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价格高得惊人的洋货
质量和服务却远远低于国外的同款产品
终于穿得起千元耐克,却发现同款商品比美国少了一个气垫,还贵了500元。
近日,北京工商部门针对企业“双重标准”开出第一张罚单,耐克体育公司因上述问题被罚487万元。
洋品牌的“双重标准”由来已久。同一款LV的SPEEDY25手袋在中国专卖店售价19200元,比美国和法国分别贵3600元和5200元。据IMF官方数据,2011年中国内地人均GDP为5414美元,位列87名,21世纪网估算,该数值约为美国的1/9,法国和日本的1/8,中国香港的1/6。
除了瞠目结舌的价差,洋品牌的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问题也多次见诸报端。
究竟是谁宠坏了国际大牌?
天价税堆出的奢侈
洋品牌价格内外有别,在奢侈品上可见一斑。
“有的内地人,随便搭上一班飞机去香港,独自在奢侈品店里逛一下午,随便买一些奢侈品,不发一语,然后再返回内地,当没事发生过,觉得这才是一种体面的生活。”
此段话出自《谁是最体面的人》一文,体面的背后,是内地奢侈品价格全球最高,消费者将大把钞票撒向海外的尴尬。
据施华洛世奇官网显示,同一款LovelyCrystals手表,在中国内地售价为6600元,而在香港售价5450港币(折合人民币约4390元),欧洲售价49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954元),是中国内地售价的六到七折(详见下表)。
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崔洪波表示,中国内地奢侈品全球定价最高,主要在于内地对奢侈品牌征收的重税(关税、奢侈税等),同时由于内地日益高昂的商业租金及开店所需耗费的一系列管理和销售费用。
“除关税、消费税外,奢侈品在中国内地销售环节还需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等,综合税负较高,导致最终零售价比进口到岸价格高出2/3以上。”据悉,在物流环节还有高昂的过路费、进场费、物流费等。
据广发证券研报图表,中国内地对奢侈品征缴关税范围在6.5%-35%,其中珠宝的关税最高为20%-35%,化妆品最低。整体而言,奢侈品的价格差都在20%以上,最高价差在300%以上。
“除了重税,一些奢侈品牌在直营的同时还有代理商销售,代理商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价格。”崔洪波补充道。
商务部门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外的差价明显:国内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商务部贸易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认为,综合进口税率过高是国内外奢侈品价差的主要“推手”,“我国对奢侈品征收的税率在国际上属于中上水平,应该适度降低奢侈品进口环节的消费税和关税。”
价格高企、品种不全,让中国内地的奢侈品爱好者们选择“用脚投票”,重金抛向海外市场。今年一季度以来,被称为全球奢侈品增长引擎的中国内地市场表现出下滑趋势。
今年一季度奢侈品牌在中国的销售同比整体性下降了15%-20%,包括位列前三的LV、GUCCI、PRADA今年一季度在中国的同店销售增长都呈下降趋势。
汇丰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现在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奢侈品的买家是中国公民,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旅客在海外购买高档商品消费折合人民币近3000亿元。
近些年来,降低奢侈品关税的讨论屡见不鲜,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委员就对财政部暂不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的决定提出异议。也有委员认为,中国的税率、税基跟进口政策相比品种不够多、范围不够广,许多商品进口环节税收降得不到位。
对此,财政部的答复是:奢侈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并不高,进口关税并不是促使高档消费品在国内价高的主要因素。以进口高档手表进口完税价格1万元/块为例,多数手表到岸价格仅为零售价格的25%左右。15%和20%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在其最终零售价中只占3.8%和6.9%,对零售价影响较小。
崔洪波表示,即使中国官方调低关税,也不能保证奢侈品厂商调低单价,高价位是定价策略,主动降价会损害形象和销量,厂商和政府之间存在博弈。
据悉,在财政部宣布2012年1月1日下调73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后,包括SK-II、雅诗兰黛、卡地亚在内的多个知名护肤品牌先后涨价,提价幅度最高超过10%。
出现类似情况的还有洋奶粉,短短几年间,洋奶粉均价已经闯进三百大关,经过2011年底调价后,部分奶粉价格火箭式上升,甚至“奔四”“奔五”,关税下调,原材料、成本下降,都没有阻挡洋奶粉涨价的脚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