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咀嚼来自坎昆的压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3/2010 10:44:30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李永增

  不管坎昆会议最后能谈成什么,作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的中国都感受到了压力。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也许是我们咀嚼本次气候大会之后得出的必然结论。

  每到年底冰天雪地之时,联合国便“准时”召开应对“气候变暖”的全球气候大会。11月29日-12月10日,第三次全球气候大会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当北半球大部分弥漫在暴风雪之中,一次比一次更强的寒潮肆虐大地,许多地方不断传来冻死人的消息时,人类兴师动众地讨论“气候变暖”,似乎有点儿不合时宜。如果是在夏季召开此会,可能更适合。

  京都议定书就各国减排目标达成的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很快就要结束。2012年过后,世界各国该如何履行各自的减排责任,特别是发达国家该如何分担各自的强制减排指标,这正是巴厘岛会议、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最关键的减排承诺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法达成协议,所以前两次气候大会均无果而终。截至12月6日,第三次会议进程过半,但是“进展并不大”。

  不过会议的主题并不滑稽,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有统计称,今年前9个月,气象类灾害导致全球2.1万人死亡,是2009年的两倍多。气候变化导致巴基斯坦遭遇特大洪灾、俄罗斯爆发持续的森林火灾与热浪、海平面上升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面临灭顶之灾。世界气象组织的监测显示,去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创下新纪录,比工业时代之初增加了38%。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警告说,各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的减排承诺并不足以遏制全球变暖的进程。

  人类目前的研究水平显示,地球大气中过高的二氧化碳累积,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正是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欧美发达国家在其二三百年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为全球变暖贡献最多。联合国在启动全球气候谈判时,就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排是全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但发达国家应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则不规定具体的减排指标。

  时移事变,此消彼涨。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提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提速,碳排放强度相应提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赖账,要改变游戏规则,抛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承担同样的强制减排义务。这就不讲理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不会从这个原则后退。于是,从哥本哈根开始,在世人眼里,联合国气候大会就成了中美两大国的博弈,两家同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国家,尽管两国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历史上应负的气候责任不同。

  中国是带着节能减排的靓丽成绩单来到坎昆的。“十一五”前四年(2006-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7%,其中三季度同比下降10.37%。这些数据告诉坎昆,中国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脚步越来越急切,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应该说,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世界给中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

  不管坎昆会议最后能谈成什么,中国都感受到了压力。“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的桂冠,看来一时半会儿中国是摘不掉的。按照美国人的推算,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超过美国60%。无论这一算法有没有根据,13亿中国人的碳排放量大大超越3亿美国人的能源消耗,将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尽管在人均水平上我们可能还有不小的余地,但排放总量长时间位居世界前列的现实,迟早会让中国成为众矢之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人确信发展是硬道理。只是我们今天的发展不应再重复别人的旧辙。在全球减排的巨大压力下,中国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这大概也是我们咀嚼坎昆会议信息后的必然结论。

  作者为《瞭望》新闻周刊编委、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