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于现代化、城市化。与此同时,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与以前相比在种类、数量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由于垃圾随意倾倒、处理缺乏规范,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亟需解以整治农村垃圾入手,进一步加大力气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垃圾随意倒,环境污染重。以笔者家乡江苏淮安某农村为例,原本是屋前屋后河水环绕、池塘清清,河边大树挺拔、绿草茵茵;而现在,不少河边却是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周围的草也发黄、枯萎,河水混杂着垃圾,浑浊不堪,散发着阵阵异味,每当下雨,垃圾随着雨水流进河里,印象中小桥流水、烟锁池塘的乡村美景早已不在。此外,在一些农村公路两旁,也有成堆的垃圾,散发着难闻刺鼻的气味,甚至因为行人躲避垃圾而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此外,笔者走访了一些农户,发现在这些农户自家的屋前屋后也有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一些散养的鸡猪狗等就在垃圾堆里觅食,甚至有些小孩由于大人看管不周而在旁边玩耍,不时跌倒在垃圾堆边……的乡村美景早已不在。此外,在一些农村公路两旁,也有成堆的垃圾,散发着难闻刺鼻的气味,甚至因为行人躲避垃圾而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此外,笔者走访了一些农户,发现在这些农户自家的屋前屋后也有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一些散养的鸡猪狗等就在垃圾堆里觅食,甚至有些小孩由于大人看管不周而在旁边玩耍,不时跌倒在垃圾堆边……
此外,笔者在兰州某农村走访亲戚时也同样发现了垃圾随意倾倒,污染环境的现象。该村有一条长长的旱河,除夏季多雨时便常年无水,河的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的垃圾堆。据村民介绍,因为无人管理,大家都将垃圾倾倒到这里,每到春秋多风时节,刮得纸屑、塑料袋满天飞舞,到夏天的时候,更是异味冲天,走路都得捂着鼻子。由于缺水,再加垃圾污染,这条旱河两旁几乎毫无绿意。
二是生活方式变,垃圾逐渐多。笔者了解到,针对农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少村干部都认为是村民的环保意识差,所以出现“垃圾围村、臭气冲天”的现象,将垃圾问题归咎于当地百姓环保观念淡薄。但村民们对此却不以为然,有些村民表示,农村人的生活习惯自古亦然,多少年都没什么改变,可垃圾问题却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最能说明问题的原因就是现在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现代化,所以导致垃圾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地方。以前,农村的垃圾数量少、种类少,大部分可以靠自然作用分解,用作农田堆肥或自然腐烂,基本可以通过生态循环系统达到自我平衡;而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现代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农村的消费品越来越多,农村的垃圾也逐步向城镇看齐,数量变大、种类变多、越难分解。尤其是一些包装物,诸如塑料袋;废旧电池或其他电子元件,含有大量重金属;还有一些化学用品,包括洗涤剂等,通过自然作用很难短期内净化,大部分垃圾污染物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在环境中降解,消除其对环境的危害。
就目前的状况看,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垃圾问题只会更加严重,只不过是被大家忽视了而已,如果不抓紧采取适当措施,将会越来越趋于恶化,这样既影响村民生活环境,长此以往对整个农村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农村环境质量的好坏相当于一个人外貌的丑俊,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引进和农产品输出都与环境质量这个外貌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农村垃圾处理未有有力举措,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处理垃圾的办法。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科学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民和各级政府的共识。“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抓手和必然选择。
二、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是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比较薄弱,一些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排水渠道不畅,农户垃圾处理粗放,整个环境卫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不少农村现在还没有垃圾定点收集和处理的做法,这些都给农民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带来诸多不便,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基层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将农村垃圾整治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高度去谋划此项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相对完善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做到定点收集、定点处理,专人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尤其是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成效,各基层政府,特别是村委会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既要解决当前垃圾随意堆放、无人管理的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农村垃圾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生活习惯、卫生意识还比较落后。对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随意堆放、倾倒垃圾的危害,发挥他们新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人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制定农村垃圾处理规划时,在垃圾回收点建设、运行等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通过村民议事制度,将其交给农民充分讨论,民主决策。要以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通过大力宣传,让农民从垃圾日产日清、柴草堆放整齐,畜禽全部圈养、户厕清洁卫生等最基础的事情入手,不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垃圾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最终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
三是多多借鉴,学以致用。国内外农村发展中,在保护农村环境方面不乏优秀者,多多借鉴别人的优秀之处,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考虑,想治理好垃圾问题便会从容许多。比如,日本的环境非常好,干净是出名的。徜徉于村落小径,映入眼帘的总是整洁的道路,素朴的房屋,精致的街边花园,一尘不染的公用设施。这其实主要归功于垃圾分类措施的有效执行。在日本,除了城镇政府会统一收集处理垃圾外,还允许社区居民自行组成团体,实施垃圾回收,并且为了鼓励此种行为,政府还根据垃圾回收量给予奖励。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一方面对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利用率,使垃圾回收处理者能够获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物质奖励鼓励农民身体力行支持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农民参与垃圾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评选先进,典型示范。现如今,全国人民都在为建设和谐社会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人物和集体,各大媒体又通过大量的宣传,将这些先进人物和集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处理农村垃圾的的问题上,也可以评选出一些优秀代表,比如在处理垃圾方面献计献策,出过好主意的普通村民;在清洁垃圾方面坚持不懈,兢兢业业的环卫人员;在垃圾管理工作上动员能力较强的村干部;在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做得好的村集体等等,进行表彰和宣传,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让农民学习身边人、学做身边事,在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上有更强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展望
农村环境无小事。看着儿时田园风光般的农村现在污水横流、垃圾肆虐,无不令人痛心。我们一定不能再走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更加关注农村环境,更加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更加关注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是不是绿水青山。
可喜的是,在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来,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学习。笔者大学期间开展社会实践的一无锡农村,他们建设生态型农村的经验很值得学习。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原先传统的水稻和蔬菜生产,现在转变为多以生态型的经济作物生产为主,不仅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而且因为莲藕、杨梅、水蜜桃等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较高,极大地增加村民的收入。二是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该村通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但道路更平坦、排水渠道更通畅、垃圾箱处处都有,而且还为村民建设了集体公共健身设施、村委会文化娱乐室,使得乡村的环境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三是把好政策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日益紧缺的时代,循环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也为政府部门所提倡,并且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该村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沼气池,不但使畜禽养殖的粪便得到了充分利用,解决了污水四溢、臭味难闻的环保问题,而且,沼气也成了农户方便、清洁的新能源。四是发展第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该村通过发挥自身江南鱼米之乡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游,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集体收入,使得村集体更有力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农村垃圾只是农村环境中的一个问题,但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我们只有将这一问题解决好,才能将诸多的环境问题一一解决。而且,这已经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垃圾问题解决好,就是为建设绿色、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了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王芳,女,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