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国际资本频现农村供销链 专家称有利激活市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7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近日有消息称,一些国际风投开始把触角伸向中国的农村市场。比如说高盛计划2010年10月入股北京新合作超市,据悉高盛与北京新合作超市的谈判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同时和北京新合作集团接触的还有美国黑石等几家外资的身影。种种迹象表明,外进军中国农村供销市场的意图已经是暴露无遗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分析和解读高盛、黑石等国际资本意欲进军中国农村供销市场,又会给这个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呢?

  马上连线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袁钢明先生,来看看他的评论。

  主持人:高盛国际资本现在正在进军中国农村的供销市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袁钢明:我觉得是对咱们国家的一个提醒,这件事情还是一个好事,因为之前我已经知道这件事情的争论了。有的人认为它们进来是对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一个冲击,但是中国不管是什么人,包括政府,还有一些企业,都不愿意进入农产品市场。自己不愿意投资,人家投资了你又着急、又惊慌,这说明咱们国家自己不重视,人家跑到没有利润的地方,没有人愿意投资的地方来投资,这说明中国人自己的认识观或者是投资观有严重的问题。而且咱们农产品长期以来存在价格不稳或者供需不稳,主要原因就是投资不足,人家进来投资了,加强你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强你市场体系建设,有什么不好?正好加强了我们的薄弱环节。

  主持人:您觉得这样一种行为会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但是我也注意到,刚才您说您第一个反应的时候,您说您觉得这是一种提醒,它提醒了什么我们呢?

  袁钢明:提醒我们农产品市场实际上是大有可为的,有利润可赚,是值得投资家或者资本进入进去的,并不是说进入进去一定亏本、一定是吃亏,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不是这样的。人家是从资本过程中赢利的角度进去的,人家都觉得是有利可图的地方,为什么中国自己都不愿意进入呢,投资进去的反复都是因为压力或者是各种各样问题被迫进去的,那么人家为什么主动的那么高的热情进入呢。而且咱们还存在某些阻力人家都要进去,这说明我们农产品市场实际上大有前途,大有潜力可挖的地方,有很强的吸引力。

  主持人:对于它们这样一种行为,您还是持一个比较支持的态度。

  袁钢明:对,我非常支持,它反过来是对中国的一个促进一个提醒,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不是一个错误的投资方向。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很多朋友的担心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也请袁钢明先生做一个分析,比如说有观点认为,中国加入世贸以来,商贸流通已经在2004年12月份度过了三年的过渡期,跨国商业企业加快了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扩张步伐,比如说这些年沿海发达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商业零售业的竞争真的是非常激烈,日趋白热化,现在他们又开始向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渗透,虽然说广阔天气大有作为,但是考虑到像高盛、黑石等这些外资,他们的这种逐利的做法会不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和风险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担心的呢?

  袁钢明:我不担心,咱们国家很多外资进入了大量的零售行业,人家恰好都是用低价销售的方式,人家想尽办法降低采购成本,然后降低运作成本,最终降低销售成本。因为它是一种市场竞争压力下,它没有什么各种各样我们说的行政的垄断,它完全是在竞争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这种竞争有利于降低价格。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国家最近这一段时间,农产品流通产业中出现了一种价格抬价的问题,这些情况都是由于供给不稳,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如果这些农产品市场进来以后,它产生很强的一种竞争力,它利用这种竞争力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或者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建设,增加竞争刺激力的话,我觉得有利于价格的下降。

  主持人:可以让竞争变的更充分对吗?

  袁钢明:对,咱们国家最近不是刚刚出台反价格垄断,价格垄断就是缺少竞争。

  主持人:但是您担心不担心,通过它们的竞争把其他一些我们本土的企业挤垮,从而它们形成一种新的垄断?

  袁钢明:我不担心,中国的资本太多了,中国的资本都不愿意进入到农产品去,人家如果进去以后产生一种竞争或者竞争收益的话,就会吸引别的一些资本进入进去。产生一种充分的竞争有什么不好?咱们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太不足了,都不愿意进入,所以他们进入以后可以使更多的企业进入里头。

  主持人:如果像您说这成为一种启示,有很多民间资本如果涉足这个领域的话,在您启发之下您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袁钢明:这个事情很好办,这个事情就是充分竞争,何况我们现在又出了一个反价格垄断制度,一个做法,所以我觉得只要充分的竞争,放开让它竞争进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继续评论外资进军中国农村市场:

  《财经》杂志:各路外来资本对于入股农村商贸领域的热情不难理解。城镇化带来的市场潜力,农村地区潜在的消费需求已成各大零售业巨头觊觎的目标。抢滩农村市场的不仅有新合作集团,还有不少区域龙头企业,如山西大商集团、浙江苏果超市等。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张照新表示,外资目前对农业产业链的渗透值得关注。农业产业化就是在产业链条上做文章。从养猪、种菜,到食品加工,再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外资对于中国农村市场的兴趣已经从单一项目,向整个产业链转移。外资的最大优势是有资金,有管理经验。但是不擅长处理地方政府关系,而供销系统的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有很成熟的模式,外资往往利用资金参股或控股龙头企业,再进行现代零售业的管理改造。

  有专家认为,尽管供销体系改制,特别是一些企业积极酝酿上市有益于改善农村流通现状,但其枝蔓深广的网络和国有背景还是引起了外界对于其垄断的担忧。外来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打破这一垄断。

  但也有人认为,供销合作社不同于大型央企,只能说有优势,还谈不上垄断。2009年中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全国供销总社系统销售额约为1.2万亿元,仅占三成。

  有专家认为,中国农村物流体系相对滞后,是布局的“洼地”,谁要是能抢先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谁就在市场上有更大的机遇。但是,也要警惕在农村市场“遍地开花”地盲目扩张可能带来的风险值,要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否则即便抢占了地盘,将来还是站不稳,可能被别人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