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在于与时代的共鸣感——2012深圳服交会独立设计师访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6/2012 17:41:14

  2012年7月8~10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璀璨绽放。在迈入第12届的轮回之年,深圳服交会审视自我,全新涅槃,实现由传统专业交易平台向现代时尚交流平台的变身。本次展会首次在会展中心2号馆设立了“买手采购区”,来自美国、俄罗斯、巴西、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买手将前来观摩洽谈,直接下单订货。同时,主办方在买手采购区还设置了“独立设计师展区”,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以及中国国内的众多独立设计师和他们的品牌都将亮相,传递时尚的态度。这其中也包括深圳本土的独立设计师,以及来自杭州的著名设计师施杰。下面就让我们听一听他们对于时尚的态度。

  Victor Zhu,Vmajor品牌创始人,深圳市沙丘实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邱梓豪, Comme Lun(东的西)品牌创始人,深圳市雅曦服装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施杰,杭州杰施时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创意总监

    邓欢,独立设计师

    Skelly Wang,深圳中原术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深圳服交会进入了第12个年头,今年服交会的主题是“我·时尚·态度”,这在国内众多的服装展会中可谓标新立异,在这个语境中,时尚,不仅仅是物质的、实体的,更是精神的、理念的;时尚不仅仅属于一个行业和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人参与共享的开放性平台。您对这个主题怎么看?

  Victor Zhu:时尚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我觉得我们目前对待时尚的态度太过认真,fashion should be fun(时尚应该是有趣的), 我们在这方面和国外比还是缺少一些幽默感,我们对所谓的主义,头衔都太较真,对所谓的“时尚意见领袖”的话奉若神明。好像一定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才是完整的。自我设定的条条框框太多,其实很多的创新都始于mistake(错误),当大家都在享受“make mistake”(犯错误)这样的过程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时尚起来”了。

  邱梓豪:作为一个新锐设计师,时尚对我而言是一个名词,是对时代的一种态度,然而这时代的态度,不是我说了算,而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共鸣感。

  施杰:现时的中国,正进入一个全民时尚文化真正觉醒的年代。当每一个“我”的觉醒,“时尚”就迎来了人文文化的“态度”。这个主题把握住了当今服装行业已进入文化品牌的年代趋势。

  邓欢:对于这个主题,我完全认同。时尚与简单的日常穿衣行为不同,她更多展现给大众的是一种理念与态度。在西方,这种理念已经相当成熟,每个时尚消费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时尚正是让他们最直观的体现这种独立态度的一种方式。

  Skelly Wang: 我觉得这个主题也不算是个很新的话题了,国内很多的时尚人都已经是朝着这个个性的方向去走的了,只是大环境还不成熟,但是我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其实大部分的独立设计师都是有自己的态度并且希望独树一帜的。虽然说是可以人人参与但是毕竟独立设计刚开始就比较小众的东西,然后再去慢慢影响大众。我觉得这个是需要时间和文化积累的不是说一下或者展一下就可以做到的。

  今天中国的时尚界可谓鱼龙混杂,对于时尚的认知也似乎没有统一的规范,您觉得中国时尚最需要树立什么样的态度?

  Victor Zhu:在这个各种观念和价值观都在不断的重建又在快速的推翻中的大环境里,要建立统一的规范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最需要树立的态度是放轻松,要来的自然会来,做好的有诚意的设计,不需要一味的强调和证明什么,把内功练好了,不需要证明什么别人自然会尊重你。

  邱梓豪:世界之大,中国之大,态度不需要树立,然而时尚的认知更不需要规范,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也是自由的表现。

  施杰:需要树立表达中国人文文化中的“真、善、美” 的态度。古典优良的中国文化自然观将对今后的世界发展史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我们要珍惜这个前所未有的年代,具有原创性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国当代品牌将从这个年代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与现欧美一流百年品牌一样并共同流传下去。

  邓欢:我觉得中国时尚在态度定位之前,先要开始总结一下过去,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将来。总结过去20年,中国服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值得庆幸的是“Made in China”这个“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从20年前的“地摊货”华丽转身晋升为国际公认的“高端质量”。看似生产大国的我们,在很久以前也曾是一个艺术时尚的领先人。在这种复杂的背景,和尚未成熟的转型期,我们需要的是“包容与坚定”的态度.借鉴西方以人为本,独立创新的态度,同时也要陆续“捡回”我们的最宝贵的血液“中国文化”。

  Skelly Wang: 我觉得时尚本来就不需要有什么统一的规范,如果每个设计师都在做主流的东西没有个性那时尚设计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了。我觉得设计师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那是设计精神所在,不应该随大流盲从所谓的主流。

  作为设计师来讲,设计师在整个时尚行业保持怎样的心态和独立性才能有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Victor Zhu:作为独立设计师我觉得应该永远保持自己特有的独立性,不应该被潮流所左右,什么流行就做什么,而应该是自我的一种价值观的体现。用最本真的心去做最纯粹的设计,才是最有意义的,虽然这样很难。

  邱梓豪:百花齐花,良性竞争。

  施杰:怀一颗善良敏感之心,保持与追随真我,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怀着文化与艺术的态度去做品牌与服装,把握好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最终把品牌与服装做成艺术与文化。

  邓欢:年轻的心,好奇心,坚定的理念,谦虚好学的作风,与外界市场互动但不为之干扰。每个设计师擅长的才能各不相同,扬长补短为最佳。作为中国的新锐设计师(包括我本人)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在西方,接受西方的文化影响较多,应该更好的对本国的文化加深认识与尝试。

  Skelly Wang: 既然选择了做设计师就要真正的热爱这个行业,要承受它所带来的喜怒哀乐,心态要一直保持新鲜,一直有新的灵感进入是保持每天工作的动力,这样才会觉得这个工作带给你的是好玩的感觉而不是沉重的包袱。既然好玩就会一直坚持,执着。

  在您看来,时尚是什么?您对时尚的态度是什么?

  Victor Zhu:时尚是一定生活体验后积累下来的内在的表达,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时尚的价值不在于它的表面形态,而应该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随波逐流的人才是最时尚的人。

  邱梓豪:作为一个新锐设计师,时尚对我而言是一个名词,是对时代的一种态度,然而这时代的态度,不是我说了算,而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共鸣感。我对时尚的态度是——我们的共鸣感。

  您对买手的看法,对展会买手区有什么期望,您希望能达到怎样的目的?

  Victor Zhu:在欧美成熟的时装产业链里,设计师可以依循这样的途径,参加时装周,在新品发布会后一个月接到订单,接下来3到4个月生产,等到下一个时装周开始时交货,这样先有订单再生产的流程最大程度的保护了设计师,而国内最最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买手体制。国内独立设计师这几年被媒体无限的浪漫化了,有设计师与国际品牌跨界寻找资源,也有人变身成娱乐圈“达人”,为名气与资金累计资本,这些都无可厚非,很多是采访接受到爆,但衣服却没有卖出去几件,所以在这些表面现象的后面,最实际的还是要回归市场。恰好这一次展会提供了买手区这样一个平台,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和进步,这样也让设计师能够真刀真枪的接受各地买手买家的检验,从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渠道,从沟通中学习和了解市场,我觉得是对像我们这的设计师品牌非常有意义和有帮助的。虽然这需要整个行业包括各大百货公司共同的努力,作为想为“深圳创造”出自己一分力的设计师,我们也希望能和整个行业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施杰:高超的买手能掌握好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和对接。希望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作品与买手间形成良性循环、彼此不断互动发展的合作空间,一起走向世界。

  邓欢:我曾经也在伦敦的一个国际品牌做过见习买手, 从而了解到他们不仅具备了对市场的高度敏锐的嗅觉,并且与自身公司的风格的定位进行最精确的总结分析。曾经一度渴望成为买手,因为可以环游世界。后来知道,这是一个竞争激烈与生不由己的行业。很佩服他们。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成功买手,绝对具有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以及成立优秀品牌的潜质。

  在这次展会中,希望主办方能多多提供给独立设计师多做一些宣传的平台,以及各种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买手。看见自己的“小baby”得到买手们的认同,甚至达成初步的商业合作的共识,自然是最理想值。但由于是第一次参展,与买手们的良性互动更是宝贵。

  Skelly Wang:希望中国的买手更接近国外的买手方式,也要有点个性而不是盲从或者完全只为讨好消费者,我觉得今时今日中国的买手也应该像国外的买手一样是时尚的带头人,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带领时尚而不是一味的跟着商业的方向走,毕竟这才是长久健康的一个时尚循环,这样新出来的独立设计师好的作品才会有机会有平台展示。希望展会能够邀请中国独立设计师店的买手而不是纯商业或者百货公司那些商业性太强对时尚根本不太了解的买手。