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甘肃电网由330千伏向750千伏的跨越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31/2012 08:16:27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陈华

  5年胜过50年,电网建设谱新篇。党的十七大以来,甘肃电网建设成绩显著,发电能力持续增长,技术水平及可靠性不断提高,实现了全省大电网延伸范围内的户户通电,完成了骨干电网网架由330千伏向750千伏的跨越,成为跨西北电网优化配置的枢纽。

  巨量投资甘肃电网换新颜

  5年间,甘肃电网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一五”期间甘肃电网投资总额超过350亿元,较“十五”规划时电网投资98.25亿元的规模将近翻了两番。电网巨量投资,为甘肃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2010年仅河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这项甘肃电网近年来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环境最复杂、工期最短的输变电工程,工程总投资就达到84.8亿元。

  “十一五”期间,随着甘肃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全社会最大负荷及统调最大负荷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全社会发电量达到了855亿千瓦时,是2005年508.4亿千瓦时的1.68倍;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65亿千瓦时,是2005年489亿千瓦时的1.56倍;全社会最大负荷达到1226万千瓦,是2005年704万千瓦的1.74倍。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全社会最大负荷及售电量年均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不仅见证了甘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反映出甘肃电网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成就。

  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明了电网的发展道路,甘肃电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5年间,甘肃电网共投运750千伏变电站6座,使750千伏变电站增至7座,变电容量由150万千伏安增至1350万千伏安,主变容量是“十五”末的9倍;输电线路由1条127.7千米增至12条3802千米,线路里程呈几何倍数的增长。新投运330千伏变电站25座,使全省330千伏变电站增至44座,变电容量由813万千伏安增至228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新增55条总长2584千米,使全省330千伏输电线路达110条总长7539千米。

  大量750千伏和330千伏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建成投运,使甘肃骨干电网实现由330千伏到750千伏的跨越式转变。甘肃初步建成结构合理、运行相对灵活的骨干网架,电网电力交换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增强。通过750千伏电网“高速公路”,甘肃在“西电东送”战略布局中发挥桥梁作用的同时,使得甘肃丰富的水、火、风电等电力资源能够顺利实现区域外送,也为甘肃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有力地推动甘肃新能源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智能电网起航打造甘肃坚强电网

  3年前,国网公司对全面启动智能电网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智能电网建设吹响号角,甘肃省电力公司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智能电网建设领导小组,拉开了甘肃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序幕。各项工作相继展开,协调解决了智能电网规划编制、专项计划制定及试点工程项目确定等问题。甘肃电科院相应成立规划编制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工作,智能电网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4月,省电力公司2009-2020年智能电网规划报告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的组织评审。

  2010年6月30日,国网公司要求开展“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编制工作,甘肃电力公司及时组织规划编制人员解读国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报告内容深度要求,立即启动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7月17日,国网公司对甘肃省电力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进行了组织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内容深度符合国网公司要求,规划内容可行,项目建设内容明确,可作为“十二五”甘肃电网智能化工作的基础。目前,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建设试点工作已在兰州、白银等地铺开。

  建成电力外送大通道甘肃成为电力外送大省

  甘肃省是全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之一,煤炭、水能、风能及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为甘肃省能源工业发展和能源供应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十一五”期间,受益于电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外送大通道的形成,甘肃电力能源工业保持了较快发展,装机容量大幅提高,组成结构更加合理,电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至2010年末,甘肃省电源装机容量由2005年末的986万千瓦增加到2745.3万千瓦,电源装机规模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率达到了创纪录的22.7%。电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使甘肃由一个缺电的省份变成了电力大量盈余并实现外送的能源大省。

  规模数量的增长只是“甘肃发电”的一个方面,在新能源电力建设上也较以往有了惊人的提升。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催生了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能源产业政策,结合甘肃省清洁能源资源禀赋,按照“积极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有序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继续推广农村沼气和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快核电站前期及建设工作,以规模化建设带动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甘肃全面加快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步伐。

  “十一五”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发展战略,全面启动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风电装机由2005年的6.4万千瓦迅速增长到现在的529万千瓦,年均增长率达到了几何倍数的141.8%。

  随着敦煌两个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招标示范工程建成,至2010年底,甘肃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由“十五”末的0增加到2万千瓦。同时,根据国家启动太阳能光伏市场的有关精神,甘肃正在积极推进一批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前期工作,甘肃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伴随着装机规模的高速增长,至2010年底,甘肃省全口径发电量达855亿千瓦时,电量较2005年末的508.4亿千瓦时增加了68.2%,年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甘肃电网从330时代向750时代跨越

  “十一五”期间,电网在满足电源大规模投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同时,更令人自豪的是甘肃电网实现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2010年11月3日,新疆与西北75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甘肃段全线投运,该工程的投入运行,实现了新疆与西北电网互联。作为联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西北与新疆联网及电力能源外送提供了坚强的网架支撑。对于整个西北电网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甘肃电网而言,标志着甘肃电网全面步入了超高压时代。

  自2005年西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建成投产,经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甘肃750千伏电网已初步成型,形成了与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省区间10回750千伏线路、15回330千伏线路相连的西北骨干网架。伴随着与新疆的联网,甘肃电网真正实现并进一步突出了在西北电网的枢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