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5月成立时的17.5亿元注册资本金,到2009年底超过190亿元的总资产规模,海航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平台—海航置业,如同一个突袭的空降兵,落在地产界短兵相接的战场上。
近两年来,除了大本营海南,海航置业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多个城市攻城略地,其3-5年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集团军的战略蓝图若隐若现。
京城快跑“政企联姻”
5月26日,海航集团与北京市通州区政府签署了一纸战略合作协议。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透露,海航集团将在宋庄投资300亿元建立北京国际航空城,以航空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与临空商贸、航空金融及衍生服务业、航空主题文化产业四大组团为核心内容。
按照规划,这4000亩土地的开发将以临空产业为核心。届时,海航旗下大新华航空、海南航空、首都航空等将进驻航空城,并吸引包括波音、庞巴迪在内的多家航空制造企业技术支持中心进入。据预计,航空城将为通州区贡献30%的GDP和35%的财政收入。
“北京市要集中力量打造通州新城,资金将向通州涌动,政策将向通州倾斜,这为航空城建设提供了契机。”通州区区委书记王云峰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正是基于双方优势巨大的契合点,双方的的战略合作意向才得以顺畅地推进并实施。
单单5月份,海航集团已第三次同北京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初,海航集团分羹北京航空旅游业务的蛋糕,与北京首旅集团共同增资重组旗下金鹿航空公司并更名为“首都航空”。
至中下旬,海航置业又拿下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的一份大“订单”,将深度参与建设石景山区的“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据悉,海航置业将收购位于CRD核心地段的五星级酒店—海韵假期酒店,以及成立专门的石景山投资项目公司,承接多个项目的改制和开发。
此前,海航集团旗下海航旅业、海航实业、海航置业、海航商业4个产业集团的运营总部均已迁至北京,且在京项目不胜枚举,涉足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等项目。
如今,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口中“与北京市将实现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又增加了三个注脚。
即便海航集团高层一再表态集团核心总部留守海口,但这家曾经偏居海南一隅的民营企业,显然已经将“北京户口”安然落袋。
冰封期马达大开
在京站稳脚跟只是海航扩张棋局中的一步。“海航的飞机飞到哪里,酒店就开到哪里。”海航置业旗下海航酒店集团CEO胡建华曾如此形容其酒店行业的发展路径。按照目前的情形,海航置业同样有“飞机飞到哪里,房地产项目就开发到哪里”的势头。
据海航集团官方网站介绍,作为海航集团八大板块之一,房地产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海航置业前身—海南海航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创立于1996年,时隔七年后就基本完成了海航集团自有的机场、酒店、办公、生活等设施的建设,至2004年,增资并更名扬子江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并将总部迁至北京,布局全国,已然是中型房地产集团公司。2007年5月28日,帅旗再易,海航置业设立全国九大区域公司。
“在全国5万多家开发商中,海航置业还只是个年轻的开发商。”曾参与海航集团旅游地产的资源整合及战略布局发展规划方案编制的地产专家崔元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它依托海航集团,尽显行业背景和区域背景特征。
在崔元星眼中,正是由于年轻,目前的资金平台又很模糊,海航集团才会打着“国家旅游岛和国有资产背景”的牌子,利用自有资源,与各地方政府和各地开发商合作来获取资金。实际上,“政企联姻”和“企企合作”,正是近来海航置业进军各地最常用的路径。
今年3月,海航置业与深圳地产商佳兆业成立策略联盟,表示将共同对国内优质物业发展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4月,海航动作更是层出不穷。1日,绿景地产敲定重组方案,海航酒店地产业务借壳上市。2日,海航地产接手1996年就停工的海口第一烂尾楼—信托大厦,意在高筑奢华酒店。5日,海航集团斥资110亿元,落户天津市宁河现代产业区。5月,海航置业与成都远鸿开启战略合作,起步四川。
在诸多开发商按兵不动的楼市冰封期,海航置业可谓大开马达,加速前进。按照其公开于网络的目标,海航置业要在3-5年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集团军。
扩张野心则迅速催生了海航置业的资产裂变,其招聘广告上不断刷新的数据可窥冰山一角:2008年1月1日,其总资产是19亿元,员工为2000余人;2008年底则为52亿元和2700余人;目前则攀至190亿元和8000余人。
截至目前,海航置业的土地开发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仅在大本营海南,海航地产旗下就有20余家项目公司覆盖海南省18个市县。目前在建项目共24个,投资概算共计约150.89亿元,而建成项目仅三个。
“不会走路就跨栏”
“海航置业以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为三大支柱产品模式,辅以开发高尚宜居的住宅地产产品,并正在打造独具特色的金融地产发展模式。”从集团网站公布的信息来看,海航置业似乎已经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即“成为实体开发与金融运作紧密结合在房地产领域的完美体现者和行业先行者,打造中国最具规模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大型金融房地产开发投资集团。”
“但尴尬的现实是,尚未成熟的海航,还没能有自己的开发模式。”在崔元星眼中,海航置业还缺乏自己的品牌。“万科专注做产业化的住宅供应商,海航需要思考自己做什么。纵观目前成熟的地产商,做到一定程度,都开始做减法,海航那么年轻,路都还没学会走,就想要跨栏,肯定是不现实的。”
对海航集团多元化快速扩张的质疑声亦此起彼伏。海航置业员工自叹“扩张速度太快”,却未见其疾进步伐缓速。
在海航置业近期的招聘信息中,已明确要为其金融发展部扩容,专注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项目,可见其正在酝酿金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后备力量。
海航置业亦正在想办法拉近同一线房企的距离。4月底,旗下海航地产就专门组织执行董事长李同双等30余名中高层参加“赴国内标杆房企交流考察”活动,考察万科和华侨城项目。
在考察团成员眼中,此行“有助于对接国内先进建筑元素和项目开发理念,同时也加强了与国内标杆房企的交流合作,对进一步增强海航地产的专业化、规模化运作意义重大。”
然而,资产在数月内成倍增加,海航的资金是否足够?海航的人才储备能否跟得上?海航的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能否与其规模相匹配?面对时代周报记者在采访提纲中的质疑,海航置业至截稿仍未做出回应。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