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每日新闻和分析》网站12月21日文章原题:印度和中国2011年存在经济过热风险(作者文卡特桑·温布)
中国和印度目前引领着全球制造业,但是经济学家担心,两国在2011年面临着严重的过热风险,并有可能把这种风险传导到亚洲其他地区。法国兴业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格伦· 马圭尔说,在亚洲重要经济体,目前的工业生产远远超越了长期的发展趋势,通货膨胀到来的时间早于预期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说:“中国似乎对严厉的紧缩举措的前景表现出迟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亚洲2011年的发展前景现在已经从‘表现抢眼’进入了‘过热’区间。”
他还说,由于亚洲供应链汇聚到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增长点,这意味着中印过热的风险与亚洲其他地区过热风险之间存在着系统性关联。
兴业银行分析师米哈拉·马克森说,中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不能忽视。他说: “中国需要采取措施给经济降温,但由于它更看重让经济保持稳步的增长,看来降温力度似乎仍会低于预期水平。”
马圭尔说,中国目前“每月生产的汽车比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还要多”,印度的汽车销售也在快速增长。
他说:“凭借中国大陆和印度自身的需求,印度工业生产得以迅速复苏,而且印度、韩国、新加坡和台湾从2010年11月开始经济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长期的发展势头。”
马圭尔说,中国和印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几个月来都处于上升的状态,该指数是衡量制造业发展健康程度的指标。
他说,工业生产的强劲上扬让除日本外的亚洲经济体增长速度超过潜能,也让该地区的通胀率猛增。中国 11月的通胀率达到了5.1%,远远高于长期的趋势。
在马圭尔看来,虽然亚洲的经济刺激举措无疑已经收到成效,但当务之急是“调整财政、金融和货币政策快速退出这些刺激举措”。
里昂证券亚洲公司股票分析师克里斯·伍德也认为,亚洲政府和央行 “在西方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氛围下,如果真想避免出现资产泡沫,就必须采取大刀阔斧的举动”。
他认为这种大刀阔斧的做法“从理论上看是可能的,具体来说是大幅提升利率,并允许货币自由浮动”。但他说,目前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亚洲的紧缩政策仍将主要针对像房价走高这样的泡沫风险,而不是造成问题的根源。
里昂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师埃里克·菲什威克说,从某种角度来说,亚洲2011年会更加“中国化”。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让印尼和印度这样的经济体在经济方面呈现很大的不同,从历史上看这些经济体的资本成本一直很高,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得到控制。
他预计,2011年会出现“越来越多大力干预房地产市场的做法和旨在控制银行信贷的行动”。他还说,利用资本管制手段来限制外资流入货币体系的做法可能也会增加,中国就在采取这样的做法。从这个意义上看,他预计亚洲其他地区“在管理银行体系方面会变得更趋‘中国化’”。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