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上市公司蜂拥新能源 赔钱赚吆喝短期难改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4/2010 10:37: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伴随着27份公告,2010年7月19日,凯迪电力(000939.SZ)复牌交易,全天涨幅4.83%。这27份公告无一不和新能源有关,通过股权转让,凯迪电力以5402万元获得了其大股东直接或间接持有的11个生物质能发电厂(项目)100%股权,从而将旗下的生物质能发电厂(项目)从原来的9个扩充到了20个。

在A股1800多家上市公司里,直接或间接进军新能源行业(包括风电、水电、核电、生物质能发电、光伏发电、生物柴油等细分行业)就有71家。在2010年7月21日,国家能源局透露“新兴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完毕上报国务院的消息之后,新能源板块全天大涨4.3%。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上市公司蜂拥进军新能源的背后,却面临着赔钱赚吆喝的尴尬。

抢帽子游戏

抢帽子原本是期货市场上的专有名词,即投机者当天先低价买入(或卖出)预计期价要上涨的期货合约,然后待期价上涨(或下跌)到某一价位时,当天再卖出(或买入)所买进的期货合约平仓,以获取差额利润。是基于震荡走势的一种T+0高风险投机手法。

面对新能源行业巨大的投资机会,各路资金蜂拥而至,鱼龙混杂的新能源行业给投机者提供了这样一种“抢帽子”游戏的机会。

根据凯迪电力公告,此次收购的11个生物质能电厂(项目)原本为其大股东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凯迪控股)所有,其中,江陵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为最早建设的一个,2007年3月26日开始建设,目前已经投产。而最晚的一个则是太湖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日期为2009年6月5日,目前还在建设之中。11个电厂项目最大投资1000万元,最少的投资仅有200万元。截至2010年6月30日,这11个生物质能电厂净资产合计5400万元,评估价为5401万元,而凯迪控股的售出价为5402万元,几乎没有溢价。

凯迪电力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生物质能产业。投资5400万元,平价卖给旗下上市公司,凯迪电力声称这是“大股东大力支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结果”。

在购买11个生物质能电厂项目的同时,凯迪电力卖出了其持有的中盈长江国际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盈长江)25%股权,交易对象仍是凯迪控股,只不过价格为4亿元。

根据凯迪电力公告,中盈长江为凯迪控股与凯迪电力的合资公司,控股方为凯迪控股,2005年12月,凯迪电力出资2.5亿元取得中盈长江25%股权。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盈长江的净资产账面净值为12.9亿元,而此次交易中,评估值为14.7亿元,溢价率为13.7%。也就是说,凯迪电力此次出售资产获得超过6000万元的投资收益。

平价购入大股东资产,高溢价出售资产给大股东,凯迪控股似乎给凯迪电力的投资者送出了一个大红包。

实则不然,本报记者调查得知,中盈长江是凯迪控股的投资公司,主要投资对象为生物质能电厂项目,在此次交易前,凯迪控股及中盈长江旗下的生物质能电厂项目公司超过100个,而凯迪电力在此次交易前,只有9个生物质能电厂项目,查询资料得知,这9个项目也是从凯迪控股手中购买到。

也就是说,凯迪控股遍地开花,建设大量生物质能电厂,然后一一卖给上市公司。

除了生物质能电厂项目,中盈长江旗下还有圣农发展(002299.SZ)1845万股,以6月30日收盘价25.85元计算,该部分资产价值超过4.8亿元。需要注意的是,圣农发展在6月30日之前连续发布利空消息,10个交易日内股价下挫超过26%。

同时,根据凯迪电力2010年上半年报告,截至6月30日,凯迪电力持有中盈长江25%股权享受到的净利润权益为1400万元。

“半年1400万元,一年就是2800万元,这还不包括圣农发展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看似凯迪控股送出大红包,实则是卖给上市公司一堆不盈利的项目,换取了盈利能力好的资产。”一位市场人士认为,目前新能源行业鱼龙混杂,众多资金抢先布局,依靠“抢帽子”的形式售出。

增收不增利

“生物质能发电只是上市公司进军新能源行业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公司都看好这个行业,风电、核电、光伏发电、水电等以及相关配套行业都出现了大量上市公司的影子。”广州一位能源行业研究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与传统能源行业不同,新能源行业缺乏电网配套、核心技术、市场、政策,只是孤军作战,“还在孵化期,没有利润可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只是增收不增利,甚至可能将上市公司拖入亏损深渊”。

与凯迪电力相同,韶能股份(000601.SZ)也开始投资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投资6.5亿元,在广东韶关建设2×30MW生物质发电项目。根据其项目可行性报告,韶能股份号称该项目投资回报率为8.74%。

“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生物质能发电成本非常高,国家给予大量的补贴才使得其盈亏平衡。”前述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生物质能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超过0.2元/千瓦,这已经接近火电的上网电价。

“除了补贴高额的上网电价随时可能被降低或者取消的风险之外,生物质能发电燃料成本非常高,农作物秸秆供应散而且不稳定,人力成本也很高,投产就意味着亏损。”前述研究员认为,生物质能发电面临的增收不增利尴尬境遇是新能源行业所共同面临的,“除了水电外,所有的新能源发电都获得了高额的补贴,这是国家对尚不成熟的新能源行业采取的鼓励政策,随着技术水平提高,盈利能力增强,补贴会越来越低。从企业经营的利润角度考虑,目前的新能源行业没有任何吸引力,甚至是赔钱赚吆喝,这其中就会出现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套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