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安邦咨询: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政策难言马上放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15日   来源:证券时报

  

在中国2月宏观经济数据揭晓前,市场上普遍流行着乐观的心态。虽然有春节因素的影响,但市场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的平均预期却进一步回落到了4.7%。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市场也预期同比涨幅仅会略高于1月份的6.6%。货币信贷方面,市场预测新增贷款5000-6000亿。

不过,国家统计局3月1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及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却与市场预期有些出入,特别是统计局公布的CPI和PPI数据,两者均超出预期。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2月PPI更是上涨7.2%,涨幅比1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货币信贷数据稍微乐观一些,2 月广义货币(M2)余额为73.61 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5 个百分点和9.8 个百分点,回到了今年16%的调控目标之内。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356 亿元,同比少增1929 亿元。

总体看,2月经济数据意味着国内通胀形势的好转速度没有预期那么乐观。抛开CPI和PPI同比涨幅超预期不说,对未来通胀形势保持谨慎的理由依然不少。首先,CPI的环比涨幅继续扩大。2月CPI环比上涨1.2%,而1月CPI的环比为1%。其次,PPI同比涨幅创出本轮通胀以来的新高。在2010年5月,PPI同比涨幅曾达到7.1%,此次PPI达到7.2%,未来物价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很大。最后,农产品价格出现反弹。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3%,环比上涨2.8%。而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0%,环比上涨3.7%。这意味着,虽然政府在食品价格调控方面不遗余力,但目前仍未能有效地遏制这一领域的价格上涨。

当然,并非都是令人沮丧的消息。在流动性这一通胀总阀门上,今年前两月比起去年末已有所好转。去年下半年,广义货币供应(M2)增速基本保持在19%以上,今年1月,M2同比增长回落至17.2%,2月更是达到了16%的调控目标,为15.7%。既然新增的流动性正在逐渐回归常态,现在治理通胀的关键就在如何稳住经济中的存量流动性。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经验来看,提升资金价格都是稳住流动性的一大法宝。央行高层的最新表态也说明,加息确实在管理层的考虑之中。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两会”的记者会上表示,不排除会使用各项工具的可能性,要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市场上的流动性来具体地加以掌握。他指出,利率政策肯定会是一个需要运用的重要工具。任何金融政策工具都可能有负面的影响。如果经过比较权衡后,利大于弊,还是需要使用的。他认为,从典型存款利率角度看,应在中期范围内保持实际正利率,但CPI有时变动过快,所以可能出现短期负利率。

至于对抗通胀的另一价格型工具——汇率,周小川指出,汇率的变动是会对物价总水平有影响,而应对通胀的工具中不侧重于应用汇率政策。这与3月5日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的“人民币汇率将很快到达均衡状态”的表态相近。这可能暗示着,未来国内抗通胀主要将依靠利率工具,而人民币升值速度将放缓。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放量发行央票将继续回收新增外汇占款。由此看来,企业恐怕还得熬一熬货币政策收紧下的“苦日子”。

最新公布的2月经济数据显示通胀压力的缓解不及预期。在PPI创新高和农产品涨势依旧凶猛的催逼下,货币政策很可能不会出现马上放松。(作者系安邦咨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