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中国企业涨薪招工倒逼厂商提升要价能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2月24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朱绍斌 张旭东)春节前后,中国一些加工、制造类企业再度面临“用工荒”难题。许多企业通过涨薪及提升待遇等承诺,以此寻求已经不再廉价的农民工。

  专家认为“用工荒”现象也将促使这些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并在在国际上提升要价能力。

  元宵节标志着中国农历春节的结束,但是元宵节已过去一周,青岛迪明科太平洋饰品有限公司依然招不足工人,目前还有100多人的用工缺口。人力资源部经理孙竹华说公司除了联系劳务公司、中介和职业技校外,还计划到山东内陆和其他内陆省份寻找工人,但是估计结果不会太乐观。

  孙竹华所在的企业从事钻石加工,原料来自欧洲,加工成品后再次出口欧洲,去年出口额2800万美元。

  公司执行总裁迪派克说,由于中国近两年“用工荒”,公司不得不提高工资来吸引工人,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从两年前的每月900多元提高至1700元,但公司门口的招工广告依然没有吸引力。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用工荒”说明中国原来低成本的劳动力越来越少,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人对收入、待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中国各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提升,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了。

  “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提升,让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但我们是加工企业,订单一年前就签好了,现在不能要求提价。如果明年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我们就要和客户商量提价了。”迪派克说。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微博)说,在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提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出加价要求是合理的。

  她表示,企业应该学会提出涨价要求,但这种现象目前还没有广泛出现,大多数企业的思维还停留在压低国内成本层面,出口利润微薄。国外采购商如果知道还有压缩空间,就不会同意涨价要求。

  面临劳动力成本增加和人民币汇率上升但产品价格不变难题的企业,不只是迪明科一家。

  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的韩资企业青岛新东洋计电有限公司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高频开关电源,产品100%出口,主要供应给三星和佳能等电子产品企业。

  公司目前也缺工,为了能招到工人,公司把工人平均工资上调,从每月1300多元上涨至1700元,一些技术工人工资已经涨至3000元,但他们所接的订单价格却没有变化。

  “如果我们不接订单,三星、佳能就把活给其他企业,这样我们就无法生存。为了挽回成本上升造成的利润损失,我们只能压低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价格,如果供货企业不愿意,我们就找其他企业,这也是没有办法才这么做。”新东洋公司负责进出口业务的经理魏玉梅说。

  对于中国给工人加薪最终导致产品价格提升,国外消费市场价格指数上升的担忧开始显现。左小蕾表示,假定出现了这种情况,国外也应该理解和承受,因为中国劳动力价格已经不再如往日低廉。

  不过庄健认为,中国工人的工资增长幅度是有限的,虽然劳动力成本增加可能会体现在产品价格提升上,但这些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竞争充分,周边的亚洲国家也能生产,所以中国涨薪对拉动全球物品价格上涨有限。

  此外左小蕾说,企业也应该向有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产品生产方向转移,附加值高了,价格也能提高,也有助于消化增加的劳动力成本。

  (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