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中缅管道与马六甲困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1/2010 14:33:59   来源:能源   作者:邱林

   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不仅增加了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对我国西南地区的能源紧缺也起到了补充作用。

  备受瞩目的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已是呼之欲出。6月3日,这条被寄予厚望的、可以有效分散我国能源进口风险、打通大西南通道的油气管道正式开工建设。这是近期我国能源格局调整的一个重大突破。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8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全部进出口货物的60%也要经过这里。

  如果马六甲海峡有不测局势发生,如遇发生两国或多国争端,对方可以遏制马六甲海峡,攻击进入该海域的我国油轮,切断能源供应,那么我国能源的“咽喉”可能被卡。
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东南亚水域是全球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1999至2009年,在全世界发生的2000多起海盗袭击中,东南亚发生1600多起,占据66%左右,其直接经济损失年均高达160亿美元。

  马六甲海峡内有不少浅滩,其中水深不足23米的地方多达37处,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等使航道情况经常改变,严重威胁航行安全。据统计,其事故率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多,巴拿马运河的5倍多。

  为避开马六甲海峡,确保石油供应安全,2004年8月,3位云南学者提出了《关于修建从缅甸实兑到昆明输油管道的建议》。该《建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把石油从中东和非洲,运到印度洋上的缅甸实兑港进入管道,石油沿管道输送到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再到昆明,全长900公里。它比通过马六甲海峡将石油运抵湛江的传统路线短1200公里。

  云南学者的建议得到了决策层的肯定。中国的能源安全策略之一即是开辟西南通道,石油通过印度洋,经缅甸进入云南,避免过分依赖太平洋这一进口原油通道。

  从2004年起,经过长达5年的艰难谈判,2009年3月26日中缅两国最终签订了修建中缅油气管道的政府协议。明确中石油将投资约20亿美元,负责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条跨境管道。

  今年6月3日,在温家宝总理访问缅甸时,中石油与缅甸国家油气公司又签署的《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股东协议》、《东南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权利与义务协议》和《东南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股东协议》。双方宣布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工建设。

  中缅油气管道一旦启用,将有效分散我国能源进口的风险。从国际政治角度上看,缅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虎视马六甲海峡出口,西可压缩印度向南海、东南亚一线伸展的空间,北可依托我国,辐射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如果说控制新加坡就控制了马六甲的咽喉,那么缅甸就相当于咽喉外多了另一个出气口。

  从经济角度上看,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将为西南地区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有机构预测,届时中国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年产成品油1277万吨,其中汽油310万吨、柴油840万吨、煤油127万吨。配套的乙烯工程规划建设年产乙烯100万吨、合成树脂153万吨、基本有机原料177万吨装置。

  中缅油气管道开工建设,加上中俄石油管道,中哈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国在西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成功打通了三条重要的陆上原油进口战略大通道。再加上东部传统的海上运输线,四面多线的油气进口网络已经形成。

  中国打通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在进口路径多元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即使是地区局势紧张导致某个方向的油气进口中断,中国的能源供应也不会遭受严重影响,能源战略安全系数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