能销售量也不会有明显升高。”记者从搜房网监控中心了解到,2月份有77%的城市商品房成交量环比下降。
而随着限购政策出台和信贷收紧,如果3600万套保障房入市,不论是否能真正转化为有效供应,商品房的市场空间将被大大挤压。房企转型做保障房已经不在少数,绿城集团近日成立北方代建公司,希望大规模介入保障房;中天城投也于日前宣告将成国内开发保障房最大的公司,200亿元签下保障房第一大单。
还有一些开发商酝酿转型,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各种业态都被提出来,论证、调研甚至摆上桌面展览宣传。
是否转型才能熬过冬天?万科就似乎不太想做保障房,在祭出股权激励大旗的同时,其总裁郁亮也称,“怎么算也算不出保障房赚钱的办法。”
不知未来这些被激励的高管们会拿出什么应对措施?来自中国房地产协会的一位高级分析人士则预判:“2011年下半年,全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将遇到资金紧迫的问题。但是如果他们从现在开始降价销售、加速回流现金的话,资金链还是可以得到一些缓解。”
但愿“金手铐”能帮助房企走过艰难的冬天。
2010年以来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情况一览
代码 证券名称 方案进度 预案公告日
002305 南国置业 董事会通过 2011-02-23
600240 华业地产 董事会通过 2011-01-21
002285 世联地产 实施 2011-01-13
000671 阳光城 董事会通过 2011-01-12
000718 苏宁环球 董事会通过 2010-12-28
600208 新湖中宝 董事会通过 2010-12-21
000002 万科 A 董事会通过 2010-10-25
600173 卧龙地产 实施 2010-03-09
600383 金地集团 股东大会通过 2010-01-15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