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批资金涌入非洲油气领域的背景下,中国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定位?中非合作的“安哥拉模式”能否持续?
文|本刊记者 范珊珊
目前,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油气资源越来越匮乏,但非洲却是个例外。2010年全球新增探明石油储量为80亿桶,其中70亿桶是来自非洲的几内亚湾。
2010年12月初,在由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组织的2010非洲能源矿产研讨会上,来自尼日利亚、尼日尔、刚果(金)的大使们不厌其烦地向中国企业介绍他们国家丰富的石油储量、相关的投资法规、优惠政策,他们表示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者。
而就在之前的十多天,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南非、安哥拉和博茨瓦纳等三个南部非洲国家进行正式访问。在与驻安哥拉中资企业代表座谈中,习近平说,安哥拉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当之无愧的“非洲聚宝盆”。在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之后,安哥拉进入国家重建和发展新阶段,各项建设蒸蒸日上,中安合作发展前景广阔,可以大有作为。
2010年上半年,非洲产油大国安哥拉向我国出口原油达2170万吨,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进口原油最大供应国。的确,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的情况下,这个结束内战不久的国家,成为了中国能源公司寻求原油的新大陆。
而在非洲,除了安哥拉和非洲其它几个老牌的大产油国外,一些新发现油气的国家也在蠢蠢欲动。非洲在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除了那些已经被西方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占领的黑金之地,中国的石油公司还有哪些机会?如何才能从和西方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的竞技场
资金正在疯狂地涌入非洲!
近年来,国际油价上涨,号称“世界油库”的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安,西方国家纷纷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非洲。非洲是全球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油气风险勘探主要依靠外国公司,目前有400多家外国公司在非洲持有勘探合同区块面积,外国公司持有的勘探区块面积占非洲合同区块面积的近80%。
对非洲的新一轮争夺又在上演,这片大陆不再仅仅是美国、法国、英国等欧美大国进行战略和地缘政治角逐的生死竞技场,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巴西等新兴国家正在加入竞争的行列,越南也开始进入非洲市场。
据报道,2010年12月份,印度向非洲大陆派遣了两个高级代表团,石油部长迪奥拉率领一个由能源高管组成的代表团访问苏丹、尼日利亚、安哥拉和乌干达。印度与尼日利亚签署价值达3.59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与安哥拉签署联合开采和冶炼工程协议,这被看作是将来签署更大协议的前奏。
而在苏丹石油市场上,活跃着35家国外石油大公司。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GNPOC)负责1/2/4区的勘探开发及铺设苏丹境内的主要石油管道;3/7区由苏丹PDOC负责;6区由中石油(CN-PC)独资开发,苏丹国家石油公司(Sudapet)享有5%的股份。
在尼日利亚,与壳牌等公司在此地长达半个世纪的石油开采历程相比,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合作其实是刚刚起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汪巍说,在尼日利亚,好的区块大部分都是欧美石油公司控制着的。中国石油公司比西方石油公司晚进入几十年,目前主要进行的是一些勘探条件艰苦、油产量不会大幅增长的边际油田的开发。
我国石油企业进军非洲由来已久,但在非洲最重要的油气产区——西非几内亚湾斩获甚少,更没有获得代表该区域未来油气勘探潜力的深海油田开采权。对于中国油企来说,必须寻找新的机会。2007年左右,加纳发现了大量海洋石油油藏,储量不断扩大,汪巍认为这是中国油企的机会,中海油近日在加纳Jubilee油田的股权争夺战也表明了中国油企在非洲投资的新一轮布局。
据刚果(金)一等秘书安卡库奇•米隆高介绍,刚果(金)的石油主要分布在下刚果省的沿海部分,当前的产量预计为16360桶/天,在东部和中部已探明储量估计为180亿桶。
“中资企业除了深化与五大产油国合作外,可进一步拓展在乍得、赤道几内亚、加纳、刚果(金)这些新型产油国的商机。东非海岸的乌干达,虽然地质复杂,国家动荡,但是丰富的石油储量和天然气资源正吸引着一批勘探者。”汪巍说。
到目前为止,非洲共有20个产油国,其中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和利比亚5国产量约占非洲石油产量的85%。非洲现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980亿桶,占世界已经探明储量的8%。
安哥拉模式
尽管非洲油气资源丰富,但各大国际石油公司在这片土地上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
尼日尔河从西北流向东南,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附近转向,向南直奔几内亚湾而去。在这块涌动着黑色财富的丰腴之地,石油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壳牌、埃克森美孚早已在此站稳了脚跟。然而,他们的进程并不顺利,石油管道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监管,甚至缺少维护,石油泄漏事故几乎每周都会发生,紧张的劳资关系、本地反政府武装力量的袭击已经让石油巨头们有点焦头烂额。国际石油巨头在这片热土上的劣势正在逐渐显现,中国似乎有了更好的机会。
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秘书长程志刚刚从非洲回来,他告诉《能源》记者,“非洲国家大多缺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非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中国政府去非洲做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资金的援助和人员的培训,使得中国油企更容易获得非洲国家以及能源部门的支持。”
安哥拉内战期间,西方援助国纷纷撤离,中国积极进入。西方对安哥拉援助附加了很多条件,中国给安哥拉提供了两期共40亿美元贷款,在其没有抵押品和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约定用未来开采出来的石油偿付,帮助安哥拉战后重建。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告诉记者此模式也被称为 “安哥拉模式”,中国政府的能源外交为中国企业加分甚多。
针对安哥拉油气下游产业加工、生产能力弱等特点,中国还要帮助安哥拉投资兴建炼厂,发展原油下游产业,尤其是加强炼油业的技术、人才、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和安哥拉一样,非洲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很难想象,在尼日利亚有一半民众用不上电。尼日利亚大使阿米努•巴希尔•瓦利在2010非洲能源矿产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政府基础设施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有足够的电力供应,从而确保尼日利亚到2020年的时候,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不但如此,尼日利亚作为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会遭遇油荒,落后的炼油设备和输油管道让这个石油大国深受“石油的诅咒”,西方石油公司多年在上游勘探,忽略下游,导致其石油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非洲国家对于石油开发的下游设施需求是如此迫切。据程志刚介绍,阿尔及利亚近来两度修改石油法,实行开放炼化、运输、贮藏、配售等下游油气领域的政策。为鼓励外商在尼日利亚兴建炼油厂,尼日利亚出台三项优惠措施,包括:外国投资者可从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获得炼油所需的所有原油;可享受与尼日利亚国内炼油厂同样价格的原油;可自由撤回资本。
“现在,一些非洲国家对石油采取‘捆绑式’招标的形式,政府要求投标上游的国外石油公司必须承担下游一定的项目。比如,尼日利亚政府充分利用新一轮石油区块勘探开采权竞标的机会来推动炼油工业的升级换代,规定参加一些区块招标的公司应具有投资下游且投资额不小于20亿美元的意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西方石油公司不愿意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为我国油企进入非洲石油市场提供机遇。”汪巍告诉《能源》记者。
在新发现油气资源的加纳、乌干达,国家目前还不掌握石油生产和提炼技术,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一系列与石油工业有关的基础设施还在规划之中。向非洲合作伙伴提出勘探、开发和融资的一揽子计划,似乎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策略。在贺文萍看来,非洲国家丰富的地下资源需要开发,需要把它转化成自我经济增长的一种能力。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正在走出一条使非洲的资源开采能够朝着提高自我经济增长能力的路子。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