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成渝发展:“两江”源头活水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2/2010 13:4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重庆的发展离不开四川。因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依托腹地,没有腹地是不行的。上海浦东新区的腹地在江苏、浙江、安徽,天津滨海新区的腹地在河北、山西、内蒙古,重庆两江新区的腹地主要在四川,四川面积48万多平方公里,是重庆广阔的腹地。

■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是西部的经济增长极。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是“双核”,不存在谁是“龙头老大”的问题。

一个月前的6月18日,在重庆直辖市成立13周年之际,重庆两江新区隆重挂牌成立。这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自古川渝是一家。重庆两江新区的成立,对于与重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四川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四川省的两位重量级人物。

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四川省社科院前副院长林凌:

两江新区是对川渝都有利的大好事

“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据我所知,到现在四川官方还没有在公开场合讨论这件事,学界也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只是私下有一些议论。我个人认为,四川应该有所反应,官方、学界、民间,都应该有所反应。”四川省经济学界泰斗级人物、中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四川省社科院前副院长、曾两度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林凌教授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率地说。

84岁高龄的林凌教授思维仍非常敏锐。他对记者说,重庆两江新区的成立是件大好事,在他看来至少有五大积极意义:第一,进一步提升了重庆的地位;第二,扩大了重庆的发展空间;第三,扩大了重庆对于整个长江上游和西部的影响力和经济社会的推动力;第四,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第五,壮大了成渝经济区的综合实力。

成渝经济区是林凌多年来研究的重点,2004-2005年,他主持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成渝经济发展思路研究》,对于推动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林凌告诉记者,我国东南沿海这“一横”,与横贯东西的长江流域这“一竖”,这个“丁”字形区域所创造的经济总量占了全国的一多半,“光长江流域就占了40%以上,”他说,“长江流域聚集了多个区域性的大城市和大批中小城市,而特大城市就是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他说,两江新区的成立,给重庆乃至整个成渝经济区强大的推动力量和支撑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就如同如果没有浦东新区,就没有今天的上海;如果没有滨海新区,就没有今天的天津。滨海新区未来将形成北方的经济中心,还可能发展成国际性的航运中心。”

“假以时日,重庆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四川的发展。”林凌说。他认为,重庆的发展离不开四川。因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依托腹地,没有腹地是不行的。重庆面积仅8.24万平方公里,而且相当一部分在三峡库区,出于保护生态的需要,不宜大规模开发。

“上海浦东新区的腹地在江苏、浙江、安徽,天津滨海新区的腹地在河北、山西、内蒙古,重庆两江新区的腹地主要在四川,四川面积48万多平方公里,是重庆广阔的腹地。”林凌说。

他说,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极一轴一区块”。“一极”就是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一轴”就是成渝通道发展轴,积极承接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圈的辐射,变交通信道为信道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建设成渝经济区的中部隆起发展带;“一区块”主要就是环绕重庆的区域,包括四川中部的内江、资阳、遂宁,川东北的广安、南充、达州,川南的泸州、自贡、宜宾等地。这些区域以比邻重庆为载体,以服务都市、承接转移、形成基地为主要任务,形成跨区域合作配套产业集群。

“事实上,四川环绕重庆的那些市、县,早就在瞄准重庆做工作,最近我还看到有报道,说靠近重庆的邻水县跟重庆市政府签了协议,要做重庆的配套基地。”林凌说。

林凌告诉记者,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成都(主要是成都周边地区及川东北)和重庆过去有个分工,重庆的军工企业主要生产常规武器,成都则重点生产核能、核电设备、航天器的配套等,科技含量比重庆高。重庆的常规武器生产早已经过时,淘汰了很多,但这些兵工厂也是发展汽车、摩托车的基础,可以腾出来生产汽车、摩托车。现在重庆的汽车、摩托车都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谁能抢先掌握新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谁才能赢得市场。

“为了弥补高新产业的不足,重庆正在大力发展IT产业,引进了惠普、台湾富士康等企业,生产笔记本、

计算机等等,是个好事情。”他说。

针对民间关于“重庆和成都将来谁发展更快”的议论,林凌坦率地说:“我认为重庆会超过成都,因为成都目前在政策层面上比不上重庆。”

他强调,川渝之间应该协调发展,“我最担心的是双方政府不协调”。

林凌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他还清楚地记得,五六年以前他主持做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成渝经济发展思路研究》时,是与重庆市社科院一起做。当时重庆有不少干部提出,不能叫“成渝经济”,而应该叫“渝蓉经济”,重庆市社科院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课题一度无法顺利进行。“我不同意把‘成渝’改成‘渝蓉’,因为‘成渝’是历史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名称,应避免情绪化思维和狭隘的行政区划观念。为此我还跑了一趟北京请示国家发改委。后来国家发改委决定仍然用‘成渝’,这才把课题继续做下去。”

这件事情颇能说明问题。其实,成都人和重庆人心里都清楚,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成都与重庆两大城市关系很微妙。长期以来,成都是省会,又是“天府之国”的核心区域;而重庆又曾经是“陪都”、西南局所在地,工业基础远比成都雄厚。直辖以后,重庆人大有扬眉吐气之感,双方时不时打打“口水仗”,互不服气。

林凌语重心长地说:“重庆两江新区的成立,四川省和成都市都不要忌妒,要支持,因为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好事。”

他说,成渝两市之间的第三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这条距离最短的高速公路全长仅251公里,只有两小时车程。还有铁路,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动车组,时速最高可达350公里,1小时以内便可以实现成渝两地之间的互通。未来四川与重庆的交往将会更加密切。

“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是西部的经济增长极。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是‘双核’,不存在谁是‘龙头老大’的问题。”林凌说。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前发改委主任、经济学博士解洪:

成渝经济区完全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前发改委主任、经济学博士解洪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发展,成渝经济区马上就会浓墨重彩登场!”

他告诉记者,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由他牵头,四川省政协组建了“成渝经济区建设调研组”,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与重庆方面多次沟通,已经完成了《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得到各方面的普遍认同。

解洪说:“要从新的层面上去审视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在新的高度上去谋划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

他向记者介绍,《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归纳的建设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意义:一是为国家战略调整开创新局面;二是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活力;三是为西部大开放开辟新途径;四是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构筑新屏障;五是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增添新柱石。

这一认识不可谓不高。解洪说,站得高了,才能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联手发展。

对于成渝经济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的表述是: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其主要内涵是:引领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核心区,国家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试验区,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解洪告诉记者,成渝经济区的概念,“渝”并非全域重庆,在重庆主城区以外的34个区县中,有16个较偏远的区县都不包括在内;而“成”则远远超出了成都市,四川省有15个市包括在其中。因此,“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提法,得到了双方的认可。

据他介绍,成渝经济区的经济总量超过了西部地区的1/4,具备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和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依托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通过全面的区域合作,更加突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的开放,完全有条件成为引领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核心区。

同时,抓住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通过深化改革,努力破除体制障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清洁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及现代服务业;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依托交通枢纽,形成“两圈三群”,即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圈和川南、川东北、攀西三大城市群;

加快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思路,健全农村流通体制,发展农村经合组织,支持农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实施充分开放战略:全面改善开放的软硬环境,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在改善投资贸易环境的同时,对外突出南向开放,积极拓展西南出海大通道,走向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对内则不断扩大区域合作……

“联合是大趋势,只要川渝双方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成渝经济区完全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解洪充满豪情地说。

在与记者交谈中,解洪多次说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向前看,不能错失发展良机。”他还说:“我一再讲,重庆能争取到中央的扶持政策是好事,对四川也有好处,但我们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把自身的工作做好。”

对于重庆两江新区,解洪不愿意多讲,他说这是重庆的事情,应该让重庆人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