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正当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8/2010 09:04:1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松柏

  根据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2008年的研究报告,在过去10年之中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

  先进交通工具相关技术是指能够显著降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以及能够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技术。而现阶段,先进交通工具主要是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其动力,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等,这也是当今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竞争的重点。

  摩拳擦掌争“高地”

  “你知道磷酸铁锂电池专利纠纷案吗?”,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清洁汽车生产促进中心主任王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劈头就问,“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一专利案件更能牵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业界的神经了”。

  2006年9月开始,专利权人美国德州大学先后对美国电池制造商高博能源公司、威能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控告其在未获得专利授权的情况下制造与销售产品。该案件僵持至今,胜负仍难以预料。在这起诉讼案件中,德州大学拥有的专利授权给了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和Phostech公司,而Phostech公司的大股东是德国化工巨头南方化学公司,站在高博公司背后是红杉创投、奇异、摩托罗拉和通用汽车等跨国巨头……就这样,本来仅仅只是一场美国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专利纠纷,却把美国、加拿大、德国甚至日本等国的企业都牵扯进去,最终演变为一场错综复杂的专利大战。“这在行业发展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王成感叹道。

  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下,各国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在抢占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制高点上摩拳擦掌。

  早在1965年,日本就把电动车列入国家项目,1971年制定了《电动汽车开发计划》,并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2006年5月,日本公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使日本运输领域能源效率比现在提高30%,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从100%降至80%的目标,并且为配合新国家能源战略,实施了“下一代汽车及燃料计划”和“绿色税制”。美国从1970年开始关注清洁能源汽车,现在美国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中,即有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加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商业化,并通过了关于推进可充电式电动车减税政策;2009年3月,美国能源部提供24亿美元联邦基金,资助电驱动汽车的开发,计划到2015年实现10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上路行驶。欧盟委员会也在2007年1月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将欧盟27国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削减到至少低于1990年的20%,并相继通过了鼓励清洁节能汽车的议案,公布了欧盟交通道路电动化路线图,明确了欧盟电动车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各个国家或地区如此铆足劲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因而也就不难理解这样一个小小的专利纠纷为何背景如此复杂。“纠纷的背后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各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谋篇布局,事关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谁也不敢掉以轻心。”王成说。

  专利布局已悄然铺开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专利纠纷短期内不会对中国企业造成影响,但绝不可以隔岸观火。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表示,在磷酸铁锂电池和材料领域,有两大核心技术专利是无法绕行的,一个是包敷碳技术专利,另一个是碳热还原技术专利。而这两大“绕不开”的核心技术专利已在中国悄然布局。

  2008年,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在中国申请的包覆碳技术专利获得了授权,并将其专利使用权独家授权给加拿大Phostech公司。目前,Phostech公司已经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积极推销该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和材料。美国威能公司拥有的碳热还原技术专利,虽然尚未在中国申请专利,但是威能公司现已在苏州成立了两家公司,分别负责磷酸铁锂材料的生产和电池制作。随着Phostech公司在中国获得包敷碳技术专利,以及威能等公司抢占市场步伐的加快,专利问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金良对此深感担忧。

  中国涉足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起步相对较晚,2003年才开始有关于磷酸铁锂电池方面的专利申请,但此后专利申请呈快速递增态势。根据对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SSIPEX)专利数据库的检索,当前公开的关于磷酸铁锂电池专利申请数量共计203件,比亚迪以22件专利申请居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