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市场一直在期盼着。创业板首批公司自2009年10月30日挂牌交易以来,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挂牌公司亦近190家,但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却迟迟不见下文。
其实,监管层的相关人员多次在多种场合都提到创业板退市制度的问题,但“只闻楼板响,不见人下来”的局面仍然没有打破。创业板到底会实施什么样的退市机制,退市制度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疑是退市制度的焦点。
日前,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表示,创业板退市的核心制度是不允许企业重组和借壳。关于创业板的退市制度,交易所已经报了两稿,第一稿是直接退市,不再进老三板。但由于散户是证监会保护的重点,第二稿又建议进老三板但要增加交易所对直接退市的权利和制约。第二稿还建议交易所发出警告范围扩大,不给企业造成借壳和重组的机会,交易所还要成立专门复审委员会,允许警告企业提出申诉。
沪深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之所以退市难,之所以频频出现股市“不死鸟”,一方面与上市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现行退市机制的形同虚设分不开。而且,由于主板与中小板上市公司纷纷采取资产重组与借壳的方式规避退市的厄运,不仅导致市场中信息泄漏与内幕交易盛行,更导致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弊端不断产生,也扭曲了证券市场资源优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创业板退市制度中不允许重组与借壳,显然是制度建设上的一大进步。但如果将创业板退市公司像主板与中小板一样遁入三板,本质上,其退市制度与主板、中小板并没有什么区别。虽然监管层本意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看看那些黯然退市进入三板的公司,其股价早已变身为“仙股”了,根本没什么价值,投资者的损失照样产生。靠进老三板的方式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其实有“掩耳盗铃”之嫌。
既然是创业板公司,就应该采用直接退市制度。创业板有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对股市的风险至少应有一份清醒的认识,对创业板而言更是如此。事实上,正是由于创业板退市制度迟迟不出台,才使创业板的投机炒作异常疯狂,也使创业板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频频刷新纪录。
境外成熟市场中,其创业板公司的退市率相当高。A股市场既然要与成熟市场“接轨”,这些值得在A股市场推广的制度也应该“移植”过来。打着保护投资者的旗号,将创业板退市公司进入三板继续交易,一来不符合当初设立创业板的初衷,也不利于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与壮大。
笔者以为,在创业板挂牌已满一年半以及挂牌公司越来越多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宜早日出台退市制度。这不仅是向投资者警示创业板市场风险的需要,更是创业板本身发展的需要。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