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国内高职高专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专业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总结了其具体成果。
关键词: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教事业的迅猛发展,人才竟争日益激烈,专科教育能否占有它应有的地位,能否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是否办得有特色,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南昌工程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前身是电力工程专业,从1987年开始招生。1994年进行了专业调整,更名为供用电技术专业。调整后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在1995年、1998年、2001年、2003年又分别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改革,并编写了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教学。
1.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全国各高职高专学校广泛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南昌工程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经教育部专家组实地考察,现已由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应按照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前瞻性”等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现有的专科教材还没有摆脱本科学科型的体系,但国外有很多类似高职的院校,它们的教学体系和教材很有特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按照应用这一宗旨来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而不是按照原有的学科系统性来构建教学体系。在我国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中部分电类专业进行一些教学改革的探索,但难度非常大,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根据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并加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内容和主要特色
2.1教学改革的内容
对“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及应用”、“输配电电气部分”、“变电综合自动化”等12门主干课程进行了改革,重点在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优化组合。根据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程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形成基本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术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反映和落实到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在专业教材的建设与规划中,大胆创新,推出了11本具有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和讲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转变过“去重技术轻人文”的传统观念,树立技术教育与人文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2.2主要特色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和课程的综合化,按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原则,合理地综合成若干门课程,做到削枝强干、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强化应用。“电工技术基础”不仅精减了教学内容,减少了学时,而且还将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PISICE引入“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原“电机学”“和电气控制技术”整合“为电机及控制技术”,这样不仅大幅度删去了目前本专业几乎不用的直流电机部分,变学科型为应用型,而且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教学内容与方法也有较大的改变,将原来(78+46)学时减为现在的78学时(其中含4学时的现场教学);又如“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按必需、够用为度,加强理论应用和采用新技术及新器件的原则整合“为电子技术及应用”一门课程;同理将“继电保护技术”与“微机保护”整合为“继电保护技术”。并引进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等。
3.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果
根据行业调研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学做交替、内强外联、一主两辅、改革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通用电工电子技术、供配电技术、变电综合自动化和工业企业用电与建筑电气技术课程体系的五大模块。本专业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于2001年11月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实地考察,2002年3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本专业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有关教师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重点解决了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课程之间的衔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写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和课程的综合化原则,对部分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10余本具有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和讲义,其中由林平勇老师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获2004年江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由吕树清老师参编的“电机与拖动”获2003年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本专业大多数教师都参加了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和参加了10多项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有些课题已通过了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其中“构建高工专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2004年南昌水专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获2004年南昌水专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高工专电工、电子系列基础实验集中与分散学时开始的比较研究”获2004年南昌水专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通过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努力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组织专业教师采用面向对象软件技术原理制作了“电工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加快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供用电技术专业已有36%的课程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经过对供用电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分析表明,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适应能力、知识能力结构及对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由于供用电技术专业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下到基层单位,很快就能独挡一面,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成为电力行业的生力军。
4.结束语
由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比较复杂而且难度较大,事先很难准确地预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某些问题,同时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甚至学生毕业离校时,都很难预测其成效。只有在学生参加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通过实践进行评估。因此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就必须把握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市场对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建立专业框架,安排好教学内容。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分析和预测其结果,不断找出问题,逐步完善。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