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我国五年投入358亿元 554万人纳入五保供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01/2010 13:20: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12月1日电 (记者胡锦武)记者从1日在江西省丰城市召开的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议上获悉,近五年来,我国累计投入农村五保供养资金358亿元,年均增长18%,全国五保供养对象由2005年底的32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554万人,占全国农业人口比例稳定在千分之六左右,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2006年,为适应税费改革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国务院修订颁布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传统五保供养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将其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确立了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基本框架。新《条例》颁布后,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摸底排查,全国五保供养对象数量由2005年底的328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503万人。

  由于坚持做到及时审批、随时纳入,目前我国五保供养对象已增至554万人。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不断投入,我国的平均供养标准由2005年底的每年1064元增至目前的每年2246元,提高了111%。

  此外,为了改善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条件,从2006年开始,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五年来,民政部累计投入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6.05亿元,地方投资60.16亿元,新建、改建和扩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3286所。

  目前,我国共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31286所,床位数达209万张,较2005年底增加119万张,集中供养率由2005年的18%提高到31%。

  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表示,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供养标准偏低。目前全国平均供养水平仍仅相当于同期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52%,总体尚未达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二是集中供养能力不足。目前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集中供养的对象仅占31%,供养设施和服务能力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工作力量较为薄弱。全国平均每13名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才拥有1名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仅是给予现金保障;四是一些供养服务机构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