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变动,人员出走,惊爆内讧……进入虎年之后,伴随整体业绩的萎靡不振,十二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公募基金好像忽然失去方向,一下落入多事之秋的漩涡之中,其中尤以上海地区的基金公司乱象最为集中。数据显示,上海地区是31家基金公司总部注册地,占据整个行业61家基金公司数量的一半还多,基本上反映了目前整个行业遇到的尴尬和困惑。
NO1:股权变动层出不穷
一次正常的股权变动,放在目前这种背景下,其影响也会无形中被放大很多。不过,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今年的股权变动确实有些频繁。日前,来自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信息显示,光大证券(601788)要出让光大保德信12%的股权,挂牌价为3.3亿元。
资料显示,光大保德信成立于2004年4月,由光大证券和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旗下的保德信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创建,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为1.6亿元,两家股东分别持有67%和33%的股份。也就是说,在光大证券出让12%的股权后,还是第一大控股股东。光大证券对受让方提出的门槛是:注册资本不低于20亿元;去年底净资产不低于6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与此同时,上海另一家基金公司--申万巴黎的股权转让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之前一度传闻野村证券可能接手,但最新消息显示,三菱银行很有可能成为外方股东。而在此前,国泰基金、天治基金都刚刚完成了股权变动。
NO2:核心出走持续不断
从来没有一年,核心人员甚至是高管的集体出走,对公募基金带来这么大的震动。
继投资总监李旭利、明星基金经理郑拓先后辞职创立私募后,交银施罗德几乎就成为公众、媒体的关注中心,而更具爆炸性的重磅传闻是,该公司总经理莫泰山将辞职投奔私募,如果属实,那将是有史以来首位"公转私"的现任基金公司总经理。尽管结果还未明确,但其对整个行业的冲击还是显而易见。
而一直低调的华宝兴业受到关注,则完全因为投研团队的跳槽。日前,华宝兴业基金经理冯刚辞职,将跳槽沪上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出任投资总监一职,而此前公司另一名基金经理闫旭辞职也传闻跳到纽银基金做投资总监。至此,华宝兴业多年打造的以余荣权、栾杰、黄小坚、史伟、魏东、冯刚等为主的投研核心团队,已经全部出走。
此外,长信基金也出现投研团队大换血情况。
NO3:"举报门"雪上加霜
而作为乱象之一,公司内讧无疑更有说服力,这次的主角就是华泰柏瑞基金。
近日,一封署名为"华泰柏瑞几名离职员工"的匿名举报邮件,将华泰柏瑞忽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封近万字的邮件中,称华泰柏瑞总经理陈国杰越权干预投资,给持有人带来严重损失,并指其涉嫌授意行贿。对此,华泰柏瑞迅速高调发出《严正声明》,否认举报信所指,并表示要诉诸法律。尽管举报信真假尚未定论,但其造成的影响可谓广泛。更主要的是,这一次疑似内讧的事件,无疑更加降低基民对基金的信任。
而在此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也曾发生类似"举报门"事件,原因也是公司高管之间存在矛盾,结果闹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甚至引起监管部门的直接介入。但幸运的是,该事件没有公开披露,影响也就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
NO4:疑似"老鼠仓"传闻再现
就在此时,一则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的传闻忽然曝光,又为麻烦不断的基金业再添一把猛料。
8月上旬,有媒体爆出原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现中欧基金拟任副总经理许春茂正被有关部门调查,原因是其在任职光大保德信期间涉嫌内幕交易。对此,有知情人士指出,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曾在今年5月份到光大保德信基金进行过突击调查,但当时不知道具体调查什么事情。此后不久,关于许春茂涉嫌内幕交易的消息已在坊间流传。
一旦被监管部门调查属实,那"老鼠仓"再次死灰复燃,其对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而在此前,另一家上海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也传闻涉嫌内幕交易遭到调查,其高管的任职资格一直无法得到批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