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采取四项措施提高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整体水平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7年5月22日   来源:环保部

  5月22日是第1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气候变化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建立完善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协调机制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及相关规划,各有关部门以此为依据,制定、实施了专项保护计划。目前,中国在相关规划中已开始考虑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因素,防止由于资源和土地过度利用对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这位负责人指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规划,实施就地和迁地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措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以自然保护区为例,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 %。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使我国75%的陆地生态系统、88%的野生动物、65%的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这位负责人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仍然严峻,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正日益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推动20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社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中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载体就是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中国现有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内。因此,要通过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到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格局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并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政府投入。
  
  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能力建设。联合《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协调组成员单位启动对原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修订工作。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将突出生物多样性中长期保护战略目标与任务,制定优先行动和项目,同时将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能力建设,通过重点完善“法规制度、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三个体系,提升“组织协调、政策研究、行政执法和国际交流”四种能力,提高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近年来,中国在环境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领域,与很多国家开展了密切而广泛的合作。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自去年5月22日正式启动以来,围绕我国生物多样性领域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中国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发展。
  
  四是推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要积极发挥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使更多的人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资源、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