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央行意外宣布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在此消息的刺激下,债券市场近日出现了一波较大幅度的调整。10月20日至10月26日期间,中信标普全债指数下跌0.65%,国债跌幅更甚,中债国债总全价指数下跌1.56%。那么,在此轮债市的调整中,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表现如何呢?加息后,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固定收益类型的基金呢?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了10月20日至26日期间债券型基金的业绩情况,得到分布图如图1所示。可见,在受到加息的冲击后,有近一半的债券型基金净值出现下跌,大部分债基的业绩位于-0.5%-0.5%之间。也有一些债基净值涨幅超过了1%,比如:万家稳健增利A(1.47%)、诺德增强收益债券(1.34%)、天治稳健双盈(1.41%)等。总体来看,在加息后5个交易日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10%。考察其中业绩较好的并且已公布了三季报的诺德增强收益债券基金,可以发现该基金在三季度末已经大规模减持了国债的投资比例,从二季度末的36.74%缩减到三季度末11.16%,提高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并且通过提高买入返售性金融资产比例(从30.18%至54.14%)来锁定收益、减小风险,从而大大减小了加息导致的债券市场下跌对基金的业绩影响。而那些净值下跌幅度较大的债基多半是仍保持着较高的债券投资比例,并且基金组合有相对较长的久期,提高了组合业绩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关于下一阶段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的选择,有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我们参考上一次加息周期时的情形,2007年的市场环境与当前有相似之处:都面临着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以及热钱流入,都有较高的通胀率,并且权益类市场都走势强劲。下图显示了2007年3月18日第一次加息前后的两个月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情况,可见,当时的收益率曲线呈现出明显的陡峭化,短端利率上行幅度比较小,而长端则出现大幅上扬,这也与资金面较宽裕而通胀预期较高引发进一步加息的实际背景是相符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当前也是流动性充裕、经济基本面向好、通胀预期较高的情况下,收益率曲线有可能进一步陡峭化,也不排除货币当局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对于债券型基金的选择,我们认为债券市场的调整或是中期的,债券组合整体久期较短的债基抵御利率风险上有一定优势。货币型基金得益于货币市场资金面的宽裕,以及组合具有非常短的久期,在加息后表现仍比较平稳,10月20日至26日之间,所有货币型基金均实现正收益,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47%,接近一年定存利率,高于活期存款利率。所以对于有较高的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而言,货币型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在上一轮加息周期中,股市表现强劲,一些投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高的债基有着抢眼的业绩表现。其中表现较好的长盛基金旗下的长盛债券基金、长盛积极配置一只保持着较高的股票投资比例,富国旗下的富国天利有较高的转债配置比例。因此这些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较高的债基在股强债弱的市场中也可作为投资标的。
最后,当前市场上一些分级基金的优先份额(低风险部分)在受到加息、通胀以及股市走强的不利冲击因素下,纷纷出现了下跌,同庆A的年化到期收益率已超过了5%,估值优先和双禧A已超过了6%。银华稳进一年调整一次约定收益率,其约定收益率是在一年定存利率上加3个百分点,即使后续再度加息,明年份额调整后,约定收益率也将水涨船高。这些品种对于计划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来说,目前也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总体来看,加息后投资者想要继续投资固定收益类型的基金,可从上面三条线出发来寻找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品种。一是配置短久期的纯债基金或者货币型基金,会有不高但比较稳健的收益率;二是配置含权益类资产比例较高的债基,会承担相对较高的波动,但能分享到股市走强带来的收益;三是较长期的投资者可以持有分级基金中的优先份额获取高于银行定存的收益率。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葛轶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