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上汽:5亿元虚实入局 获得通用汽车0.97%股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3/2010 17:23:00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特约记者 李永钧

0.97%,就像一个支点,让上汽集团撬开了进入华尔街的大门,也将上汽带入了通用的全球战略视野,这是上汽在其他合作者那里无法得到的。

11月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一位气宇不凡的矮个子中国人在随员们的簇拥下,行色匆匆地登上飞往底特律的班机,有人很快认出了他: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汽集团,600104.SH)董事长胡茂元。几小时后,网上随即爆出了胡茂元赴美参加通用IPO(首次公开募股)参股谈判的新闻。

11月18日,在阔别华尔街16个半月之后,曾经的全球汽车业霸主通用汽车以每股33美元、总价231亿美元的融资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IPO交易,在金融风暴中涅重生。

不过,在中国,这则新闻的主角并不是通用,而是胡茂元领导的上汽集团。经过半个月的谈判,上汽集团终于由旗下的子公司斥资近5亿美元获得了通用汽车0.97%的股权。

上汽集团不仅成为首个入股通用汽车的中国公司,实现了由无到有零的突破,而且它是通用新股东名单上唯一的一家汽车公司,在华尔街的新闻通报中,中国股东的出现成为通用本次IPO中最具历史意义的突破之一。

步步设局

2009年初,金融危机正酣的美国一片焦躁,通用汽车给美国人的新年印象仍定格在CEO瓦格纳乘坐私人飞机前往华盛顿申请救济的新闻报道上,事实上,在瓦格纳走下飞机的一瞬间,通用人已经意识到大限将近。

在大股东美国政府的督促下,通用进入了破产保护。那一夜,距离华盛顿5000多公里外的中国汽车老总们都怀揣着同一个梦入睡,这个未敢声张的梦就是——“抄底通用!”胡茂元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这是我们的机会,机不可失。”

2009年5月,胡茂元和上汽集团副董事长陈虹在风雨飘摇的北美市场前线,与通用新CEO韩德胜达成一致,双方将扩大在亚洲的合作。不久,一个以陈虹和通用汽车副总裁、原亚太区总裁罗瑞立为首的50人工作小组在上海成立。

在此后的一年半里,大至上汽集团、北汽、奇瑞、吉利等国内整车企业,小至腾中重工、天宝等都频繁地来往于中美之间,目标就是要抄底,但皆无功而返。这显然是一场缺乏准备、有些盲动的混战,而上汽集团的策略相对较为稳健。原因很简单,2009年初,双龙事件让上汽集团信心重挫。不过,其一开始也考虑过收购别克品牌,但通用很快就意识到别克品牌的重要性而宣布为非卖品。

为了下好这一步棋,上汽集团在此后的一年里步步为营,环环设局,与通用多次进行相关的股权交易。

先是由通用汽车转让上海通用的1%的股权,让上汽集团真正控股上海通用;紧接着,上汽集团和通用成立投资公司,收购通用印度公司,双方各占50%股权;而今年,上汽集团居中策应,使通用汽车在上海通用五菱合资公司中如愿购得10%的股权。

2010年8月,上汽集团联手通用签下联合开发新一代环保节能动力总成技术的协议,双方将共享包括新型发动机和变速箱在内的知识产权,并将其应用在全球市场。这是跨国车企首次在动力总成开发上对中国车企打开技术大门。

11月3日,就在通用递交IPO说明书的同时,双方联合宣布已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研发和新一代车型开发等核心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在中国不断升温的电动车将成为双方联合研发的重点。

该做的都做了。2010年11月,陈虹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作为胡茂元的先遣队,陈虹此行带着一个全球汽车界都知晓的任务——入股通用。

11月3日,通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提交了IPO招股说明书,并将一周后才公布的通用成功增持上汽通用五菱(SGMW)10%股权的情况写入说明书,强调通用在这家中国销量最大的乘用车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已由34%上升至44%。

几天后,通用高层在底特律总部接待了胡茂元,双方的谈判升格到最高级别。抄底通用,这场喧嚣了17个月的大戏终于达到了高潮。

备足银子

“会不会参与IPO我不能说,但是上汽集团手里拥有大量现金是事实,这些钱我们必须把它们用于资本运作。过不了多久,你会看到我们的动作。”前不久,上汽集团一位高管如是表示。

11月18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33美元获得配售通用汽车1515万股普通股,总计出资约5亿美元,约占通用汽车总股本0.97%,全部资金由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在香港金融市场自筹解决。

根据上汽集团第三季度报显示,今年1~9月,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2292.32亿元,同比增长130%;1~9月的经营性现金流净值达到119.7亿元,手中握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379亿元。此外,为了在现金流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上汽集团此前还宣布了100亿元的定向增发。因此,对于手握大把银子的上汽集团来说,有没有钱来参与通用汽车IPO并不是问题,而问题在于参与的程度有多深。

与之前预估的5%相比,上汽集团的入股比例明显低于早先的业界预期。“这是比较审慎的。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态度表示,一种作为合作伙伴的支持。”多位汽车界分析师如是表示。作为通用汽车在中国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上汽集团的现身与入股本身就成为通用汽车吸引更多投资者的重要筹码。

即便如此,通用汽车在2010年实现盈利也和他的中国合作伙伴上汽集团密不可分。今年前10个月,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一汽通用为通用全球贡献了近200万辆销量,占到通用全球销量的24%,加上进口车销量,中国已经成为通用汽车在全球的最大市场。

而根据预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有望实现1700万辆的产销目标,谁也不会怀疑中国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汽车市场的说法,而且这种活跃将一直持续下去。

通用汽车能在中国汽车市场抓住有利时机,主要归功于与上汽集团建立的合资企业。

专业人士表示,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处于债务危机的通用汽车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捡了一条命,要让这个濒临破产的美国最大汽车再次表现出活力,恐怕今后只能依靠中国及亚洲新兴汽车市场了。而在中国及亚洲市场,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名列第223位的上汽集团似乎比通用汽车更了解自己。

11月份,通用中国副总裁陈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中国生产销售的车99%是通用合资企业生产的。我自己认为,通用在某种程度是中国公司。”目前,通用在中国有别克、雪佛兰、五菱、凯迪拉克、欧宝和解放品牌。

眼下,上汽集团已经和通用汽车一起谋划亚洲战略,通用汽车美国纳税人是否真正意识到这点呢?

  


  

0.97%的利益

与先前预估的5%相比,0.97%的股份不算多,但近5亿美元的投资对于一家中国车企来说不能算少,上汽集团“抬轿”的举动到底值不值,不到1%的股权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上汽实现后续战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上汽集团的这个决定标志着我们双方的伙伴关系进入新里程。”通用汽车国际运营部总裁李添泽如是表示。

“与通用汽车不断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上海汽车在提升研发能力、拓展海外市场等多个涉及企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内,获得更多优势资源。”11月18日,上汽集团方面如是阐述此次参股通用的意义。

对于上汽集团而言,这种合作模式更有利于上汽集团,这也是上汽集团希望与通用能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前提。通过此次合作,上汽集团想要表达这样一个意愿:中国国企开始摆脱了对外来跨国车企的“人身依附”的尴尬角色,开始成为较为平等的国际商业合作伙伴,体现出中国车企本身的商业价值而非政策偏护才是中国车企的生存筹码。这件事不仅对上汽集团意义重大,也掀开了中国车企到海外进行战略投资的新篇章。

由于上汽集团曾有过购并韩国双龙汽车失利的惨痛教训,所以许多人告诫上汽集团不要再贸然染指海外投资。但此次参股通用汽车与上次并购双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投资双龙,追求控股权,追求深度结合,免不了要与海外劳资和工会制度有一个激烈的文化冲突。而如今投资通用只是参股,共享通用汽车的利益分配,既无需劳心去经营,还可坐等年底分红。通过参加股东大会,也可以近距离观摩通用的经营,从而提升上汽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这种通过参股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可能对上汽集团向国际化车企的成长更为有利。

而对于通用而言,“一系列股权交易,不仅让通用汽车盘活了现金流,而且在亚洲汽车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位专业人士这样认为。今年前十个月,通用汽车在中国累计销售车辆共计197.7万辆,同比增长35.5%,超过美国本土市场。今通用想在中国赢得更多的市场,还需要与上汽集团加深合作。

0.97%就像一个支点,让上汽集团撬开了进入华尔街的大门,不仅促进了各自利益的实现,而且创造了许多新利益点。

最动人的看点是,通用在中国不仅获得了自身的利益,并且也将上汽集团带入了它的全球战略视野,这是上汽集团在其他合作者那里无法得到的。

“现在,上汽集团和通用之间这种‘有求必应’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在日益明晰。”一位资深人士认为,并且在现在到以后的长期合作中,双方也已达成了共识,即要长期互利互惠,双方只能抱得越来越紧。

入市需谨慎

据了解,在通用正式重回资本市场之前,除了上汽集团之外,许多其他的汽车厂商也有意参与通用IPO,但上汽集团是唯一家被确定参股通用的汽车业投资者。虽然与高达231亿美元的融资总额相比,上汽集团所占份额很小,但其意义不容小觑。而且由于涉及中美政治问题的因素,对于如何看待上汽集团参股通用的问题,来自美国各界的声音明显出现了两派。

作为通用目前的实际控股人,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权衡利弊。吸引海外投资者将帮助通用汽车成功实现上市,从而降低政府在通用股权中占有的比例;但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也必须考虑如果允许海外投资者获得通用汽车大量股权将可能出现的政治抗议,因为毕竟美国政府动用了纳税人500亿美元的巨资才保住了通用这块招牌。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等组织也担心,上汽集团等有外国政府背景的机构投资者一旦通过IPO跻身通用大股东,在赚取高额回报的同时,还会把通用的制造工厂迁往中国等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从而进一步加重美国的失业问题,损害美国工人的利益。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上汽集团参股通用。在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的状况下,来自阿拉巴马州的国会共和党籍参议员理查德·谢尔比表示:“开放外国政府投资者入股通用也许是通用和美国政府的不二之选。”一些商家也表示:“有了中国买家的支持,通用复苏的前景肯定更加光明。”

相比各界对上汽集团参股通用一事体现出的喜忧参半态度,美国媒体和市场人士对通用IPO后的前景也普遍表示“谨慎乐观”。

尽管通用上市首日以34.19美元的股价收盘,比发行价每股33美元上涨1.19美元,涨幅达3.6%,被美国媒体誉为“一鸣惊人”,但通用目前尚未完全走出困境是不争的事实。通用在IPO申请书中也表示,未来将面临一系列“风险因素”,例如成本高企,高度依赖销售量,顾客对公司新产品的接受度,现金流带来的挑战等。也就是说,在此次上汽集团入股通用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收益依旧是一个未知数,这将取决于通用汽车未来的经营业绩。

也有美国当地媒体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了资金比重组之前更加充足之外,通用依旧没有完全摆脱和克服导致其走上破产保护之路的坏习惯和文化上的弱点。另外,有分析人士认为,参与通用IPO的投资者们的最大风险,就在于通用问题的高度政治化。尽管美国政府通过此次IPO把在通用汽车的持股比例从61%降至接近35%,但完全退出尚待时日。至少在未来6年里,美国政府都将一直插手通用事务,而这有可能影响通用的自主经营。

尽管通用IPO后的前景遭受质疑,但上汽集团对通用显然信心十足。胡茂元认为,目前是美国汽车业的历史低谷,年销量约1100万辆。如果经济回归正常,美国汽车年销量将在1700万辆左右,届时,通用北美利润将有望达80亿美元以上。

“上汽集团的入股对通用是一种触动,通用以后会更加开放。”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解读上汽集团参股通用时表示,“无论成功与否,对中国汽车业都有启发。因为下一个5到10年,中国汽车企业融入国际化是大趋势,是必须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