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四川打响釜溪河—威远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用五年还两市人民一河清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0/2012 09:41:0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王小玲 记者 曹小佳

  未来3年时间内,四川省将组织落实231个项目,投入22.23亿元治理釜溪河—威远河流域,实现3年消灭劣Ⅴ类水质、5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的目标,还自贡、内江威远人民一河清水。

  ■有序推进流域治理

  釜溪河—威远河流域作为四川省两个重点小流域,是自贡市和内江市威远县人民的母亲河。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随着全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釜溪河和威远河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污染日益严重,河流不堪重负,两河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釜溪河—威远河流域已到了“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地步,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极大挑战,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全力推进釜溪河—威远河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四川省政府决定建立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要研究决定两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重大事项,统筹协调具体工作,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坚持绿色发展,实施铁腕治污,打赢釜溪河—威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战。”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华部署釜溪河—威远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时强调。

  仅10月18日到11月6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陈文华就连续两次召集省环保厅和省财政厅等省级有关部门召开研究会。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势在必行,釜溪河—威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陈文华强调,各相关部门要坚持突出重点、择优保护、一河一策、绩效管理的原则,着眼绿色发展,实施铁腕治污,打好“组合拳”,全面推进釜溪河—威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实现流域水体3年消灭劣Ⅴ类水质、5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的目标。力争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流域治理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3年实施231个项目,投22亿元铁腕治污

  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杨雪鸿说,今年以来,省环保厅3次深入釜溪河—威远河流域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开展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了实施方案评估工作。在省财政厅、环保厅联合协调下,目前已经落实了省政府“从2012年起,分3年每年安排釜溪河、威远河流域2500万元专项污染治理补助资金”的安排。

  据了解,两河流域的专项污染治理补助资金已得到了分解落实。自贡釜溪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计划投资15.34亿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6.56亿元;内江威远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计划投资6.89亿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3.68亿元。

  自贡、内江两市将以2010年为釜溪河—威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基准年,从2012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污染治理,重点控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自贡市的阶段性目标为:到2014年,实现釜溪河水质达到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要求。2015年实现釜溪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标准。达到“3年内消灭劣Ⅴ类水体,5年内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的要求。

  内江市的阶段性目标为:到2015年,威远河流域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削减50%和60%以上;出境断面廖家堰的主要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达到或优于Ⅳ类水域标准。

  为达到上述目标,自贡市确定了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生态补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六大治理和建设任务,规划了189个重点治理项目。内江市确定了工业、生活、农村污染综合整治等4方面任务,3年内计划实施42个重点项目。

  ■创新流域治理模式

  “釜溪河—威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陈文华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建立完善“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管理体系,采取控源、治理、修复、风险防范等综合措施,实现流域治污精细化管理,推动釜溪河—威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模式创新。

  要坚持科学统筹规划。实行河流刚性保护,将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纳入城乡总体战略规划,通过确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对河流及其陆域保护地区进行永久、刚性保护。两地要明确市县的空间管理责任,细化适建、限建及禁建区,加快建立共同保护、共同建设、共享利益的体制机制。

  要创新优化建设沿流域生态带工程。根据釜溪河—威远河流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科学实施流域河流水库水资源统一综合调度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保证河流必要的生态基流。

  要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与资源化。根据釜溪河—威远河流域水污染特点,现有、新改扩建的污水处理厂一律要有脱氮除磷工艺。合理调整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保证专款专用,所有自备水源用户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

  要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控制污染增量,对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总量指标排污、环境违法现象突出、主要控制断面不达标,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方或企业集团,要依法实行“区域限批”、责令停产、予以关闭等措施。

  要加大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力度。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对虽能达标排放、但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要实行清洁生产审核,进行技术改造。

  要认真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科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