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中国式节能减排冲刺:限电 限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9/2010 10:58:04   来源:世华财讯

  在为达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冲刺阶段,中国各省区相继刮起了拉闸限电,限产风,而这股强风正以一种心知肚明的静默姿态加速推进。即便在明眼人看来,这股风是强加式的,短视的,甚至是无效的。

  为完成既定的减排目标优于其他任务。这恰恰说明了中国式减排之症结,只为完成而无关乎言论的鼓噪和批评,由此,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在此刻则显得微不足道,讨论全民减排的意义同样也会陷入荒谬。病急乱投医其中既有病人的盲目,更有庸医的自作聪明。

  减排进入冲刺阶段

  7月底开始,浙江、江苏、河北、山西等省份已相继对“两高”行业开始大范围限电甚至断电。9月开始,江苏、浙江、河北等省份对不符合能耗标准的钢铁生产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在河北省安平县,甚至出现不仅对工业限电,连居民、医院乃至红绿灯都被停电的现象。

  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减排大限已经迫近。根据中国”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从2006年至2010年间,要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实际情况则是,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以钢铁和水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不降反增,直接加大了减排的难度,也导致减排任务陷入了尴尬境遇。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前四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5.60%,这意味着今年最后一年只要下降5.22%就可完成五年降20%的目标。不过,今年上半年不降反增0.09%,直接把完成目标的难度全部压缩至下半年。目前,除了北京和天津外,其他省区和城市均未能完成任务。7大省区能耗在上半年不降反升,已经被列为重点督查的对象。

  就在业内人士担心减排任务如何完成时,统计局一则数据重新修正的公告,使得完成减排任务略见曙光。2006年单位GDP能耗从初次公布下降1.33%修正为下降1.79%,二次修正为下降2.74%, 2007年至2008年的数据均出现了向下调整。2009年的单位GDP能耗初值为下降3.61%,有了一次修正加上继续修正,今后调整后的降幅一定会更大,如此修正也增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信心。

  数据下修的预期使得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并非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下半年完成任务的压力之大,紧迫感如此之强,还是让国务院决定派出督查组,相继检查了河北和山西等主要高耗能高污染主要产区的减排完成情况,部分地方政府则以直接的限电甚至断电来迎接检查组。

  截止目前,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尚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心急如焚,强制性限电措施大有蔓延之势。尽管发改委出面点名批评了部分地区超乎寻常的做法,但同时仍强调,国务院要求各地对落后产能坚决依法关停淘汰,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减排?猫鼠游戏?

  对于此轮强制性色彩浓重的节能减排风暴,业内议论纷纷。争议主要集中于限电限产是否过于简单粗暴、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上述问题的答案显然毋庸置疑,但最关键的还是,政府已明确将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官员的考核挂钩,目前时间紧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拉闸限电。

  不过,节能减排显然不是简单的拉闸限电。

  “节能减排”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如对高耗能企业执行较高的电价增加这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步淘汰这些能耗高而产出又低的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既然是好事,但也需要科学的办法加以配合和引导。

  目前的矛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依赖高耗能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完成上级的指标。某种程度上讲,当下污染严重、减排任务紧迫,正是由于很多决策者平时盲目追求地方GDP、不惜透支能源环境资源,没能做到科学发展造成的。

  一味的斥责地方也不尽合理,部分决策出台之初是不是拍脑袋出来的还很难说。按理说,中国的经济增速如此之高,为使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调结构在现阶段应该要优于保增长,但实际情况则是,中央的要求与地方需求不尽一致。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落后省份或地区削尖了脑袋想把经济搞上去,一些手段无关乎“黑与白”,有效才是硬道理。

  如此看来,节能减排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果地方干部满脑子是怎么“不择手段”地应付指标,如果落后产能企业在地方干部眼里还是“香饽饽”,那么节能减排就很可能沦为一场猫鼠游戏。

  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不采取官员问责制,对采取不当方式推进减排任务完成的官员加以惩罚,可惜的是法不责众,地方政府也明白这种道理。中央决策其实也很清楚,处在骑虎难下的冲刺阶段,关键是统一节能减排的信心,这个基础不能动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节能减排压力导致的直接限电停产,将对钢铁和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短期供给造成明显影响。钢铁行业素来有“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在此期间,企业限产损失很大。没有受限的企业,无疑将成为此次节能风暴的间接受益者。但是,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早已是屡见不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