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电煤合同“维稳” 河南面临“保电大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7/2010 13:05:06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平能化集团煤炭调运中心附近,驻扎着各路“淘煤大军”。

  伴随着雨雪的来临,驻扎平顶山市的某电厂业务员张先生开始发愁,以前他们还能拿到不足三分之一的货源,现在寒冷逼近更是“一煤难求”。 “过去考虑的是价格问题,现在考虑的是货源问题。”张告诉记者,货源不足让众多电厂告急。

此前,河南省政府多次召开“保电度冬”协调会,应对当前电煤库存急剧下滑的严峻形势。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在会上明确要求:绝不允许电厂因缺煤而停机。

  一边是产煤企业(以下简称煤企)的“火红卖场”,一边却是要求河南发电厂(以下简称电企)的 “保电过冬”。

  为应对CPI新高的压力,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要求2011年度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上年水平不变,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

  “发改委的‘限价令’对于亏损的电力企业和民众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但可能会更一步加剧电煤供应紧张。煤炭企业已经不愿意签订重点电煤合同。”上述电企业务员对此限价令表示“担忧”,可能会使煤企以电煤紧张限产,也使电煤谈判陷入僵局。

  煤炭大省的“保煤”大战

  “现在煤炭绝对是刚性需求!”河南省政府一官员告诉记者,今年电煤缺口可谓“史无前例”,早已经超过冬季最低电煤库存警戒线。

  自进入11月份以来,随着气温走低致使用电负荷迅速攀高和冬季供热开始,河南省电煤供求矛盾“加速度”。河南省50%的火电装机存煤不足三天,当月全省日均电煤耗量已接近30万吨,日均供应缺口达7万吨。

  为应对电煤供应紧张,11月22日,河南政府曾就“保煤”部署工作,当时全省电煤库存尚有320多万吨,但截至本月的1号,电煤库存未升反降,快速下滑至283万吨,8家电厂库存不足3天,206万千瓦发电机组因故停机,高峰时期用电出现了让峰现象。

  12月2日,河南省政府召开煤电运协调会,紧急安排部署“保电度冬”工作,副省长史济春在会上严厉要求:绝不允许电厂因缺煤而停机。并要求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站在“讲政治、保民生的高度”为此负责,保证“省内资源优先保障省内供应,满足发电企业基本需求”,要求在本月15号之前必须扭转这种局面。省领导话甫落音,郑煤集团于12月5日前发送电煤1247.93万吨,向省内重点电厂供应536万吨,合同兑现率达331%。

  作为煤炭产出大省,河南煤电供应缘何紧张?

  据河南工信厅人士分析,一是冬季用电高峰的到来和供热导致;二是河南工业化进程加快推动用电煤需求量增加;三是受地方小煤矿兼并重组影响,河南煤炭产量从7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增速出现下滑,1-10月份全省煤炭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6%;四是运输价格制约,货车运煤成本大大高于火车;五是电煤生产安全要求不敢“生产大跃进”。五是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面临干旱,水电厂发电能力大幅下降,供电压力转移火电厂。

  在一次煤企与电企衔接会上,与会人员认为,河南电煤供应紧张问题已经由区域性、局部性、小容量电厂蔓延为整体性、普遍性、大容量骨干公用电厂,河南电力紧张已经“普遍化”。

 特别是近年和近期河南屡发“安全事故”,更使煤企“谨慎生产”,中平能化集团总调度室工作人员曾经告诉记者,在保障安全和煤户的需求二者之间如果有冲突的话,保证安全做出的限产是必要的。

  相关人士指出,河南对煤炭的“需口”将会“逐年递增”。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电力负荷会日益加重。

  “限价令”利弊之辩

  “一方面是煤炭供应导致紧张价格普遍上涨,一方面是河南发电企业全面亏损。”河南工信厅官员感言。

  电煤价格由于受多种因素“被逼涨”,在今年上半年,河南电煤价格出现上扬,标煤单价(不含税)同比上涨150元/吨左右,涨幅达20%。上个月下旬,某财经媒体提河南的举动“有引领国内煤企上调2011年合同煤价的意味”。

  山西焦煤集团于11月10日率先在贵阳召开2011年煤炭衔接会,被认为是“订货圈定数量、探讨价格”。似乎得到某种印证,12月6日,在2011年河南省煤电企业供需衔接会上,电煤价格成为博弈焦点。政府要求“维稳”价格,而一位煤炭企业代表则表示,电煤价格肯定要涨,但涨多少需要双方谈,煤电双方谈判不到最后一刻不会签合同,且年年如此。

  电煤价“被逼涨”的背后是电企的“巨亏”。高煤价已经成了电厂不能承受之重,电企亏损呈蔓延之势,煤炭如果继续上涨和紧缺将导致部分电企“无煤可烧”。

  河南电企用“全面亏损”来形容处境,其中亏损最大的一个电企全年亏损将达10亿元。河南豫能控股有限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戴上了“ST”的帽子。

  此时国家发改委的关于7亿吨煤电价格稳定的通知,使“涨价需求”落空。也是对于CPI破五后为稳定电价的“政策手段”。

  “限价令”让煤企猝不及防,但也让合同煤难以签订。今年全国重点电煤合同均价为520元/吨,与市场煤有200元/吨的差价,重点电煤的合同价与市场煤价落差过高,让煤企不愿意签订重点电煤合同。

  电煤“矛盾”如何破解

  多数业内人士指出,“计划电”与“市场煤”的冲突,是造成电煤供应紧张的“根子上的问题”。

  发改委 “维稳”再一次显示了“计划电”的重演。“这意味着煤电价格博弈落空,这也意味着明年电价不会大幅上涨。”河南政府一官员告诉记者。此前市场预期明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会有所上涨,幅度大概在6%-8%左右。

  业内人士质疑说,这是煤价机制改革的小步倒退。在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的第五个年头,重启对煤价进行干预的“手段”,分析人士认为,实属物价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

  “这是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上述人士释疑。政府要管重点电煤价,主要是为了从源头控制电企成本,减小电价上调压力,抑制通胀。

  年年电煤紧张,如何破解煤电困局?亦是河南工业化面临的问题。

  库存不足是电企的“瓶颈”,煤电一体化被认为是电煤矛盾破局“核心路径”。河南省工信厅去年开始提出了开展煤炭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思路,中电投河南分公司已与三门峡市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50亿元,在三门峡建设千万吨级煤炭储备基地,将有效平抑本省煤炭市场价格。

  河南省工信厅已提出省属煤电企业可考虑走联营、联姻的发展道路,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同时还提出,对于落后产能企业出要“坚决淘汰”,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煤电供应压力。“探索建立电煤保障的长效机制方能治本。”上述负责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