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重庆试水药品交易平台 破解怪局仍需系统改革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30/2010 23:47: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

  

9月29日,重庆药品交易所开业试运营。通过这个平台,药品购销不再通过第三方,直接在医院与药厂之间进行。

重庆市政府要求全市400余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必须通过此平台采购非基本药物。药品交易所的负责人表示,条件成熟后,基本用药、医疗器械等等,将一并纳入交易。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交易所开业仪式上表示,这个平台的建立,可改善药品多级代理,环环加价的传统弊端,并减少药品流转中的灰色交易,从而缓解“看病贵、吃药贵”的难题。

不过,对于长期“以药养医”的公立医院来说,在药品利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正常运作成为关注焦点。

药交所负责人对本报表示,这有赖于公共卫生体制的系统改革,而药交所将起到推进的作用。

直接交易

重庆的药品采购,先后实行过几种不同模式,包括医院自行向药品经营企业采购,各医院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联合采购,以及各地区按区域集中采购。无论哪种模式,药物均要通过各层医药公司,才能进入医院。

而药交所则压缩了这些中间流通环节。按药交所的规则,由生产企业按交易规则,在交易平台挂牌发布待售药品信息,医疗机构根据需求,和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

同时,交易所将发布交易品种价格指数信息,逐步建立药品价格发现机制和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平抑药品价格。

一家制药企业的老总表示,交易平台将促使信息更加透明,如果市场同类规格药品,有企业挂牌价格较低,肯定会对其他药厂定价产生影响。

同时他也表示,与医院直接对接,药厂可节省产品营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降低医药成本。

而传统的医药公司,将面临转型。药交所将会员分为三方。药厂为卖方会员,医疗机构为买方会员,医药公司被称为配送会员。这些会员都要通过审查才拥有交易资格。

在新的交易模式下,医药公司扮演的角色是物流,而不再是推销商。根据交易规则,在买卖交易达成后,由药厂选取配送企业,医院在药厂选定范围内确定配送企业,实现买卖配三方绑定。

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表示,“这是个由政府主导的第三方平台,由于医院和企业的交易行为全部都置于政府和社会监督之下,可有效防止药品采购中的灰色交易和暗箱操作。”

破解以药养医仍需系统改革

药品交易所的运行,将大大压缩使公立医院从药品获得的利润,那么如何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

据重庆市卫生部门统计,该市财政投入公产医院的经费,仅占其总经费的10%左右。而职工的收入、医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必须靠医院自己供给。因此,重庆的公立医院也不得不更多地选择利润空间较大的药品,以药养医。

交易所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逐渐、不断调适的过程,“要一步到位就改变公立医院以药养医,这是不现实的”。

上述负责人称,“在推出这个交易平台过程中,我们召集了各个公立医院、药厂、医药公司等单位,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据了解,在最初方案制定中,计划实行厂商和医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结算方式。 但考虑到公立医院的支付能力,这一条款最后有所修订。

目前的方式是,医疗机构确认收货收标后60天内,通过交易所与银行组建结算中心支付货款,结算银行提供周转金授信支持。

同时,为缓解医院的资金压力,重庆将实行医保资金预付制度。根据一家医院的支出,在年初通过医保资金,提前预付相应资金。

另外,交易所只是重庆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环节,公立医院的配套改革也在推进。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燕荣认为,重庆的改革找准了药品流通环节的关键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不过,她也表示,这种改革仍是枝节上的改革,医改的关键点仍是政府对公共卫生应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