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中国、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持续了几十年,除了小型户用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与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外,大中型风力发电设备至今没有投入批量生产和商业化运行,根据国家电力公司水电和新能源开发局新能源处发布的信息,截止97年底全国共有19个风电场,总装机223.6MW,其中99%以上为整机进口,国产化的机组还不足1%,而且大都不能投入正常运行(见附表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原国家科委及各级政府部门每年都拨出一定量的资金进行风力发电技术的科技攻关,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却没有出现能真正投入商业化运行的机组。在市场经济下,中国的风电技术该怎样发展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何时才能有批量生产并投入商业化运行的国产风机?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几代风电人。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体制的变革,科技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改变过去那种远离市场、远离生产实践的科技攻关方式,让科技力量按照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并为经济建设服务,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风电技术发展之路,尤其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不充足、经济基础和风电技术基础都薄弱的国家发展风电产业,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了摆在中国风电界面前的一大课题。
新疆风能公司、风能研究所、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从事风电事业历史较长的企业之一,在十多年的风电市场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经历了一些教训与挫折,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十几年来,我们之所以能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些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最关键的是制度创新。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是由于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才使得我们能够在新疆这个工业不发达的地区,实现了风机国产化并在市场中使风电技术不断发展。
二、600KW风机国产化工作简介
新疆风能公司、新疆风能研究所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课题,在国家科技部及自治区科委的大力支持及鼓励下,经过项目参与人员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目前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项目基本情况
一九九七年七月,我们与德国JACOBS公司签定了600千瓦风机生产许可证转让及部分零部件供应的合同。该机型是我们从多种国外成熟机型中经过论证、优选的,较适合我国目前技术发展水平的机型,该机组已获得了德国劳埃德风机认证机构的认证。
同年我们进行了对引进技术资料的转化及吸收、消化工作。在此基础之上编制出了用于选择国内零部件生产厂家的几十个技术招标文件,为在国内进行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六日和七月二十日先后投入运行2台国产化率达到33%的600千瓦风机,同时进行了总装工艺及质量检验技术的消化吸收与研究,制定了自己的总装工艺与检验标准,并通过了实践检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九九七年底至一九九八年,600千瓦风机零部件的国内研制工作全面展开。截止到一九九九年四月底,已生产的国产零部件约占整机全部部件的70%。
一九九八年上半年,三台国产化率达53%的600千瓦风机相继投入运行。一九九九年六月底国产化率达72%的3台国产风机又投入试运行。(见附表2)
2、中期检查结果
为了保证国家“九五”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九九年初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及总结。
在600千瓦项目执行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得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由于采取了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了技术发展的跨跃,因而缩短了国产化风机研制的时间,取得了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投入运行的5台风机运转情况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外引进技术的标准。通过对前五台风机生产制造及组装过程的总结与研究,各项技术文件也趋于完善合理,为今后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
目前,国产化率达78%的风机安装调试工作已完毕。目前,正进入试运行阶段。
通过中期检查,总体看项目的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既要完成科技攻关任务,出高水平的技术成果,又要迎接市场挑战,在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达到与国内外风机竞争的总体目标认识不足;对于风力发电机的生产制造,不仅需要有高性能的产品质量意识,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手段与措施;正确对待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技术储备与经验不足等种种问题。通过总结,我们明确了只有深入地抓好质量才能真正的提高速度;既要有攻关意识,又要有市场意识,才能最终确保国产化项目的成功。为此,我们及时调整了原来制订的研制进度计划,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同时加强了对风机总体设计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3、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简介及产业化前景
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顺利完成八台国产化风机组装生产并投入运行(见附表3)
2)整理编制了一整套风机零部件生产技术文件和风机总装、安装工艺规程
目前,我国风机行业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标准,我们通过对引进技术资料进行消化吸收,在不降低原技术指标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整套风机零部件生产技术文件和风机总装、安装工艺规程,转化并完善了全套的风机图纸,全部实现了CAD化(见附表4)。
3)选择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与我公司联合开发研制生产风机零部件,到目前为止,与这些厂家的合作都比较顺利(见附表5)。
4)制定了全套质量检验标准
针对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从零部件验收到组装、安装、试运行等一系列质量检查标准,为今后风机批量生产准备了条件。
产业化前景预料:
目前,新能源的发展由于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的日益加重而备受人类的重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成倍增长。随着风机国产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国产化风机产品必将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国家计划到2000年完成100万千瓦的装机,全国各省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国家为风电建设及风电上网出台了有吸引力的政策,这一切为国产化风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用国产化风机替代进口风机即可降低成本(约20%-30%,每台600千瓦风机可节约100多万元左右),又可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风机国产化不仅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对风能利用的基础研究、风资源评估、风场建设与运行管理、高新技术的应用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风能利用的系列产业。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用国产的风机零部件为国外风机配套的路子。一些国外厂家已明确表示:希望采购国产的轮毂、偏航轴承、发电机、齿轮箱等零部件。如果能取得成功,这必将大大促进国产风机产业的发展。
三、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风电事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比较早开始研究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国家之一,早在“七五”、“八五” 期间就有国家级的风机研制攻关项目若干个,但是一直到“九五”国内市场仍没有真正质量合格并能投入批量生产的商业化风力发电机组。
新疆风能公司地处工业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怎样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闯出一条国产化风机制造的新路子来,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此,我们不迷信,大胆创新,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1、实现科研项目和经济建设项目的紧密结合,我们的项目实现了科研项目和经济建设的一体化,在顺利实施后,既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又制造了十台600千瓦国产风机,完成了经济建设任务,产生了直接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吸收消化了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了国产风机的批量生产能力,可以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2、进行技术引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欧洲风电制造技术的发展经过近三十年的市场培育,无论是从设计理论,还是生产实践都已逐步趋于成熟,投入商业化运行的机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商业化实践运行的考验,单机容量每两三年增加一个台阶,设备的可利用率均在95%以上。
面对国际上这样一个已经具有成熟技术,并且还在不断发展的技术市场,如果我们从头去研制可能花费很大的力气仍然还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只有购买技术才能节约大量资源,最主要的是可以快速进入市场,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
进行技术引进,我们有许多有利的条件,首先我们有多年各种欧洲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经验,而且拥有一批熟悉风电技术的人才,近几年来,我们曾先后送40多位年轻的技术人员出国进行各种技术培训,而且在引进设备的同时,收集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既知道风机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又知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一切为我们选定与鉴别引进风机技术都有很大的帮助。
多次风电设备引进项目的实践使我们掌握了国际风电设备及技术市场的价格水平,引进的全套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价格不到单台风机价格的70%,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我们具备把握整体技术的能力,多年的运行经验使我们对风机的关键技术心中有数,在技术转让的谈判中能控制把握局面,在生产组织中能比较好的处理零部件与整体技术之间的关系。
由于技术引进使我们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在中国率先拿出了国产化率达78%的国产风机,且运行情况良好,真正实现了技术发展的跨越,进入到了世界先进风机制造技术的行列(见附表6)。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