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内,庞大的发达国家市场能给中国企业提供足够大份额的预期销售收入,更不用说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较高标准对公司提升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尽管欧洲号称全世界最难进入的市场,中国企业仍须努力打入。
在发展中国家开拓多年后,中国石油终于在号称最难进入的欧洲市场落下棋子。春节前夕,中国石油宣布将斥资10.15亿美元收购英国英力士集团的苏格兰格兰杰莫斯和法国拉瓦莱两家炼油厂股权。英力士将重组设立两家新合资公司分别从事贸易和炼油业务,中国石油将持有贸易合资公司50.1%股权、炼油合资公司49.9%股权。
市场多元化是大型公司平抑收入波动的不二法门,中国石油虽然号称中国最赚钱公司,但销售收入过度集中于国内市场始终是其软肋。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的海外勘探开发陆续斩获,中国油气企业资源过度集中于国内的风险已明显降低,但销售收入过度集中于国内市场的风险更加突出。因此,尽管中国企业必须继续重视开拓能源消费高增长的新兴市场,但也不可忽视开辟发达国家市场。因为在中短期内,庞大的发达国家市场能给中国企业提供足够大份额的预期销售收入,更不用说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较高标准对公司提升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尽管欧洲号称全世界最难进入的市场,中国企业仍须努力打入。
同时,拜金融危机所赐,中国石油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毕竟英力士是英国最大的化工公司,世界第三大独立化工公司,年销售额500亿美元左右。尽管英国对外资开放度高于其他欧洲国家,但若不是金融危机让英力士债务负担问题陡然凸显,谅必也不会轻易找上中国公司寻求资本和业务合作。此次中国石油收购的两家炼油厂原油年处理量各约1050万吨,均属于千万吨级的炼油大项目,且地理优势较为明显。格兰杰莫斯炼油厂位于苏格兰福斯湾,可直接利用来自北海的原油和天然气,向苏格兰、英格兰北部和爱尔兰北部提供成品油。拉瓦莱炼油厂位于地中海沿岸原油贸易区,靠近马赛港和原油运输终端,可通过管道向法国、瑞士和德国南部提供成品油。同时,交易成功后,这两家炼油厂可继续与英力士集团的化工业务形成一体化优势。由此看来,中国石油宣称这笔交易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和市场配置、进入欧洲高端市场建设油气运营中心具有重要意义,实非虚言。
不错,进入欧洲炼油环节,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欧洲节能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成品油用量逐年下降;欧洲劳工、土地、环保等成本高昂,众多国际石油巨头云集,竞争激烈,炼油厂利润微薄等等。正因为此,不少西方巨头选择逐渐收缩下游业务,把重心放在勘探开发业务上。欧洲已有30年没有建设新炼油厂,现有的还在退出,如雪佛龙。不过,这些问题并不能构成中国企业不可进入欧洲炼油环节的理由。
无论发达国家环保运动如何气势汹汹,其国民总体上并不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能源消费总量只会日益提高。中国石油是收购现有炼厂而非新建,总体上并不显著增加市场供给,从而恶化作为卖方的市场地位。另外,西方巨头在下游早已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现在强调重心放在上游业务,无损于上下游一体化战略。但下游业务薄弱的中国石油倘若亦步亦趋,那就是邯郸学步了。
更重要的是,冷战后特别是海湾战争后西方对波斯湾至地中海南岸产油区的控制力迅速上升,即使更多地依靠这一地区的原油,更多地依靠来自东亚炼厂的成品油,欧洲也无须担心油源和运输通道被切断。不过,三十年来的强力控制本身就在酝酿着更大的反弹力量,伊拉克战争泥潭就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西方国家某些肤浅的决策又有可能让他们咎由自取,削弱在这一区域的控制力。君不见两个月来阿拉伯世界的示威浪潮和西方舆论近乎一面倒的支持乎?这些区域的亲西方政权垮台了,接替者真的会是新的亲西方力量吗?以色列为何在这件事情上指责西方国家决策浅薄、盲目跟着街头民意走?这样,西方在上述油源兼运输通道的控制力上就面临着重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大动荡成为现实,那么对掌握欧洲炼油能力者意味着什么呢?
所以,我们还是祝愿中国石油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吧!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